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是数学知识大厦的入门阶段,此阶段学生对数学尤其是计算能力的掌握程度非常重要,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操作等,使孩子们可以得到不同的方法,探索出适合他们并且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上数学,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总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数学教育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多个方而:首先对于数学学习方而,计算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口算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也是作为数学测试的一个主要考查内容。对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只是从单方面的进行培养,要多种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学习经验。对于小学生学习,一到六年级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规划:对于一到二年级主要是用于口算能力和头脑的灵活转换,三到四年级主要是对于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五到六年级主要是对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运算能力的一种考察。
二、学生在计算能力上出现的问题
(一)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其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师需要传授知识,学生需要学习知识。教育教学活动要从小抓起,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灵敏度,存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考试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划于题目的认识和理解力。存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大声地朗读题目并提取其中关键的知识点,还要让学生说出这道题目讲了什么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小学阶段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读写能力,虽然语文教学跟数学教学不太一样,但是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具备运算各种题目的能力,换一种题目类型也能解决此类题目,不能形成定向思维,要综合性地发展学生对于计算力的培养。
(二)过分依赖计算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已经很普遍,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器。学生存使用计算器的时候,也体会到计算器带来的便利,逐渐形成了一种懒惰思想,不愿意去动笔计算,而这种懒惰思想一旦形成,后期就会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所以,教师存教学阶段必须要实行相对应的计算器管理措施,禁止使用计算器,对于使用的学生要采取相对应的惩罚措施,鼓励学生动手计算、用脑思考。
三、解决方案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告诉家长不要一味地帮助学生做作业,要让学生自己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探究,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离开家长和计算器的帮助。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找到解题思路,不要急于求成,要脱离他人的帮助。在做完作业后,要有自检的习惯。不要把数学计算的作业当成一种负担,
做完之后就可以出去玩,不管做完的结果如何,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二)提高学生直观操作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的直观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计算能力,同时也是对于一些具体思维更加形象化,也是运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的作用也要存其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鼓励学生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箅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素养,所有学习数学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这对后面的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关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需要多次反复的训练,达到熟练的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相划‘应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灵活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用开火车的方式和上课抢答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口算运算技巧和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培养策略
(一)注重简便做法
在许多数学计算方而的练习题中,有很多关于简便运算的方式。简便运算可以提高答题的速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简便计算,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有些学生没有那种观察力,就习惯用我们常用的解决方式进行解决。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使用简便运算的能力,使他们在考试时可以节省很多时问。这种能力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训练而得到的一种学习成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书写规范,答题整洁,书而干净。总而言之,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过程中,简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培养方式。只要长期坚持数学学习的训练,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数学小能手。
(二)培养计算兴趣
关于小学生计算题培养兴趣方面的发展,这里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对于计算题和应用题分别要采取相对应的方式进行,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计算技巧存存。对于应用题,需要学生有相对应的理解能力,能读懂题目,对题目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处理。这种能力必须要培养小学生,因为只有读懂题才能会计算这道题。这种能力也是通过反复多次练习得到的一个结果,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前期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是后期如果能掌握其中的技巧,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陷入恐慌或者是不想学的状态,对于教师或家长一定要鼓励和激发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通过对多种题目不同的方式进行解决,营造一种学习氛同,可以通过做游戏或者动手实验学习数学,只要从中能够找到答案,能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态。简言之,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必须要综合性地教育学生。在教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培养计算兴趣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能力的一种创新和提升。
结语
计算能力作为小学阶段数学要求的基本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作为重点来对待。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一方面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全面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数学联系生活的水平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首先对小学计算过程中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纳,其次结合小数乘法这个典型小学计算教学的案例,对计算教学的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后针对教学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文俊.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2]杨亚萍.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