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间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后感染率、脱位率及满意度情况,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观察组感染率、脱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脱位率,促进肢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 本文研究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用贝达喹啉的效果,着重介绍患者自我护理状况及患者对健康提出的具体需求。期间介绍了贝达喹啉药动力学和相关作用机制,综述了相关人员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的研究成果,由此提出对MDR-TB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观点。通过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摘要: 探讨康复科康复护理中激励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7月这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患者,有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顺序对其分组,其中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以及另外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激励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应用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康复科康复护理中,应用激励护理的效果显著,利于强化护理的质量,有效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摘要: 研究分析耳鼻喉手术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于2019年12月-2021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耳鼻喉手术的患者,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及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后1d两组疼痛程度无差异,术后3d以及6d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耳鼻喉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摘要: 研究舒适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护理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摘要: 探讨在危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指引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为危重症患者,遵照随机性原则进行摇号分组,对照与观察组分别50例,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指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情况及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经研究表明,两组在护理前营养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在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情况及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护理指引方式的实施,可有效满足危重患者的营养需求,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 为提高对肠瘘患者的护理质量,探析在其护理工作加强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开始前,确定以对照实验的形式实施,于消化内科中选取100例已经被确诊为肠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基本情况的调查,确认符合研究入组标准。同时为达成研究目的将按照随机原则对患者进行每组50例的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需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个体化护理,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结果可见,个体化护理措施下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等指标均相对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也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统计,观察组中患者满意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个体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促进肠瘘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摘要: 探析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此次实验纳入6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运用优质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实验组护理后SAS分值显著更低,实验组总缓解率显著更高,实验组不良反应显著更少,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分值,P>0.05。结论: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安全、健康和法律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深化医疗改革,提升医院的医疗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要考虑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本文研究分析了新生儿护理的不确定因素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