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病情演变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下载:70 浏览:445

魏宇君 黄仲夏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引起高钙血症、肾损害、贫血和骨损害等(CRAB症状),又称为症状性MM或活动性MM(AMM)。MM的发病有三个阶段:由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可以演变为无症状骨髓瘤或冒烟型骨髓瘤(SMM),进而进展为症状性MM。在确诊为MGUS前,大部分患者已经历了平均10年的免疫球蛋白升高的过程。目前,虽然靶向新药的应用使MM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但早期识别仍具有挑战性。通过文献学习,发现血清红细胞沉降率、血液黏滞度、血红蛋白水平减低和免疫球蛋白升高等可在MM病情阶段的早期升高,故联合应用一些检测手段对MM进行早期筛查、预防和管理其病情演变必要且可行。

肾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诊治进展 下载:24 浏览:480

陈飞 黄仲夏 《肿瘤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肾意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是IKMG(国际肾病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研究组)在2012年定义的一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的疾病,其克隆来源于低度增殖的B细胞或浆细胞克隆。研究发现其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风险高于MGUS,经过针对其相应克隆化疗后肾功能可得到改善。MGRS不同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也不符合淋巴瘤或MM的诊断标准。2019年IKMG发表了关于MGRS的诊断共识,提出对小于50岁存在M蛋白血症和无法解释肾脏疾病的患者,建议进行肾活检,以明确MGRS的诊断。关于MGRS的治疗决策应遵循包括血液学家、肾病学家和病理学家参与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来制定,通常采用可以清除引起肾损害的单克隆Ig的B细胞或浆细胞克隆的靶向药物基础的化疗,符合条件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值得尝试。

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295 浏览:2784

陈明珠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9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吸氧等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水平、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血气指标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胸部阴影吸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预后其他指标对比也有一定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采用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手段,有利于改善患儿咳嗽、肺啰音等指标,尽快的恢复体温、促进患儿血气指标的改善,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 下载:298 浏览:2403

赵娟1 刘希海2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讨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50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接受病情诊疗,采取随机数值表法进行等量分组,即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对照组接受甲波尼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指标: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肺功能。结果: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的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第1s用力呼气量、第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病症疗效理想,可显著减轻患儿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及肺功能。

早期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效果 下载:26 浏览:291

刘春娟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入院顺序均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儿均通过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评价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3 d,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的效果确切,有效缩短了患儿的黄疸消退、光疗及住院时间,明显改善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值得推广。

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新生儿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下载:236 浏览:2662

石培琴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新生儿的临床有效性情况。方法:采用本院2017年2月-2019年9月接收的ABO溶血新生儿共计36例进行研究,按照抛硬币法将ABO溶血新生儿划分成对照组(18例)和研究组(18例)。对照组ABO溶血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治疗,研究组ABO溶血新生儿使用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归纳总结两组ABO溶血新生儿临床相关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ABO溶血新生儿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干预相关时间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ABO溶血新生儿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方式,可以改善ABO溶血新生儿的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借鉴。

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影响研究 下载:187 浏览:2548

郑书敏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川崎病患儿,按照交叉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根据VEGF、ES、eNOS等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根据IL-6、hs-CRP、TNF-α等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应激状态。根据SOD、MDA等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VEGF、ES、eNOS等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IL-6、hs-CRP、TNF-α等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OD、MDA等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氧化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对川崎病患儿采用阿司匹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儿血管内皮功能,缓解机体炎性应激、氧化应激状态,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