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与应对策略 下载:20 浏览:401
王霞1 王贞慧1 孙超1 张颖惠2 袁晓宁3 李敏敏4 赵培玉5 苗苗6 2020年11期
摘要: 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某重症病区进行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管理现存的风险,明确应急管理方向。方法以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为指导,结合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病区实际运行管理情况,制订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指标评价体系,于2020年2月21日—25日通过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指标风险值和矩阵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风险值提示,以下事件需重点关注:C8护士发生针刺伤(0.447 6)、B1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抢救(0.413 0)、C10护士被感染(0.411 0)、B2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0.407 4)、C9医生被感染(0.359 8)、E3氧气压力不足或中断(0.329 1)、D9药品供应短缺(0.324 2)、E2职业防护装备不足(0.317 9)、C12医护人员因急患疾病导致无法正常工作(0.309 1)、C7医生发生针刺伤(0.298 2)、E1工勤人员不足(0.293 5)、B6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0.292 4)、C6护士心理调适不良(0.289 1)。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区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价,进而指导分类施策;同时,要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和身心健康。
高选择性透射的双吸收带FSR设计 下载:51 浏览:426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高选择性透射窗口的双吸收带的频率选择吸波器。该吸波器具有一个可近乎透明传输的通带,并且在这个透射窗口两边分别具有一个高效吸收带,同时对不同非损耗层的设计,该透射窗口可以具备高选择性。此吸波器采取双层平面结构,包括上层的电阻性损耗层和下层的非损耗的带通频率选择表面层,两者的结合就实现了吸波-透射-吸波的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吸波器透射窗口在4.35 GHz频点附近,最低插入损耗仅为0.7 dB。反射率低于-10 dB的频带范围为2.3-7.7 GHz,相对带宽为102%。低频侧和高频侧的相对吸收带宽分别为58%和50%,最高吸收率分别达到了99%和98%。
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及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 下载:12 浏览:368
摘要: 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设计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5例为实验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7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应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控制胸带压力。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积液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实验组皮瓣坏死发生率、平均日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胸带压力可以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98 浏览:388
摘要: 探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室护理干预;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焦虑状况、术后舒适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入室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可明显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显著缓解其焦虑状况,促使患者舒适度得以提升。
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86 浏览:463
摘要: 目的:探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室护理干预;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焦虑状况、术后舒适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入室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全方位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可明显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显著缓解其焦虑状况,促使患者舒适度得以提升。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96 浏览:493
史玮炀 刘洋 韩逸超 郑丹丹 戴尔宽 郑冰 李敏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同源性,为CRKP感染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离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感染患者的CRKP 10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NTSYS(2.1)软件中UPGMA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7株CRKP除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67.3%)、磷霉素(敏感率24.0%)、替加环素(敏感率100.0%)相对敏感外,对其余17种抗菌药物均不敏感(耐药率>95.0%);107株CRKP均检出KPC-2基因;受检菌株经PFGE指纹图谱分析共得出24种型别(A型X型),以A型[19.6%(21/107)]、B型[13.1%(14/107)]和C型[11.2%(12/107)]为主。在21株A型CRKP中有15株于1个月内分离自神经外科(6株)、门诊(3株)、血液科(2株)、老年科(2株)、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1株)和泌尿外科(1株)。在6株F型CRKP中有4株分别于2周内分离自普外科(2株)和老年科(2株),其余PFGE型别菌株分布离散性较大,散发于不同时期和不同病区。结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离的CRKP耐药基因主要为KPC-2,院内存在A型和F型菌株暴发流行。CRKP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磷霉素和替加环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建议临床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临床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对CRKP的耐药性监测,控制其在医院的传播。
化疗联合中药序贯口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下载:94 浏览:473
于小伟 唐丽萍 李敏 徐川 仝欣 方美花 陶智会 靳永杰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中药序贯口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影像学及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予PC或TC方案化疗,治疗组予PC或TC方案化疗加中药序贯口服,化疗4周期后观察两组在中医证候、临床受益率、全身状态和免疫指标等方面的差别,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受益率90%,对照组临床受益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免疫指标变化总有效率80%,对照组治疗后免疫指标变化总有效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身状态变化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疗后全身状态变化总有效率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中药序贯口服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Meta分析 下载:48 浏览:450
何静 李敏 李程 陈斌 孙志岭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BSCO、Embase等数据库,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4月,查找国内外关于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s,共878例患者,治疗组444例,对照组4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率(RR=1.19,95%CI=1.07~1.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还能改善患者VAS(MD=-1.15,95%CI=-1.95~-0.35,P<0.05)、PGA评分(MD=-1.23,95%CI=-1.55~-0.90,P<0.05)和晨僵时间(MD=-4.51,95%CI=-7.55~-1.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改善患者BASFI评分(MD=-0.76,95%CI=-1.91~-0.39,P>0.05)及不良反应(RR=0.62,95%CI=0.32~1.19,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为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核心蛋白聚糖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痰瘀证、冠心病痰瘀证的遗传关联分析 下载:54 浏览:461
古联1,2 黄思芸2 李敏华2 李金鸿2 黎同顺2 龚林2 申婷婷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旨在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 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痰瘀证、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痰瘀证的遗传关联。方法纳入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对照组各550例,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DCN基因mRNA外周血表达水平,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LINK、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DCN基因在IS痰瘀证患者、CHD痰瘀证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②DCN基因外周血mRNA表达水平与IS痰瘀证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HD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也显著相关(均P<0.050)。③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CHD痰淤证的发生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④DCN基因rs7441多态性与IS痰瘀证患者的血清载脂蛋白B(APO-B)(加性模型:Padj=0.006)、低密度脂蛋白(LDL)(加性模型:Padj=0.029)水平显著相关,rs7441多态性与CHD痰瘀证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关联(加性模型:Padj=0.018)。结论 DCN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能参与IS痰瘀证、CHD痰瘀证的发生,rs7441多态性可能影响IS痰瘀证患者的血脂代谢、CHD痰瘀证患者的凝血功能。
