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决策理由、行动和后果对决策后悔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229

范宜波1 吴晓静2 刘志雅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决策理由(合理与不合理)、行动(做与不做)和后果(严重与轻微)对决策后悔的影响,以2×2×2被试内设计,设置8个决策情境进行实验。结果:不合理决策的后悔体验比合理决策更高,严重的后果导致的后悔比轻微的后果更高,行动无主效应,但在后果轻微,理由不正当条件下,行动也就是"做"导致更多的后悔情绪。结论:决策理由的合理性与后果的严重性是影响决策后悔的重要因素;只有理由不正当且后果轻微时,才存在"做效应"。

中小学生校园阅读推进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小学为例 下载:44 浏览:213

高瑞翔 1胡景悦2 杨洁3 范尹晴1 莫雷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全民阅读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校园阅读是其中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校园阅读的开展并不理想。通过在广州市中小学进行大规模阅读状况调研发现,校园阅读工作开展一直面临"难知、难导、难管"的瓶颈,实际成效不佳。对此,该研究提出了通过构建"互联网+中小学生成长阅读平台"推进校园阅读的创新举措,并在广州市越秀区20多所小学实施试点实验;历时半年,成效显著,学生在阅读的重视程度、投入时间、阅读课外图书的意义性与均衡性、阅读的方式方法及家校支持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据此,提出推进校园阅读的三点建议:应做好顶层设计和建立系统管理与评价机制,应形成家校合作的支持网络,应推广共建学生校园阅读综合信息平台。

纳入式分类分析法在潜在剖面模型的后续多元回归中的应用 下载:25 浏览:438

张洁婷1 张敏强2 焦璨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纳入式分类分析法能克服传统的分类分析法对后续一元回归模型参数的低估,发挥潜在类别模型的后续分析简化变量间交互作用的功能。本文进一步将纳入式分类分析法拓展至潜在剖面模型后续的多元统计分析中。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实验,比较各种纳入变量的方法思路与后续分析模型在四种常见的多元回归模型中参数估计的表现。结果发现,纳入式分类分析法所需纳入的变量取决于后续分析中与因变量、潜类别变量的关系,且后续分析使用含交互作用的模型更为稳健。

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主动职业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53 浏览:418

高洁 林燕滢 崔佳 温忠麟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基于主动性行为模型和生涯建构理论探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主动职业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主动职业行为量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同事支持量表对广深两地13所民营企业的195名员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影响主动职业行为;(2)生涯适应力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同事支持在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起到调节作用。

运气特质:将机遇转化为一种可利用的力量 下载:48 浏览:332

杨勇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运气在各种文化中都非常普遍,但在心理学界对运气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分析以往三种主要的运气观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将运气定义为"个体在一定时间或期限内由定数和变数组合而成的发展轨迹或发展趋势,其中变数主要是指机遇,定数主要是指运气特质"。运气特质能决定个体幸运与否,并通过产生控制幻觉或者改变个体的自我概念将运气转化为个体可利用的内部力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运气特质的结构及其与幸运感、感恩、幸福感、亲社会行为、赌博行为、腐败行为等变量的关系。

个体性的创造:怀特海机体论自然主义解释探析 下载:70 浏览:459

刘益宇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作为构建适应社会-生态复杂范式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怀特海的机体论自然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解释工具。首先,机体论自然主义对于客观经验具有普遍解释功能,尝试构建柏拉图式的解释纲领。其次,机体论自然主义强调超越机械论自然主义解释,提出关于过程中自然的新解释。再次,机体论自然主义解释的科学动力来自于量子论,其所强调的个体性创造等方面与量子论在不同层次存在相似性。

道德信息对面孔吸引力判断的无意识调节 下载:67 浏览:322

罗秋铃1 侯庆辉1 陆春雷1 莫雷2,3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抽象语言信息是否能够影响知觉?本研究在审美领域对此进行考察,探索无意识获取的道德信息是否影响个体对相应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结果发现个体对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受到内隐道德信息的调节,且调节效应与面孔本身吸引力水平无关;另外,面孔审美判断的反应时受到道德美丑和面孔吸引力的共同影响,尤其当两类信息相矛盾时被试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抽象的社会道德信息可以对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产生自上而下的调节。

