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甘永任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甘永任 ,. 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 计算数学学报,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4.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小学生特别农村学校的数学计算能力却有明显弱化的趋势。数学是一门以计算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成为一线教师值得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 提高;计算能力;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24
基金资助:

前言:分析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现状

小学阶段,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但目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不高:正确率低、速度慢、灵活性差。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①小学生存在依赖老师、家长的现象,平时自主练习少。②有些小学生认为现在都是计算机计算的年代了,用不了那么麻烦的不良心态。③有些基础较好的小学生有计算快慢无所谓,算对就行的心态。④忽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⑤农村小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而家长对子女教育存在偏差、关注度不够,寻求课后家长支持难度大。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计算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策略,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变得尤为关键。

一、创设好课堂计算训练;加强口算、估算、笔算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数学计算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何调动小学生计算的积极性,是一门教学艺术。好奇,爱表现自己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我在设计计算题目时,会尽可能把计算题目设计的有趣味性、竞赛性,如(1)闯关式口算比赛;(2)开火车;(3)找朋友;(4)估算等,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而且根据每位学生基础不同的实际情况,出计算题目时,既要考虑到学困生“吃不消”的情况,也要考虑到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既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计算的自信心;也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有成长提升的机会。

如何开展口算、估算、笔算训练呢?计算训练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才行,平时我要求学生每天背两遍乘法口诀,熟能生技。 同时,每天用3-5分钟课堂中进行口算、估算、笔算训练。训练的题目也是开放式的。如列算式:用加减乘除法列出算出结果时100的算式,由于是开放式的题目,大家都很想表现自己,都迅速的去完成任务。很快就有同学列出诸如25+75=100,137-37=100,25×4=100,34÷0.34=100。估算训练,99×11≈1000;学习平均数时,有一道题目:(101+102+96+94+107)÷5=?如何又快又准把这道题的求出来呢?其实这道题目的解法是先估后算,这5个数都是100左右,估算值就应该是100左右,准确值也可以变换一下就可以快速求出:(101+102+95+94+109)÷5=(100×5+1+2-5-6+9)÷5=100.2。又如在下面算式中补上括号,使式子成立:(1)1260÷36-8×2=63 (2)1260÷36-8×2=90;其实这是一种转换样式的逆向综合计算训练。既考查学生综合训练能力,又是换了样式的题型,学生觉得“新鲜”,学生有强烈解法欲望,一举两得。

通过在课堂中多种“有趣”、“刺激”的计算题型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讲清算理和运算顺序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点。

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弄清算理,以理驭法。(2)、掌握法则,指导计算。

如计算413+52,展示算理的过程为:

413 = 4个百 +1个十 + 3个一, 52 = 5个十 + 2个一;先把3个一与2个一相加得5个一(5);再把1个十与5个十相加得6个十(60);于是得到:400 + 60 + 5= 465。

 笔算:4 1 3    整数加法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  

         7.png

又如一批桌椅12套,每套230元,一共多少元?大家知道用“230×12”来计算。但怎么算?

自主学习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连加:230+230+230+230 …… ;连乘:230×3×4,230×2×6;乘法分配律:230×10+230×2。此时老师又将题目改为:230×13,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多数学生选择了分配律: 230×10+230×3;理由:10个230是2300, 3个230是690, 2300+ 690 = 2990;这就展示了笔算乘法的算理。

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并进行正确计算。上述2例学生不但理解了算理,而且创造出了简便的计算方法,归纳出计算的法则,实现了算理与算法的和谐统一,为小学生提高计算能力提供了计算理论与实践依据。

三、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计算心理,精心设计计算训练习题,经过针对性、分层次训练,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1、注重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例如:低年级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加深了解,提高兴趣。

2、精心设计计算训练习题。 数学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提升的,要经过长时间有针对性的、策略性的计算训练才可能得到提升。精心设计计算训练习题本人觉得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巧妙转化题型。如25×4=100,125×8=1000等;如计算4.8×25,如果直接计算,就耗时耗力,事倍功半了。通过转化:4.8×25=(1.2×4)×25=1.2×(4×25)=1.2×100=120;或4.8×25=(5-0.2)×25=5×25-0.2×25=125-5=120。运用拆数,用乘法结合律或乘法分配律运算,计算大为减化,事伴功倍。(2) 注重对比训练,练习内容有针对性和主题性。如乘法分配律计算练习中,分为直接运用和间接运用两种计算题型训练。如直接运用:和98×63+2×63;间接运用:99×37和101×37,3.4×99+3.4和187.7×11-187.7,47×和 20×等,通过针对性对比训练,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计算方法,提升计算能力。(3)重视错题分析。以下一些题目是我在安排他们计算训练时汇总的常错题型:

 

以上几道计算题错解最重点原因:1、注意力不集中,运算粗心大意。2、易在分步计算时出错,思维定势对学生有所影响。3、没有注意运算顺序。4、数感方面有所欠缺,对计算结果是否合理缺乏基本的分析、估计。

因此,我经常把学生在计算训练中觉的错题典型汇总后同学生们分析出错的原因。通过反复强化纠错计算训练,把常见易错题型“消化吸收”,在改错转化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演算、检验、及时订正等计算习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2)培养认真演算、检验的习惯。(3)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

2、具体做法:

(1)计算书写规范,认真。

(2)让学生在课外每天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计算题,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3)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

(4)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计算,端正小学生数学计算态度,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注重数学计算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发展小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通过多种计算策略,真正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过程中初步形成数学模型,建立数感,算用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吉原.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 2007, (04) .

[2] 侯幼萍.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J]. 教育评论, 1997, (06) .

[3] 龙云凤.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