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建筑学领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建筑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9-9155 (Online) ISSN: 3008-0053 (Print)
qikan7@ccnpub.com
(邮箱投稿时,请说明投稿期刊名)

《中国建筑》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所刊发的文章将授权中国知网或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布局规划创新方法 下载:14 浏览:76
摘要: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级三类”框架下,村庄布局规划面临从“单一建设管控”向“全域全要素统筹”转型的迫切需求。本文聚焦规划技术融合、管控机制弹性化及治理工具数字化三大创新方向,提出基于“多规融合”的规划编制范式,构建“三生空间”动态划定与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模型,并探索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在规划监督中的应用路径。研究强调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政府—村委—村民—专家”多元共治机制,以破解传统规划中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矛盾、资源错配及实施刚性不足等问题。结果表明,创新方法可显著提升村庄规划的科学性、适应性与实施效能,为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高危作业场所违章行为识别中的应用 下载:17 浏览:81
摘要:

在高危作业场所,如化工、矿山、建筑等领域,违章行为频发且易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违章行为的及时准确识别至关重要。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基于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算法,通过图像采集、特征提取、行为分析等步骤,实现对违章行为的精准捕捉与识别。该技术在实时监控、提高识别准确性及降低人工监控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复杂环境干扰及技术实施成本较高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优化算法提升抗干扰能力,探索成本更低的硬件方案及优化软件系统架构等策略加以解决。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高危作业场所违章行为识别中的应用,对提升作业场所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安全帽集成AI视觉识别系统在建筑工地违章行为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13 浏览:75
摘要:

建筑工地安全事故频发,违章行为是重要诱因,因此违章行为监测对保障工地安全至关重要。智能安全帽集成AI视觉识别系统作为一种创新解决方案,其硬件主要由摄像头、传感器、通信模块等组成,AI视觉识别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流程,利用目标检测、图像识别等算法实现违章行为识别。该系统在高处作业、安全帽佩戴、机械操作等违章行为监测场景中应用广泛,具有提高监测效率、精准预警、降低人力成本等优势,但也面临环境干扰、数据隐私安全、系统成本与推广难度等挑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未来该系统有望在技术优化、与其他智能设备融合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升工地安全管理水平。

智慧供电系统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13 浏览:59
摘要:

随着新基建的推进,“智能化”高速公路成为我国高速公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作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其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尤为重要。智慧供电系统主要由智能配电设备、监测传感器、通信网络和后台管理系统构成,广泛应用于隧道照明、收费系统及通信设备保障等场景[2]。然而,该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设备稳定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等方面面临挑战,需通过加强设备防护、采用加密技术和统一标准等策略加以解决[3][4]。实际应用案例表明,智慧供电系统显著提升了供电可靠性,降低了运营成本,未来有望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并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更智能的故障预测与自愈功能,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营效率。

智慧城市消防安全: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 下载:10 浏览:48
摘要:

在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火灾探测方式已难以满足复杂环境下的早期探测需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将无人机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相融合,构建一种高效、精准的火灾早期探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无人机的高机动性与广覆盖范围,搭载红外热成像设备,能够快速感知温度异常,穿透烟雾实现全天候监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或模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显著提升了火灾早期探测能力,为智慧城市的消防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为智慧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与方法[1][3][7]

房屋工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下载:14 浏览:76
摘要:

随着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化的不断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工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资源消耗少、施工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成为推动建筑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然而,装配式施工涉及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吊装、拼装及后期养护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整体结构的质量隐患,进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从施工质量控制的视角,结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探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各阶段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控制策略。研究表明,构件生产阶段的原材料与工艺控制、运输吊装阶段的安全与精度管理、拼装连接阶段的节点质量控制以及养护阶段的环境调控,均对最终结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建立全过程、系统化、信息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可有效保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

现代采矿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实践分析 下载:14 浏览:72
摘要:

本文阐述了现代采矿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及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智能化开采技术、绿色采矿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技术的作用与影响,探讨了现代采矿技术在提升矿山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文章总结了现代采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技术应用成本高、设备兼容性不佳及专业人才短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如优化技术方案、加强设备研发与改造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最后,展望了现代采矿技术与新兴技术融合的可能性及其对未来矿山行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5G+物联网在机电设备远程诊断与维护系统的应用 下载:14 浏览:68
摘要: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机电设备作为工业生产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与维护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5G和物联网技术因其高带宽、低延迟以及广泛连接的能力,为机电设备的远程诊断与维护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了5G+物联网技术在机电设备远程诊断与维护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技术原理,包括如何通过5G实现设备数据的快速传输以及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广泛连接与数据收集。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显著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未来,随着5G+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其在机电设备远程诊断与维护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1][2][4]

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山区公路工程测量中的精度优化与应用 下载:21 浏览:50
摘要:

山区公路工程测量受地形起伏大、植被茂密等复杂环境影响,传统测量方式面临效率低、精度受限及作业风险高等难题。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通过搭载多个倾斜相机,从不同角度获取地面影像,能丰富地物信息。在精度优化方面,可通过优化飞行航线规划、采用高精度定位设备以及改进数据处理算法等提升测量精度。该技术在山区公路工程测量中应用于地形测绘、路线设计及工程量计算等,具有提高效率、数据全面等优势,为山区公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温度传感器在机电设备过热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4 浏览:83
摘要:

机电设备在现代工业与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其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过热问题是影响机电设备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过热预警系统对于保障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温度传感器作为过热预警系统的核心部件,基于不同原理,如热电偶的热电效应、热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等,实时采集机电设备关键部位的温度数据。通过在电机、齿轮箱等易过热部位合理布置传感器,并设定科学的数据采集频率与精准度,以及合理的预警阈值,实现精准的过热判断与预警。然而,温度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抗干扰能力、长期稳定性以及故障对预警系统影响等问题,可通过提高抗干扰设计、保证传感器稳定性以及采用冗余设计等策略加以解决。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机电设备过热预警的准确性,对提高机电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故障损失具有重要价值。

