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轻松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由此可以说: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但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才可以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并且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可以从容地去面对。
一、通过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采取真实的事物以及图片等形式所进行的具体教学活动。直观教学是教师进行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掌握较全面、正确的数学计算方法,教师不可只从抽象概念和定义出发,必须通过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及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上升到更高的阶段,从而达到培养良好计算习惯的目的。【1】
在学习“整式的加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可以通过讲述整式的概念以及公式等必要知识点,然后通过举出问题实例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相关问题来引出本节知识点:现在某商店有一些苹果,苹果原价是每千克20p元,现在由于一些原因按7折出售,请用式子表示现价。在学生面对此题时,教师第一步应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通过对题目含义以及潜在含义的充分了解之后在进行列算式,最终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的算式,教师通过利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清楚地展示展示出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解题思路和算式解法,对学生的计算习惯养成产生了积极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通过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主计算的自信心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若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计算的自信心。【2】
在进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能力培养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授课分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的算式来巩固学生的计算解题思路。在所有学生充分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教师通过列举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程解法来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列举出类似于的算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解答,学生在自主解题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再由教师进行辅助解答。通过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问题的计算方法由浅入深的传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班级所有学生的计算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复习教学法,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复习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新课时通过复习旧知识从而引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复习教学法,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和发展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复习,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二次巩固。
例如,教师在教学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之后,在进行下节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应及时对此教学内容展开复习,从而加强学生对相关计算方法的巩固。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对因式分解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因式分解,那么什么条件下才能用因式分解呢?从而引导学生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复习。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对因式分解的计算例题来进行讲解:、如何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复习,相当于学生进行了二次学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解题效率,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会很快得出答案,而且也能使得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更加牢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在进行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积极采取创新式的培养策略,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培养。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学生的计算各个环节中加强教师的引导,最终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怀军.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初探[J].学周刊,2020:18-18.
[2]魏继胜.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案[J].名师在线,20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