ACMF:基于卷积注意力模型的评分预测研究 下载:66 浏览:281

商齐1 曾碧卿1,2 王盛玉1 周才东1 曾锋1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1期

摘要:
评分数据稀疏是影响评分预测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数据稀疏问题,一些推荐模型利用辅助信息改善评分预测的准确率。然而大多数推荐模型缺乏对辅助信息的深入理解,因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鉴于卷积神经网络在特征提取方面和注意力机制在特征选择方面的突出表现,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卷积注意力神经网络(Atten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ACNN)的概率矩阵分解模型:基于卷积注意力的矩阵分解(Attention Convolutional Model based Matrix Factorization,ACMF),该模型首先使用词嵌入将高维、稀疏的词向量压缩成低维、稠密的特征向量;接着,通过局部注意力层和卷积层学习评论文档的特征;然后,利用用户和物品的潜在模型生成评分预测矩阵;最后计算评分矩阵的均方根误差。在ML-100k、ML-1m、ML-10m、Amazon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取得最好预测准确率的PHD模型相比,ACMF模型在预测准确率上分别提高了3.57%、1.25%、0.37%和0.16%。

海峡两岸大学生适应性比较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和彰化师范大学为例 下载:46 浏览:228

陈惠尹1 张敏强1,2 倪雨菡1 霍紫莹1,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以华南师范大学及彰化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被试,抽取大一至大四共440人为预测样本及1493人为正式施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并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两岸大学生适应性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由目标规划、学习趋向、人际关系及环境认同4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两岸大学生在总体适应性、目标规划、学习趋向及环境认同维度上差异显著;(3)不同专业的两岸大学生适应性差异显著,且校园活动对两岸大学生适应影响显著。

利他行为的内隐启动研究 下载:42 浏览:229

曾拓1 莫雷2 马伟军3 曾嘉平4 曾祥炎2 王金道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视觉与组词任务启动范式的两个实验考察了利他人物形象与利他词语对利他行为的内隐启动效应。结果发现,完成利他人物形象视觉启动(实验1)与完成利他组词任务启动(实验2)的实验组被试,在独裁者分配任务中分配给他人的钱数显著多于控制组被试。研究结果表明:利他人物形象视觉和利他语义组词都可以使个体的利他行为被显著直接无意识启动,即内隐启动。研究对设计能更好地启动人们的利他行为的一般情境有重要的启示。

来源检测对表象引发的错误记忆的影响 下载:60 浏览:222

张霞1 刘鸣2 张积家3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采用"学习-再认"模式,考察来源检测对表象引发的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再认任务中,正确再认观察项目与想象项目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但在源检测中,正确再认观察项目显著快于正确再认想象项目;再认时与源检测时的错误再认率差异不显著,但对想象项目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对观察项目。这表明,表象会导致错误记忆发生,提高来源检测操纵并不能够削弱表象引发的错误记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表象激活混淆假设",认为人们虽然使用表象的信息表征方式,却无法获取与之联系的激活路径,容易混淆表象激活的来源。表象激活混淆是表象引发错误记忆的机制。

珠三角农村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关系研究 下载:63 浏览:332

谭庆扬1 卢丹梅2 《中国城镇》 2018年2期

摘要:
珠三角地区快速城市化的同时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农村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导致珠三角传统村落布局和形态的演变,农村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常态下村庄发展的态势,有效指导新时期的村庄规划建设,补充现状村庄规划布局相关理论,本文以珠三角地区农村产业和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梳理出农村产业发展的三阶段特征及其对应的村落空间布局特点,然后分别在珠三角不同区域选取不同类型的村落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空间与时间不同维度的分析,从用地状况、居民点布局、道路交通等方面总结珠三角农村产业发展与村落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并通过典型实例进行充分的论证,为其他地区村庄发展与规划布局方法提供基础理论借鉴。

科学论证教学中支架类型对学生论证能力影响的研究 下载:84 浏览:468

郑艺芳 李雪峰 《生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支架理论提出"概念支架"和"论证支架"2种类型的支架,通过教学实践探讨科学论证教学中2种不同支架对学生论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学科性论证任务中提供支架,尤其是概念支架,学生会展现出更高水平的论证能力;②提供支架对学生论证能力中提炼证据的帮助效果最佳,主张次之,推理最难。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广东中医药产业发展机制研究 下载:89 浏览:488

