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 下载:57 浏览:258

董磊 《体育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中国武术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中国是武术大国,武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武术项目不是奥运会项目,所以人们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但在我国人民非常喜爱武术,武术不仅可以用来防身,还可以增强体质,对提高精神面貌起到重要作用。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在体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武术文化的发展与研究,对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希望为研究中国武术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论接力实现民族复兴背景下时代新人的培育 下载:53 浏览:395

王健睿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时代新人传承了近代以来为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历代"新人"的使命,具有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时代特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接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赢得国际尊重的必要条件,更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遵循与自身使命自觉的深刻体现。在始终坚持党对培养时代新人工作全面领导的基础上,要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深化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营造有利于时代新人成长发展的环境,不断推动时代新人的培育与成长。

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态、内涵和路径 下载:30 浏览:416

宋道雷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使命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形态。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是人民使命、国家使命、民族使命和人类共同体使命的融合。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表现为四大复合,展开路径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领导新四大结构。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注重执政党建设,更须注重使命型政党建设。要实现肩负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伟大工程建设,维护核心,缔造共识,对时代做出新判断和战略部署,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发展同人民幸福、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发展融为一体。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设计师使命 下载:83 浏览:442

张伟1 许珊珊2 袁晓霄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中共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乡村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乡村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宜居建设、综合振兴成为新的时代命题,设计师如何能够在此背景下发挥更好的作用也越发重要。本文解读了乡村振兴的背景和要求,回顾了既往乡村规划建设的成效和做法,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设计下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设计师应担负的责任,并提出落实设计下乡的实施路径,包括:深入了解乡村和村民的实际需求;突出乡土设计和营造;设计的系统集成;设计施工运营的整合;加强政策扶持和机制保障。期待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持续有效的运营,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极具活力的空间载体。

大学文化使命式微与回归 下载:38 浏览:443

汤贝贝 薛彦华 文素俭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受社会功利惯性的影响,大学文化使命呈现式微倾向,使得大学文化使命逐渐被弱化,亟待高校和社会高度重视并给予实质性改进。大学文化使命的重塑,需要认识到文化价值判断偏颇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边缘化现象,理性看待民族文化与学科壁垒问题,深度反思大学文化创新的不足,明确文化传承标准与培育社会科学型人才,坚守民族文化特色与建立共享型学术文化氛围,完善学术评价机制,使大学文化使命得以回归。

我国民族院校办学使命与功能的历史反思 下载:49 浏览:282

王瑜 马小婷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使命,其功能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迁移不断做出调整: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到培养跨文化人才和民族团结教育人才;从以"民族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到强调地域性和本土化学科建设;从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到强调供给平衡的区域性文化服务。为此,在厘清民族院校的历史使命、指出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探求民族院校的发展与定位,实现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族院校办学使命与功能的历史反思 下载:49 浏览:275

王瑜 马小婷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摘要: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使命,其功能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迁移不断做出调整: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到培养跨文化人才和民族团结教育人才;从以"民族学"为核心的学科群到强调地域性和本土化学科建设;从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到强调供给平衡的区域性文化服务。为此,在厘清民族院校的历史使命、指出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探求民族院校的发展与定位,实现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成人教育使命的理性回归 下载:40 浏览:324

谈雅君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统观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历史,依据成人教育自身的功能属性,深入剖析我国成人教育"起步徘徊和遭受破坏、恢复发展开放搞活与原初使命消解纠缠、新时代成人教育原初使命理性回归"三个发展时期的实践原貌,揭示出我国成人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特有属性和根本特点,指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的"孪生"原初使命。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对其原初使命的坚守和消解,都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特点、新任务,决定了新时代我国成人教育势必回归其原初使命。

以强化使命感为指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重构 下载:51 浏览:398

王晶晶 陆少颖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使命感是近年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使命感的培育是薄弱环节。重构以强化使命感为指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可以使教师长期保持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的激情。为此,重构以强化使命感为指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需要做到:把握方位感、方向感和责任感;重构培训者队伍,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凝聚;重构培训物质文化,推进隐性课程的开发;重构培训形式,注重实践导向;重构培训对象分层,强化针对性。

建设师范文化:教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下载:44 浏览:391

黄正平 《国际教育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师范文化是师范教育的灵魂和精神。振兴新时代教师教育,必须加强师范文化建设,这是教师教育应当追求的价值取向,是教师教育应当担当的使命与责任。以中师教育为例,师范文化的特点是:特别注重未来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特别注重未来教师职业情感的体验教育,特别注重未来教师职业技能的实践教育。师范文化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和心理优化功能。师范院校要遵循师范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增强自觉性、坚持方向性、把握整体性、体现渗透性、注重创新性。

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彰显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下载:176 浏览:2185

王冬 《中国文学》 2021年4期

摘要:
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起来的关键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首先强起来。文艺工作者作为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践行者,要深刻认识到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能力建设是一项终身必修课。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通过“脚力”的勤快深入、“眼力”的广大精微、“脑力”的深思熟虑、“笔力”的表达呈现,讲好时代故事,传播党的声音,践行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下载:170 浏览:2140

秦华国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的思想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继承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新时期报纸新闻记者与编辑角色的使命思索 下载:124 浏览:1270

王馨然 金海涛 张伟 《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报纸新闻记者与编辑角色的历史观察和新时期的挑战与变革进行分析,思索了他们的使命与定位。首先我们回顾了报纸传媒发展的历史,以及记者与编辑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接着我们探讨了数字化和全媒体环境对角色的冲击和影响。最后我们思考了保障新闻的公正性、发展媒体、解决社会问题等使命,为新时期报纸新闻记者与编辑的角色定位提供了思考和建议。

中华体育精神助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使命与路径研究 下载:151 浏览:1514

文锋 《中国体育科学》 2023年8期

摘要:
体育精神是我国体育发展史与运动经验的凝聚,以此助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结合体育精神的文化价值与使命,笔者欲从四方面详细论述中华体育精神助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希望对全体教师有参考价值。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新使命和新路径 下载:74 浏览:757

王琳 《新闻传播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物质生活的充裕与丰富多彩促使当下人们对于精神文明需求质量的提升,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作为与外界沟通媒介的手机也搭载着多样功能飞入千家万户,人们的眼界越来越宽泛,对外界的求知欲和关注度日益增加,而新闻媒体犹如一面窗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向社会大众传播着时事政治、各行各业咨询等,因此新闻传播在促进社会发展、传播思想文化、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需求,正促使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变,对于新闻媒体从业者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新使命和新的路径,希望能为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建言献策。

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研究 下载:266 浏览:3253

​曹庆 《历史研究进展》 2021年4期

摘要: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希望与寄托。他们对国家、民族发展自觉担当的意识,对时代境遇的理性分析,能够作出正确价值选择的行为事关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大业。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历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勇立时代前沿,努力扛起社会、历史所赋予的时代重任。但在如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新时代的大学生的身上出现了一些本不该有情况,为给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历史使命,肩负时代重任,伟大的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做乘风破浪的弄潮儿。本文通过对于文献资料的学习、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对于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措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