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迈入数字化时代,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档案工作在与科技因素的结合下,催生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需要创新管理技术,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取得大的进步。本文将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出发,就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技术创新分析。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管理内容也非常繁琐,所以在对纸质档案进行管理时成本高,效率也非常低。在进行档案查询的时候,由于档案资料的数量庞大,顺序很容易被打乱,所以,这也给查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同时传统的纸质档案本身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需要占据巨大的存储空间,而且,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纸质档案的损坏。因此,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量大,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些问题在新型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就不存在了。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中,无论是在管理、查询,还是在储存方面,都非常的方便高效。同时,数字化的档案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对于档案的管理非常的规范。因为传统的管理方式依靠人力来进行,难免会出现不规范、出错率高的问题。所以,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并不实用,而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就能够轻易地避免这个问题,它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档案信息分类归档,而且不会遗失。所以,档案数字化管理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意义非常大。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数字化的初期建设困难
由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数据的数量非常大,所以对其进行数字化上传的工程量较大。
首先,在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时候,需要对其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再上传。其次,进行网站的建设,制作搜索引擎内容。最后,再将不同区域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进行统一。这是将档案数字化的初步建设,需要完成的工作较多。
(二)易出现安全问题
从数字化本身的特点来看,一旦某个数据文件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的文件安全,所以,比较容易造成一定的数据损失。同时,电子数据容易被改动,所以,一旦有些人故意进行数据的删改,那么就会直接造成数据的破坏,所以要求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备份与存档工作。
(三)管理信息有难度
目前,数字化建设技术并不完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在进行信息管理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人工操作,所以,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管理。同时,数字化技术的设施并不是很先进,所以,在进行实际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没有达到完全的自动化,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不断改进。
三、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突破以往的管理理念
由于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制,所以,需要进行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创新管理的研究。在数据化保存和显示文献的交互过程中,要妥善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比如利用PIFD技术能够准确地对实体文献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录,从而实现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数据的查找。打破以往管理思维,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充分重视,就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普及宣传,确保相应工作人员可以正确认识数字化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关键性。各个部门对于档案的理解有所区别,要通过各个部门的工作属性,设立相应的宣传方案,从而提升宣传成效。不断进行宣传活动外,还需要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参观,经过近距离体验,充分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数字化管理的认识,进而提升各部门对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配合。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团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繁琐的工作,首先针对当前的管理工作人员展开业务考核,之后按照考核结果对管理团队进行重新建立,把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放置在关键职位上。培训是提高业务能力的主要策略,按照考核的最终结果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有助于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并且,管理机构要通过当前人员结构,针对薄弱环节展开人才引入,经过此种模式可以在较短的期限内对管理团队整体结构展开合理优化。
(三)电子信息资料归档模式进行规范化
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做到远程归档工作,档案管理人员无需装置任何系统软件,在可以运用无线网络或是移动数据的情况下,根据自身需求展开操控,就可以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实现档案归档管理。
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模式,预测未来档案归档管理可能会具有三类模式,即传统归档模式、互联网远程归档模式以及移动互联网归档模式。
(四) 拓展电子档案储存以及共享模式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用云计算技术,转变以往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而让当前档案管理的工作体制可以展开优化、维护性能较高、提供多项服务模式、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也让电子档案的储存模式展开不断的更新,改变以往档案储存中具有的储存模式简便、无法共享、查阅不便、数据信息安全性较低等弊端。另外,运用云计算技术可大大提升电子档案的储存空间控量,便捷地做到备份以及数据信息的恢复,云计算技术有着海量的空间容量,能够极大程度解决电子档案储存容量不足的情况。
(五) 做好数字化档案的存放管理工作
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运用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电子标签技术,自身具备无线通信识别能力,可以对相应的物体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此种先进技术有着许多优势,例如感知远程距离、无需真正触碰、易操控、适应性较强等特点。运用此项技术,就可以对具有价值的档案资源进行RFID标签添加,对于其放置的区域位置、编号、名称、以及归档时间等展开记忆。运用相关有效数据信息,在对档案展开管理过程中,无需对档案进行手动查询以及整理,可利用网络展开实物档案的管理。
(六) 管理技术的运用
在数字化时代下,为保护档案的原始性,要运用更严谨的管理技术。纸质档案原始性维护重点与文件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性、纸张与字迹耐久性相关。通过不断地发展与检测,此种技术更具成熟性以及可靠性,档案原始性可以获取更好的维护。数字化档案的原始性维护根据其管理理念以及思维而言,基于档案的构成、交付以及运用等环节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规定,确保电子档案的可靠性。另外,需要运用更加成熟的管理技术,对档案转变过程进行记录,保证档案在变化当中维持内容资料不变。此种技术只需要运用在两个过程当中,一是档案构成过程,二是档案储存维护过程。
(七)保存和备份的创新
传统的纸质档案由于其数量过于庞大,而且还是人工完成储存,所以工作难度非常高。而档案数字化建设就能够大大减轻档案储存的难度,并使储存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所以,加强数字化建设中的存档备份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除了方便储存工作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数据文件的损坏或者被删改而造成的损失。如果发生上述情况,也能够很快地利用存档备份修复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存档时,需要有专门的人负责此项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四、结语
数字化时代档案建设的便捷化、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同时,还应注意在对档案数据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所以,数字化时代的档案管理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纪红丽.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发展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11):146.
[2]薛洪敏,宋桂玲.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发展措施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5(08):178.
[3]刘洋.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发展措施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142.
[4] 刘欢.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发展措施分析 [J] . 《办公室业务》,2019,000 (017):94.
[5] 薛洪敏,宋桂玲.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发展措施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000 (008):178—178.
[6] 公维华.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发展措施探 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000(035):7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