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所谓的计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利用数学的运算法则正确地计算出列式结果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初始阶段,所以计算能力相对较差,在计算准确率方面,处于较低的水平。基于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计算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以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不仅是重点教学内容,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
第二,计算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多数基础性知识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向,教师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将数学知识运用至实际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生活中常见的超市购物等活动中均存在数学计算元素.因此,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与强化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教学、计算训练的兴趣及参与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在因素,其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注重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计算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化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来优化计算教学的过程,实现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情境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项教学模式,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就应就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例如,在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拿着标有数字的卡片,并通过随机的组合,来进行计算训练,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计算训练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计算的兴趣以及计算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实施激励策略,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教师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其学习心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计算兴趣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在计算教学方面的优秀表现进行积极地表扬与激励,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生计算兴趣的激发。
(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重要方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地传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深刻地理解与掌握。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数学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生只有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的知识、理论进行了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才能正确地进行问题的计算与解决。例如,学生在对四则运算的题目进行计算时,就应对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则进行掌握,才能按照“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内后括号外”的计算顺序进行正确地计算。
其次,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算理以及计算法则的传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算理、计算法则以及一些简便运算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因此,教师就应积极地将一些算理知识进行传授,例如,凑十法、破十法、括号法以及小数点位移法等。这样学生就能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三)开展多元化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主要包括口算、估算以及笔算这三种方式,这些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计算教学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
首先,教师应注重口算教学的开展。口算又称为心算,是通过思维直接得出计算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具有高效、实用的特点,同时,它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就应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积极地开展口算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算理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500+800的口算时,学生就可以先进行5+8的计算,得出结果13以后,在进行100倍的计算,得出1300的答案。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开展口算的训练。口算训练的开展应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同时,口算训练还应得到长期、持续地进行,通过每天课前或课后3—5分钟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口算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性估算的训练。估算是一种非精确的计算方式,它只是对计算结果的粗略推断或预测,对于数学学习中快速地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就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算法的掌握以及估算训练的开展。例如,在对396+411的估算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将396看成400,将411看成410,进行400+410的计算,再进行396+411的估算。这样,学生就能通过估算,进行计算区间的确定,并通过比对来实现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科学判断。
三、结语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多看、多练、多思考、多总结,通过观察,寻找合理的算法,掌握数学算理,为学生灵活地处理计算问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高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培养[J].天津教育,2014(11):33.
[2]李忠权.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6(2):76.
[3]郑春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读写算,2018(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