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课的教学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课例来说较为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较低,计算能力也不尽如人意,表现在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不高,没有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等方面,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对“如何让学生的计算学习真正发生”的探索刻不容缓。
一、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基本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计算能力不仅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启数学探索活动的基础能力,而且培养计算能力能够使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有效体现与落实。小学是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培养的关键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培养计算能力入手。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工具,是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手脑协调统一,通过理解计算的对象、掌握计算的法则、探索计算的思路,最后求得计算的结果,在这一系列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要扎实计算基础、提高数学运算,而且在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直观想象、训练逻辑思维、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计算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计算能力的提高过程就是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还会发现,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因为经常在计算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深刻体会到攻克难关的喜悦,因此,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全力以赴应对阻力,这样的学生意志坚强、自信心强、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在小学阶段,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必将终生受益。
二、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1、结合现实生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在课堂中引入实际生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和知识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概念,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知识,增强计算能力,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例如,以“乘法”教学为例,教师随机挑选数名学生询问其家庭中有几口人,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直接运用加法计算思维,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转换传统思考运用乘法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一定程度也能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计算能力。事实上,教师教学观念在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尤其学生计算效果和能力提升和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有着紧密联系。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采取的方式过于单一,潜意识抗拒生活化教学理念和方式,频繁让学生大量计算,或盲目解读题型,以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强烈的探究欲望,长期以往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教学情境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传统计算教学中倾向于为学生灌输知识,基本没有训练学生计算思维和能力意识,由此一来,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很少主动思考并计算,长期以往,数学计算能力持续下降,更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和抗拒情绪,降低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对此,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基础上创设有效情境,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计算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形成主动思考意识和计算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高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当中,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以“加减法”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得相应的糖果,其中A组4个,B组6个,C组8个,D组10个,请问共有多少颗糖果?假如D组给A组2个糖果,请问D组还有多少颗糖果?借助情境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基于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增强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3、引导学生探究
任何学科知识都不是瞬间吸收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如果想要在小学数学计算中体现核心素养,那就需要教师系统化指导学生,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学习两、三位数加减知识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47 +20算式,要求学生借助学具计算上述题目。教师在学生计算中发现,部分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时会下意识拨出计算器十位数4个珠子,随即拨出个位上7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出2个珠子,最后学生得到答案67。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小棒,其中一捆小棒有10根,学生选出4捆小棒与其他2捆放在一起,由此一来就有6捆小棒。学生再选出7根小棒后得出67答案。待学生完整介绍自身计算过程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看了大家的计算方法,可以说都花费了心思,也都得到正确答案。但老师看大家运用不同计算方法计算上述题目,想问一下,这几种计算方式有何相同特征?”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问后开始相互讨论,在教师的指引下归纳总结,不管采取哪种计算方式都要求个位数保持不变,只要相加十位数上的数即可。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探究计算操作过程,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两三位加减知识,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算理,有效增强学生计算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使学生维持探究状态,实现真正意义层面高效学习。
三、结语
计算能力作为小学阶段数学要求的基本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作为重点来对待。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一方面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全面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数学联系生活的水平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润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7,(5):242-243.
[2]韦孟嘉.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神州,2017,(3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