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卢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卢芳 ,.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J]. 计算数学学报,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对于小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顺应当代教育的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想象能力,尤其是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基金资助:

【引言】计算能力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基础能力。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教师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打好学习基础,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强化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一、 教学模式变化

课堂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自身能力的“主战场”,如何利用短短的40分钟可以说是教育界一直以来的问题。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人们更多地意识到了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而这样的“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激发出了教育界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新式教学模式逐渐涌现出来。作为教师的教学对象,小学生们自身的特点便是“好奇”“好动”“活跃”却有着略显低下的能力,体现在数学上便是他们对于数字的敏感度以及数学思维上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们拥有更强的计算能力,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就需要综合考量学生们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保证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思维放在课堂上,高效的听课是学生们学习提升的保障。

例如在对于学生们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对“加”和“减”这两个概念进行“描述”,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概念,随后再通过漫画的形式来促使学生们自己去进行计算。在这样的过程之后,学生们便能够在较为活跃的情况下对于基础的计算有一定的认识,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的口述来说有着更为直白且高效的概念传达,同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 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生们对于游戏的热情是大人们所难以想象的,他们对于枯燥的事物有着近乎天生的抵触,在实际的教学上也让教师们难以抓取他们的心理,长久下来,大多数教师选择的也只能是传统的课堂模式了。要想让学生们主动来学习,教师们就需要在一定的限度下顺应学生们的心理,保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游戏便是其中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

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游戏对于数学这样的科目可以说是有着一定的先天优势。作为一门理科类的学科,数学有其基础性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极为鲜明的对错之分,计算能力这一环更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中的基础”,更是极容易分出“胜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一定的频率在课堂上进行计算的“竞赛”,一共50题,限定时间来让学生们计算,时间到了之后将卷子进行交换批改,随后选出前10名,可以给出一些小文具来作为奖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出于自己本能的“求胜心”来努力计算,将自己沉浸到学习当中去,其心理上的集中程度是极高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们的计算能力获得锻炼,课堂的氛围也能够在游戏与竞赛的影响下有所缓和,效率自然也能够在学生们的集中精神下有所提高。

三、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们来说可以说是终身受益的,而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由于学生们处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便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点的灌输,更是需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在良好的习惯下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正是小学教育的意义之一,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体系下小学教育的一大目标。

老话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计算能力除了对于数字的“敏感度”这一天赋之外,更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计算能力有稳步的提升。因此,在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上,教师需要贯彻的一大理念便是“持久”,这一理念便要求学生们养成每日锻炼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每天在课堂上进行1分钟10道题的“速算”,让学生们能够在每天的小练习中维持自己的“题感”,在每天的作业中,笔者会布置50道计算题,通过家长的监督检查来让学生们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锻炼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得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保证了学生们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能够拥有优良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益处。

(四)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

小学生们由于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理以及各方面的能力素养,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学生们时常会因为自身不够专注而出现多种问题。例如在计算的过程中会因为急于玩耍而追求速度,放弃了计算的准确率。在这样的状态下,极高的错误率对于心理尚且脆弱的小学生们来说有着一定的打击性,极容易导致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惰性以及厌烦心理的产生。为此,在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教师们需要重视“验算”这一计算过程的教学,也需要培养出学生们的验算意识。

例如在乘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计算题目以“计算并验算”作为作业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以“验算”这一途径来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自查”,降低错误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良好计算习惯。长久之后,学生们会逐渐养成对于自己所给出的结果进行再三思考的习惯以及思维,逐渐养成的谨慎性格能让学生们一定程度上抛弃自己原本的浮躁心理,更容易在日后的学习中以良好的态度来面对。

【结论】小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点的传授,在学习的“起跑线”上教师们所需要注意的就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点的教学,更是需要打好学生们学习能力上的基础,从而能够保证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中都能够受益于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基础能力,这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着极为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6(06).

[2]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

[3]文晓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准确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54-15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