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作为学生必备能力之一,在计算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在初中阶段,计算教学作为数学基础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是学生计算能力与计算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实际的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由于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学生接受度与兴趣度偏低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本文对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明晰重要性的方式,提升数学教师的重视程度,再立足于计算能力培养的所存问题对优化对策进行分析,以促进初中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计算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方法。初中阶段的计算主要有整数计算、小数计算、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等。而学习计算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数和计算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间均有联系,数学概念、法则与公式的引入,是一个抽象、概括、判断以及推理的思维过程。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比如,整数计算方法都未能学好,那么小数的计算就难以学好。因此,计算教学应以新旧结合为基础进行讲授,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所存问题
(一)学生自身状态问题
学生在学习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重视程度偏低。在日常练习与考试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较多的计算题,但是,大多学生认为计算题并不具有难度,挑战性的缺失使得学生对计算能力学习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更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知道计算的方法,计算结果的错误并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难以得到成长,进而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二是信心偏低。在日常的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计算才能获得最终结果。计算过程的枯燥性极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使得学生对计算产生排斥心理,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成长与发展,一方面会消磨学生计算检查的耐心。特别是在对计算量偏大的题型进行计算时,学生易出现耐心缺失或是直接跳过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状态问题
在初中计算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理念落后。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实际的计算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灌输学生计算公式、计算技巧以及计算方法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本身具有较强的枯燥性,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二是重视程度偏低。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未充分认知到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且并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整,使得计算能力培养教学的作用难以实现。
三、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教学氛围营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此,在实际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教学氛围营造的重视程度,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实际角度出发,数学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特点,对教学氛围营造的方法进行选择,一方面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的距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快融入计算教学之中。二是氛围营造方式,一般而言,教学氛围的营造方式主要包括情境创设、互动问答以及游戏互动等。其中,互动问答不仅能够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与把控。情境创设侧重于将生活实景再现的方式,实现课堂计算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明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游戏互动相较于其他情境构建方法而言,学生的接受度更高,其侧重于通过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式,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仍然存在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实践性教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更高。同时,借助实践活动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对此,在实际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活动方式的选择。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采用单一化习题练习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使得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具有较大的偏差,当问题难度偏大时,极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竞赛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兴趣。二是实践准备。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当对活动的主题、活动目标以及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确定,为实践活动提供方向与基础性保障。同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尽可能保障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整体性提升。
(三)引导运用好算理和算法
对学生而言,计算能力肯定是数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对数学计算来说,对算法和算理是否能灵活运用将直接影响计算的结果。鉴于此,教师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时应当突出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坚持平等的原则,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保证计算教学富有实效。例如在错题中,分析错误的原因,通常情况是未掌握好算理和算法。因此,教师应当注重算法和算理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好数位的用法。
综上所述,计算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技能,对学生答题速度以及答题准确率的提高等方面皆具有较强的推力。对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晰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优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手段的方式,有效提高数学计算教学质量,为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振萍.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薄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2018:1.
[2]张俊,钱兴芬. 提高初中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 学周刊,2019(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