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陈晓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晓伟 ,. 浅析小学数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计算数学学报,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2.
摘要:
数学这门学科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在这其中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为一般来说数学问题的答案都是确定的、客观的答案,如果知道解题思路,但是因为计算错误导致答案不对而失分的话就得不偿失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的知识并不高深,题目基本上都是需要计算的,所以说良好的计算能力对他们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就探究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32
基金资助:

引言:计算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小学阶段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教与学中不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不能科学审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反而以粗心、马虎为由肤浅地掩盖了学生数学计算问题,严重影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因此,立足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从兴趣、习惯、技巧等方面探究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成为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一、计算能力在数学中的重要程度

计算在数学中处处都存在,基本上很多数学内容都和计算有关联,比如说空间图形、统计概率这也和计算息息相关。并且计算能力也是人们必备的能力之一,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探索性的技能,可以用来探索和解释一些比较复杂的社会性问题,人们有很多行为选择和行动计划,都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之后得出的。所以说,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书面成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一)依托学生心理,激发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本身乏味,学生在计算练习中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将抽象、复杂的数学运算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生活化情境,在加深学生计算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具体而言:一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以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计算的乐趣;比如:在小数的加减运算中,教师可以以同桌为小组,通过超市收银员与顾客的角色,加深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在理解中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乐趣。二是要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巧妙设置儿童化的生活情境,在鼓励学生参与的同时激发学生新兴趣。比如:在10以内加减法运算中,教师可以借助卡通图片、小管家等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练习。三是教师要抓住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不断通过抢答、课堂积分等游戏活动,在有效激发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计算逻辑思维。总之,教师务必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从而为学生数学计算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改进练习计算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达到目的。但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做很多单调的计算练习,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多种形式灵活的练习,有针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比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和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运用学生的积极竞争心理,设计一些基于计算的数学游戏和计算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促进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业写评语的方法,给学生的错误加上评论,找出错误的原因。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着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要因人、因题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学习精神

不好的计算习惯和不努力的学习态度也是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所以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学习精神以及良好的习惯。首先就是通读问题的习惯,学生在进行解答问题的时候,必须要通读题目,应该读两到三遍,这样才能掌握其中所有的数据,进而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其实在重复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在脑海中进行着问题的分析以及解题步骤。其次是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小学生在解题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认真,所以计算就很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认真度,这样进行计算的时候才不会跑神。而后就是仔细誊写的习惯,我们都知道干净整洁的解题过程总是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小学生在解题计算的时候,尽量不去乱抹乱改,解题要有正确的格式,不能这写一块,那写一块,应该保持其美观性。最后就是校对的习惯,所谓的校对就是进行验算的一个过程,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是计算一遍有个结果就行了,很少有进行验算,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其准确性。

结论:总之,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金安绪.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4,(11).

[2]陈萍.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6,(01).

[3]胡绮.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5):12-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