曾文帝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3期

摘要:
明确马克思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包含的价值函数模型,以期为解释劳动的黄金分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整理2011—2015年《广东统计年鉴》和《中国中医药年鉴·数据篇》中有关广东省中医药产业相关经济数据,在劳动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对广东省中医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进行对比与分析。通过对价值函数模型进行数理分析得出,价值总量最优时总劳动的黄金分配比是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值约为0.618,用以解释近五年来广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增加科技投入、产业集群、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的方法,将有助于广东省中医药产业优化生产以取得最优发展。

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编制“减数分裂”测试卷 下载:74 浏览:465

陈雁庄1 李娘辉1 苏科庚2 《生物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基于认知诊断理论,以高中生物学"减数分裂"测验的编制为例,探索生物学测验编制的方法。首先,结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构建生物学"减数分裂"认知属性模型;其次,基于Q矩阵理论编制预测卷,并运用认知诊断模型中的Dina模型估计项目参数和学生对各认知属性的掌握概率,为教师修正试题和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教学提供指导。

中国境内COVID-19的空间格局演变及聚集性分析 下载:37 浏览:379

陈进钊 梅志雄 吕佳慧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2020年1月11日至7月31日中国各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探讨了中国境内COVID-19的空间聚集格局及其演变和时空聚集特征。结果表明:(1)1月19日开始至2月29日的各时段中国地市COVID-19患病率总体呈正空间聚集特征,聚集程度先升后降。(2)COVID-19患病率的局部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市及其周围地市,其范围呈先扩张再收缩后稳定趋势。低—低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西南、东北和华北地区,其范围逐步收缩至消失。高—低区零星散布在个别时段中。低—高区主要分布于高—高区周围并呈先外移再收缩后保持稳定态势。(3)在3月16日前的COVID-19时空热点区大多分布在武汉市及其以东、以西和以北的大片地带,为本次疫情严重流行区域,聚集时间从2020年1月底至2020年2月中,其余时空热点区零星散布于其它多地且对应时间短;3月16日后的时空热点区时空上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其中扩散型时空热点区的相对危险程度显著高于境外输入型时空热点区。

创新型城市环保产业技术合作网络动态演化路径研究——以广州为例 下载:54 浏览:424

林卓玲1 卜姝华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为探究创新型城市环保产业技术合作网络动态演化路径,以广州市为例,通过专利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方法构建创新型城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分析合作网络结构和动态演化路径,揭示新旧节点间连接方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之间联结松散,创新主体之间连接效率较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是合作网络的核心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乏力;广州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演化路径表明创新合作发展迅速,合作网络向规模更庞大、关系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创新主体进出网络的动态变化大,合作网络中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稳定,创新网络未达到稳定平衡状态。

“生物入侵”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建议 下载:76 浏览:491

​陈雨艳 李德红 《生物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普通高中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物入侵"问题进行规范讨论,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提出教学建议,为现今生物学教学及新教材编排提供一定参考。

卖空与创新:A股公司融券试点的证据 下载:77 浏览:483

李春涛1,2 许红梅3 王立威4 周鹏5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依托中国A股市场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券试点,在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等计量方法控制内生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卖空对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1)加入融券标的后,卖空公司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都有显著提高;(2)对于金融市场欠发达、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这种作用更明显;(3)在使用融券余额作为卖空势力的测度并用ETF基金持股比例作为工具变量进一步控制内生性以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卖空有助于降低创新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加强对经理人的薪酬激励,进而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因此,取消卖空限制将有助于中国企业的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君权牺牲品:汉初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变异 下载:78 浏览:282

陈吉祥1 陈鹏2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先秦儒家自诞生起,就始终强调道德自律,以匡扶王道为己任,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努力构建"仁政"、"德治"政治体系;在经历"百家争鸣"繁荣时期后,儒家思想政治地位却陷入式微困境。因此,汉初儒家学者审时度势,着手对"内圣外王"思想进行改造,重新界定其运用范围。有意拆分"内圣"思想的受众群体,去除对君权的束缚;刻意将统治者的义务限定于"外王"功业,从而彻底剥夺被统治者追求"治世"外王功业的权利。同时将"内圣外王"理论神学化,空前提高了君权的神圣性和绝对性。被汉初儒家改造过的儒家思想发生重大变异,彻底沦为君权的牺牲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