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常规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8年8月-2019年8月,抽取期间50名 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50名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实验组。比较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TP、ALB较低,GLO、TBIL、DBIL等指标较高(P<0.05)。结论:常规生化检验指标,对肝炎的诊断价值大。
摘要: 目的 分析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诊断中胸部X线与CT检查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6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 结果 CT检查较X线检查检出率高(P<0.05),X线、CT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准确率分别为73.25%、98.83%,CT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 结论 CT及X线检查均可有效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其中CT检查诊断检出率及准确率更佳。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诊断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选来自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88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CT实施诊断,观察组则使用MRI实施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以及诊断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费用、诊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MRI实施诊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避免不良情况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依据,帮助患者延长生命周期,在临床上成效显著。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7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流产绒毛组织,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实施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结果:78例患者流产绒毛组织检测成功78例,检测成功率100%;78例中检测拷贝数异常有37例,占47.4%;37例患者中整条染色体拷贝数增加/减少有29例,部分染色体增加/减少有8例;微缺失/微重复片段有13个。与数据库比较,13个片段中有10个与早期流产、胚胎停育相关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准确率较高,而且检测分辨率高,能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生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MR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全部病例均予以心脏MRI检查,分析和评价诊断效果。结果:心脏MRI检查结果显示:67例病例均为心肌梗死的情况,其中40例(59.7%)为前壁心肌梗死,15例为下壁心肌梗死(22.4%),2例(2.9%)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6例(8.9%)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6例(8.9%)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后壁。梗死百分比、梗死质量分别为(9.36±6.76)%、(11.20±8.46)g。53例(79.1%)透壁心肌梗死,14例(20.9%)为非透壁心肌梗死。结论:心脏MRI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效果确切,可对患者的病症程度、涉及范围等进行明确,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摘要: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诊断和超声造影联合诊断,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始增时间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比超声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采取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病情早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联合低频彩超在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202例,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即低频彩超组60例,高频彩超组62例,高频彩超联合低频彩超组80例。对比三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高频联合低频组敏感性95.45%、特异性91.67%、符合率41.25%均显著高于任何一种单纯诊断方式,P<0.05。结论:高频彩超联合低频彩超在非典型性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显著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