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践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标准,改善计算教学的方法,如能够在游戏中激励学生计算,使其拥有更强的动力。在教学中灌输数学思维,让小学生拥有更为强大的思维逻辑,从而可以放在计算实践中。从以上方法可以看出,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利用游戏化手段帮助学生
在新课改中强调了关于兴趣方面的教育建议,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学习看作一种简单、快乐、充实的东西,而不是背负着压力参与,这样做的后果是对学习失去积极的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计算的时候,可以从兴趣的方向思考,让小学生通过游戏的通道找寻计算的小技巧,最为重要的是增强熟练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教导学习《数一数》时,这节课的核心是教学1~10的简单加法,能够将任意两个数字相加。在课堂上,为了调动大家的情绪,可以专门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如在“动物拉拉手”的活动中,通过多媒体电子屏幕展示若干可爱的小动物,包括小狮子、小白熊、小狗等,每种动物的身上都写有1个数字,如小白兔代表数字3,小白熊代表数字5等。然后让小学生自行挑选,任意选出两个小动物,这时会问:“如果让这两个小动物拉拉手,将他们身上的数字加在一起,会是多少呢?”勾起小学生计算的兴趣;在教导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这节课的核心是学会加减1~10以内的数字,包括混合运算,在课堂上可以运用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如在抢答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得分投球”的游戏活动,在该游戏中,会在教室的前面放1个篮筐,准备两种颜色的乒乓球。接着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两队,分别代表黄、白两种颜色的球,当教师说出一道计算题后,需要两队的学生抢答,答对的小学生可以将代表的颜色的球投入筐内,计分1次,在若干次游戏回合后,会发现学生对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更加熟练。
二、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文件中提出的重点,与以往的学习方式不同,合作学习是通过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学习他人的经验,同时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不再拘泥于自我解决,更多地懂得团队合作,这样更有学习效果。在合作学习的要求下,数学课堂上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计算教学的时候,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解决诸多的计算难题。例如,在教学课程《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可以引导进入合作学习的氛围,由于本节课的核心是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需要围绕这些提出问题。如“小侯与小丽比赛跳绳,小侯多跳了15下,小菲比小丽多跳了61下”,要求思考题目描述的意思,列出相应的算式,让同学与周围的人短暂地交流下,列出算式。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目中,可以让小组同学协作口算数字,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课程《观察物体》时,将合作学习的方法贯穿整个课堂。如在揭示课题的时候,可以任意展示某个物体,如粉笔盒,让所有的学生观察物体的外观,选择不同位置的学生进行回答,显然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说看到一个正方形,有的学生说看到一个长方形。由此可以设问:“为什么大家看到的不一样呢?”引导学生短暂地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可以进入课程的讲解中,在课堂中摆放一些积木,分给每名学生,令其不能独享积木,要与周围的同桌同学共同分享,协作拼凑积木,使其变成一个其他形状的几何体,互相交流。紧接之前的环节,继续观察讨论几何体的外观形状,总结从若干角度看到的图形。最后通过教师论述,分别讲解上、下、侧三个方向看到的面;在教学课程《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以根据题目引导,促进小学生合作学习。如在已经知晓退位减法的算法之后,可以提出例题“小雪和小花套玩具,小雪套走了8个,小花套走了12个”,给每名同学发一盒火柴,让小学生按照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玩具个数,第二行摆小花的,然后分别提问:“哪一行摆得多一点?能不能将小花的小棒切成两个层次呢?”根据这个问题,要求进行讨论,随即可以列出算式12-8=4,让学生逐步地摸索退位减法。
三、合理地设置课后作业
在新课改中提出的新型作业观中表明,教师在作业内容上不能总是局限于刻板的练习上,应当突出开放、自主、探究特性。在布置的作业量级上,不能过度追求量多增压,应当合理地设置,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在作业的评价上多做功夫,才能促进小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提升数学计算能力。那么,数学教师应当对班内的学生有所了解,明白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自身能够接受压力的程度。依据这些标准,才能合理地安排课后作业。例如,对班内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一般不用担心是否能够完成作业,需要关注的点是如何帮助优秀学生突破自己,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多布置一些思维训练的题目,如奥数题,让这类学生能够更快地提升计算能力。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一方面需要减少作业量,避免因量多导致不想完成,失去数学练习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需要布置难度稍低的作业,让小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计算,从而最终可以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另外,在检查作业的时候,需要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评价,如对某些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应当予以鼓励,同时纠错。对部分优秀的学生,应当予以更加详细的指导,使其了解更好的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得到很大的突破,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成果显著。因为可以让计算变得更为灵活,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并且能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总结更好的计算方法,这些都可以帮助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艳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2022(43):156-158.
[2]卢啸.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