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刘泽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泽源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计算数学学报,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079.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教师要积极利用创造性思维,打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知识开展积极主动的思考,教授学生有效的思考方法和实用的计算方法,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高效,为学生未来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79
基金资助:

现代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数学的发展,尤其这个时代的计算机科学发展进步日新月异,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是行不通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大多数领域的基础工具。因此,当代学生必须重视数学基础,掌握良好的计算能力,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和进步打下基础,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小学数学是数学知识大厦的入门阶段,此阶段学生对数学尤其是计算能力的掌握程度非常重要,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操作等,使孩子们可以得到不同的方法,探索出适合他们并且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上数学,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总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欠缺计算能力的原因分析

缺乏足够的训练。只有在不断地计算实践之后,才能逐步提升计算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有些教师专注于教学数学理论,缺少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这会导致学生参与计算训练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培养计算能力。

兴趣度不高。在数学教学中,每当引领学生开始计算题目时,有些学生总会表现出不情不愿的态度,用消极的态度面对教师的提问,致使解题效率较低,说明学生对计算题目的兴趣度不高,这会不利于培养计算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在进行计算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导入引出算式等知识内容,然后教授给学生算法,让学生应用这些算法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属于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在进行鸡兔同笼等题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联想这个场景,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有些计算题目的趣味性比较强,能够吸引低年级的学生,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题目上。例如:教师在进行“比的认识”这一内容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见到类似小故事的题目,例如:一共有10块饼干,小明有两块,小红有一块,小明的饼干占总饼干比例的多少?小红饼干占总饼干比例的多少?之类的题目。这样的命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而且这种题目的内容源自于生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学科目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对计算这一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1]

(二)积极借助教学工具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具类型多种多样,例如圆规和直尺以及三角尺等。这些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在利用这些教学工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作和直觉以及探究等途径,让学生掌握工具的实际应用途径和效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计算过程难度比较大,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时,就难以理解计算的过程,教师借助这些工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计算程序。例如在进行圆柱与圆锥这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工具,对计算程序进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圆柱和圆锥体积以及表面积算法的道理。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所有的计算形式都是有理可循,存在一定规律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更简便地学习计算内容,增强自身的应用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的计算规律和道理之后,需要开展练习对学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需要多做一些题目才能培养自身的计算能力。因为相同题型的计算形式存在一定的规律,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布置相应的练习内容。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可以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题目。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层次性和阶段性以及适度性的原则,如果练习量比较少就难以发挥效果,练习量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教师还要对练习形式进行多元化的设计,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刺激学生,增强学生对这些题目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低年级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和巩固的习惯,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练习。例如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因为这一阶段教学内容的难度比较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练习一些题目。还要根据学生的错误多发区,让学生进行多次的反复训练,直到学生能够对这些错误的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一些如7/10+(4/7+1/2)×7/25之类的题目,学生要举一反三,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基础上,对其他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

计算能力作为小学阶段数学要求的基本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作为重点来对待。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一方面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全面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数学联系生活的水平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首先对小学计算过程中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总结归纳,其次结合小数乘法这个典型小学计算教学的案例,对计算教学的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后针对教学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胜英.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8):38-40.

[2]任高旺.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49.

[3]丁玉俊.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才智,2016(30):27 

[4]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3):131+133.

[5]余夕凯,刘娟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7(01):55-58+1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