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的比较 下载:478 浏览:5
张素清1 李敏2 虞立2 范红晶2 郑丽萍2 张宇燕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建立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差异。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优选测定波长、显色试剂用量、显色时间及显色温度,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确定了β-谷甾醇显色的条件为检测波长为420 nm,加浓H2SO41.0 mL,并于50℃水浴显色4 min,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0 1x+0.026 1,R2=0.999 3,β-谷甾醇在10~7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3种半夏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分别为1.780、1.172、0.844 mg/g。结论:半夏3种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清半夏最高,法半夏其次,姜半夏最低。结果可为半夏炮制品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临床上选用半夏组方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参考依据。
温肾益气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下载:86 浏览:482
陈晔1 蔡宛如1 董雷1 李敏静1 何飞2 洪辉华3 周林水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温肾益气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PCNA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肾益气颗粒组、雾化组。以气道滴注LPS联合烟熏方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气道PCNA表达,Western Blot观察肺组织中PCNA,p-AKT,TAKT,p-mTOR,T-mTOR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COPD病理变化,肺组织PCNA表达增强,p-AKT及p-mTOR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肾组及雾化组大鼠COPD病理变化改善,PCNA表达降低,p-AKT及p-mTOR表达下降(P<0.05)。结论:温肾益气颗粒降低COPD大鼠气道PCNA表达,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
不同晶化处理方式对PZT薄膜性能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73
摘要: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sol-gel)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PZT薄膜,研究不同的晶化处理方式对PZT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晶化处理方式更有利于薄膜沿(110)方向的择优生长;并且相对于常规晶化处理方式,快速晶化处理方式制备的PZT薄膜晶粒均匀,排布有序,可有效的提高薄膜的表面质量.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表面形貌可以有效地降低漏电流。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在植被参数提取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232 浏览:3235
摘要: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采集速度快以及结果准确性高的特点,其在不同的变形监测项目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按照要求实施目标物质的监测,得到可靠的扫描结果。下面本文首先探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数据获取和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限制该技术应用的因素,并对该技术在大面积植被长势参数监测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
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人性化疼痛管理效果探析 下载:39 浏览:381
罗娟 杨莲莲 李敏 李婕衡 吴曼 《肿瘤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人性化疼痛管理应用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录的7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6例对照组、36例实验组,依次开展常规护理管理、人性化疼痛管理,对比指标:①疼痛评分、②护理满意度。结果 疼痛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指标数值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指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指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护理中采取人性化疼痛管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浅谈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355 浏览:2549
摘要: 古诗词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足,很难正确体会到古诗词中表达的意境以及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种种原因使得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较为低下。本文就根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重点探究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民用航空器的持续适航与维修探讨 下载:81 浏览:1111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对民用航空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民用航空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对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适航作为衡量民用航空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对民用航空器的持续适航与维修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基于MDT模式下一例肿瘤免疫治疗所致中毒性表皮松解症护理体会 下载:0 浏览:881
杨芬 李玲彦 黄学琼 杨霞 李敏 《肿瘤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总结1例肿瘤免疫治疗所致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病人行MDT模式干预的护理体会。肿瘤专科护士、营养专科护士、伤口造口护士、口腔专科护士、心理咨询师共同参与,组成护理MDT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管理的护理方案和措施,采用全程全方位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创面管理、感染管理、营养管理、心理干预、疼痛管理、延续护理等,将其的病情进行了显著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下载:98 浏览:1177
李敏杰 曹自娇 丁雅雯 崔玉娥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对患者在进行细节护理后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推动其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试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病人进行细致的护理,确实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仿真情景模拟游戏在学龄前期肾穿刺患儿中的护理应用研究 下载:426 浏览:1948
郑晓倩 彭晓杰 郑卫民 李敏 吴云亭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比较仿真情景模拟游戏在学龄前期肾穿刺患儿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7-2022年11月住院行肾穿刺的53例为对照组,2022年12月-2024年3月住院行肾穿刺的57例为干预组,对照组肾穿刺患儿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护理,干预组肾穿刺患儿在常规的健康宣教基础上实施仿真情景模拟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紧张、焦虑、恐惧,肾穿刺时的配合情况,肾穿刺时长,穿刺一次成功率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肾穿刺前的紧张、焦虑、恐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肾穿刺时长,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穿刺时间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真情景模拟游戏在学龄前期患儿肾穿刺前应用可以减少患儿的紧张、焦虑、恐惧,提高患儿肾穿刺时的配合度,提高穿刺的一次成功率,从而缩短肾穿刺时间;同时可以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提高满意度,能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国油气勘探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载:278 浏览:2944
摘要: 石油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能力的重要资源,具备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石油工业也在不断的进步,石油勘探以及开发的区域也在不断扩大,这也就意味着石油地质也在不断地复杂化,而如何能够攻破地质问题的限制就成了石油地质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新的勘探开发方式也因此孕育而生。对此,笔者作为一名石油地质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学习时间,通过各个维度,对石油地质新方法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带来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