BIM 技术在幕墙设计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3 浏览:61
摘要: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幕墙设计和施工领域的传统工作模式。 本文系统研究了BIM技术在幕墙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BIM技术 通过参数化设计、碰撞检测、多专业协同、施工模拟、数据导出、施工指导等功 能,有效解决了异形幕墙设计以及工程精度控制等难题。通过分析多个实际工程案例,本文验证了BIM技术在提升设计效率、降低施工错误、节省成本、控制 工期等方面有着不错的贡献。同时,本文也探讨了BIM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技术 门槛、数据协同等挑战。也展望了BIM与光电测绘、AI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的 发展趋势,为幕墙设计行业的技术升级提供参考。

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12 浏览:71
摘要:

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是煤炭开采的前置关键工序,其作业环境复杂、涉及设备多、工序交叉密集,安全风险管控难度极高。本文以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作业流程中存在的边坡坍塌、机械碰撞、人为操作失误等核心风险类型,结合行业统计数据剖析风险成因。研究引入智能监测、支护加固、机械管控、人员培训等多维度控制技术,构建 “监测 - 预警 - 处置 - 验证” 的闭环管控体系。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应用该体系后,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年均事故率从 1.2 起 / 百万吨降至 0.3 起 / 百万吨,设备故障率从 8% 降至 2.5%,综合安全风险降低率达 75%。研究成果为露天煤矿土方剥离作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提升矿山整体安全水平具有实践意义。

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实施效果评估 下载:10 浏览:76
摘要:

露天煤矿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载体,其安全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能源安全与从业人员生命健康。近年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为提升露天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核心路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标准落地不彻底、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文结合露天煤矿生产特点,梳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关键路径,构建包含安全管理、设备运行、人员行为、事故防控四个维度的效果评估体系,通过对国内 20 家露天煤矿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标准化建设对降低事故率、提升生产效率的实际作用。结果表明,实施标准化建设的露天煤矿,年均事故起数较建设前下降 67.2%,百万吨死亡率降至 0.08 以下,设备完好率提升至 98.5%,印证了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性。研究可为露天煤矿安全管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碳中和背景下工程项目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多目标优化研究 下载:14 浏览:73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碳中和目标的达成成为各国共识,工程项目领域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其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本研究聚焦碳中和背景下工程项目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多目标优化,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讨绿色供应链的内涵、构建原则及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成果表明,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供应链并实施多目标优化,可有效降低工程项目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这不仅为工程项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实践路径,对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对力学性能的调控机制研究 下载:14 浏览:60
摘要: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力学性能对产品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手糊成型、真空袋压成型、热压罐成型和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等。不同成型工艺通过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影响纤维与树脂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成本、效率和环保等因素,通过优化原材料选择、改进工艺流程等方法平衡这些因素。本研究表明,合理选择成型工艺可显著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未来应朝着开发新型成型工艺和发展多尺度模拟技术方向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数字孪生驱动的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技术 下载:21 浏览:74
摘要:

机电设备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对生产效率与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数字孪生技术,以模型和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学科耦合仿真等方法,实现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的精准映射,为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提供了创新手段。在设计阶段,它辅助优化设计与验证方案;生产制造阶段,实现过程监控与质量把控;运行维护阶段,完成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并延长设备寿命。然而,该技术面临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及系统兼容性等挑战。通过优化传感器布局、改进模型构建方法及加强标准化建设等策略可有效应对。案例分析表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后设备运行稳定性提升,维护成本降低。未来,其有望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并在更广泛领域推广应用。[1][3][7]

生成式AI在金融反欺诈中的动态行为模式识别与预警机制构建 下载:14 浏览:60
摘要:

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欺诈行为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和动态化的特点,对金融市场稳定和用户资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生成式AI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金融反欺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它能够从海量金融数据中挖掘出动态行为模式,进而构建精准的预警机制。然而,生成式AI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数据隐私保护和模型更新迭代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可采用加密技术、持续学习机制等策略加以应对。生成式AI在金融反欺诈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反欺诈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对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某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振动分析与减振措施研究 下载:13 浏览:66
摘要:

本文针对某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振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振动的来源及其特性,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减振措施。通过理论计算、有限元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主轴制造误差、轴承缺陷以及传动系统失衡等因素是引发振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通过结构设计优化、控制策略调整以及材料选择优化等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振动幅度,提高加工精度。此外,合理选用刀具几何参数、提高系统抗振性以及采用减振装置等措施也被证明对抑制自激振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提升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振动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某化工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PID参数优化研究 下载:14 浏览:71
摘要: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釜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其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PID控制作为广泛应用的控制策略,其参数优化对提升温度控制性能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了PID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比例、积分和微分环节的作用。接着,分析了现有PID参数在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多种优化方法,如经验法、试凑法、理论计算法和智能优化算法。通过实际优化过程记录与效果评估,验证了优化后的PID参数在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上的显著提升。本研究为化工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有效参考,对提高化工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绿色电厂中的热控工程保护技术创新研究 下载:7 浏览:128
摘要: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绿色电厂建设对热控工程保护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热控保护技术因固定阈值逻辑僵化、抗干扰能力不足及应急响应滞后,难以适应绿色电厂高灵活性、低排放的运行需求。本文聚焦热控保护技术创新,提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抗干扰技术、动态阈值自适应调整算法、自愈型保护装置设计及数字孪生驱动的应急管理体系。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表明,技术创新可降低热控保护误动率35%、缩短故障处理时间50%,并减少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12%,为绿色电厂安全、高效、低碳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