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观察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与C肽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疾病组与健康组;两组患者均按照研究要求提供血样,两组患者的血样均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统计疾病组、健康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结果:疾病组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两项指标时应用化学发光法,检出结果更可靠,检查耗时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坚持促进互联网技术、思维模式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创造性优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形成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让技术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常态和新引擎。本文首先阐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提出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举措。
摘要: 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比较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检出率以及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的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转肽酶(GGT)、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诊断中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为阳性68例,阴性72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对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各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较高,并且诊断效能较高。
摘要: 探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以疑似尿路感染行尿常规检验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向患者普及检查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次日清晨提供四份尿液样本,一份应用干化学法检验,一份应用尿沉渣法检验,一份应用干化学法及尿沉渣法联合(简称联合法)检验,一份应用显微镜法检验。以显微镜法为金标准,统计检出的阳性、阴性例数,计算五项检验参数。结果:显微镜法显示,阳性患者96例、阴性患者34例;干化学法显示,阳性患者77例、阴性患者53例;尿沉渣法显示,阳性患者82例、阴性患者48例;联合法显示,阳性患者93例、阴性患者37例。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联合法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未见比值差异(P>0.05);联合法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大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比较,未见比值差异(P>0.05)。联合法的白细胞阳性率、红细胞阳性率均大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的白细胞阳性率小于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干化学法的红细胞阳性率大于尿沉渣法,可见比值差异(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可提高检验准确性与检验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摘要: 探讨分析在临床尿液检验中应用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尿液检验的患者共44例,对患者分别采用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比较对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比较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对定量白细胞以及定量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联合检验与尿干化学检验对定量白细胞与定量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前者高于后者(P<0.05);比较联合检验与尿沉渣检验对定量白细胞与定量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前者高于后者(P<0.05);比较尿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对患者的漏诊率、误诊率以及错误率,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联合检验与单一检验方法的漏诊率、误诊率以及错误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临床尿液检验中应用尿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可以获取对患者更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有效避免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的问题,从而保证对患者制定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有必要大范围应用。
摘要: 探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所产生的意义。方法:从2021年9月到2022年8月本院接收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选取87例,在早晨空腹状态下为其采集静脉血,并先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在结果方面出现的差异,并总结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产生的意义。结果:在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情况明显较酶联免疫法更好,对阳性的检出率高,另外,在检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方面,化学发光法的表现也明显比酶联免疫法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整体检测效果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摘要: 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防疫,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开展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综合考虑消杀效果、消杀成本、安全环保性与操作便捷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对化学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与正确的应用,是保证公共场所消杀防疫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重点围绕化学物质在公共场所消杀防疫中的相关应用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摘要: 侧柏叶具有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止血化瘀,止咳祛痰,生发乌发之功效。侧柏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止血,抗肿瘤,降血脂,促进毛发再生,增强毛囊代谢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关于侧柏叶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对侧柏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侧柏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摘要: 探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所产生的意义。 方法: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选取87例,在早晨空腹状态下为其采集静脉血,并先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在结果方面出现的差异,并总结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产生的意义。 结果:在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情况明显较酶联免疫法更好,对阳性的检出率高,另外,在检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方面,化学发光法的表现也明显比酶联免疫法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整体检测效果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摘要: 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尿液常规检测的90名患者,按照检测方法分为干化学组(30例)、尿沉渣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干化学组的尿液样本用干化学法进行常规检测;尿沉渣组的尿液样本用尿沉渣法进行常规检测;联合组的尿液样本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进行常规检测。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红细胞定量和白细胞定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误诊率和漏诊率,并计算出总误差率。结果:联合组检测定量红细胞阳性率2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6.67%、尿沉渣组的6.67%,联合组检测定量白细胞阳性率43.33%高于干化学组的10.00%、尿沉渣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误诊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13.33%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漏诊率0.00%低于干化学组的6.67%和尿沉渣组的10.00%;联合组错误率3.33%低于干化学组的20.00%和尿沉渣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尿液检测中,将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常规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