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网络安全的实验教学设计 下载:78 浏览:464

邓莉1,2 任正伟1,2 张凯1,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2期

摘要:
实验教学一直在高校的专业教学中不太受重视,在学生总成绩考核中所占比重也不大,导致学生也不愿意花多的时间进行动手实践活动。而网络安全课程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其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分析网络安全实验教学的目标,提出一种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张之洞博物馆 下载:58 浏览:445

张凯静 周兰翎 《中国建筑》 2019年11期

摘要:
古时建筑师和结构师统称为"工匠",他们不仅要呈现建筑物美观的效果,而且要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在绿色建筑、工业化建筑、BIM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结构师需与建筑师密切配合,使"骨骼"和"皮囊"完美的结合,力求形成建筑造型与结构受力体系的和谐统一。该文通过对张之洞博物馆项目从方案到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介绍,描述了结构如何体现建筑师的设计概念、成就建筑之美,也希望能为建筑师、结构师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的能量路由器交直流协调控制 下载:87 浏览:450

贾俊国1 庞松楠2 董瑞彪1 张凯1 李国华1 孙丽敬3 宋振浩3 《电力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设备,能量路由器的电路拓扑和控制策略与可再生能源接纳、灵活电力变换息息相关。基于虚拟电机理论,提出一种能量路由器拓扑结构,对此结构的交、直流端口均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以实现对交、直流接口能量的协调控制。分别建立了虚拟直流电机和虚拟交流电机控制数学模型,以实现交、直流侧协调控制;并针对直流侧突增负荷、电网频率突增和突减三种工况,验证了所提出的能量路由器在拓扑结构、能量流动、维持母线电压稳定的正确性。并且在MATLAB中与传统的下垂控制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下垂控制具有调节速度较快的优点,但超调大,变化较为突兀的缺点;而虚拟电机控制方法则由于具备阻尼和惯性特性的优越性,所以超调小,调节则较为平缓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为能量路由器的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的研究 下载:255 浏览:2388

王衍翔 张凯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针刺治疗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1月-2022年5月某医院康复科、神经内科的患者中筛选出40例符合实验条件的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只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疗法,每组治疗5个周期,每个周期18天,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前后对比。研究结果:经过针刺疗法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ADL、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肌张力状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针刺的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更加有效。

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性能 下载:71 浏览:452

高书伟1,2 张凯1 李志斐1 谢骏1 王广军1 郁二蒙1 李红燕1 夏耘1 田晶晶1 龚望宝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构建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INC)下该系统的反硝化性能,为丝瓜络作为水产养殖尾水反硝化碳源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丝瓜络(LS)为一维反硝化反应器(denitrification reactor,DR)外加碳源,在流场环境下,测定不同HRT(16、20、24和28h)和INC(50、75、100和125mg/L)下反硝化系统对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丝瓜络反硝化反应器(LS-DR)在运行初期和末期时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当INC为50 mg/L,HRT为24h时,LS-DR对NO3--N和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8.97%±0.52%和97.84%±0.94%,此时出水NO2--N浓度也达到较低水平(小于0.5 mg/L);在HRT为24h的基础上,当INC增加至75、100和125mg/L时,其NO3--N去除率和NO3--N去除速率(NRR)均随IN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出水COD则随INC的增加而降低,但均未实现完全反硝化,然而,LS-DR在整个实验期间均能完全去除NH4+-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丝瓜络表面结构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LS-DR的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弯曲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被鉴定的优势菌属中热单胞菌属(1.46%)、陶厄氏菌属(0.55%)、固氮螺菌属(3.32%)、Simplicispira (1.01%)、假黄色单胞菌属(0.39%)、草螺菌属(3.02%)和Uliginosibacterium (0.9%)主要参与反硝化的进行,Cytophaga xylanolytica (1.61%)和Cloacibacterium (2.69%)主要参与了丝瓜络的降解,黄杆菌属(1.17%)和Diaphorobacter (0.64%)既能进行反硝化,也能降解丝瓜络。LS-DR的最佳HRT为24h,最适宜的INC为50mg/L。本研究为丝瓜络固相反硝化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缓释碳源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低氧胁迫和恢复对长吻鮠脑组织低氧应答基因、生理生化指标和食欲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7

李谣1 杨智茹1 程景颢1 李杰1 宁先会1 王涛1 张凯1 暨杰1 张国松2 尹绍武1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为了解长吻鮠脑组织应对低氧胁迫的调控机制,实验运用酶活性测定、H.E染色、qRT-PCR和TUNEL检测等方法,分析比较了低氧胁迫[(0.8±0.1) mg/L] 0、2、4、6 h(标示为H0、H2、H4和H6)和恢复[(7.3±0.5) mg/L]2、4、6 h (标示为R2、R4和R6)下长吻鮠脑组织低氧应答基因、生理生化指标和食欲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低氧胁迫和恢复下,长吻鮠脑组织氧传感蛋白相关基因(HIFs、PHDs和Vhl)表达量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呼吸代谢酶(HK、PK和LDH)活性在H0时显著升高,SDH和MDH活性在H6时显著降低,恢复溶解氧后,代谢模式由无氧呼吸逐渐转变为有氧呼吸;抗氧化酶(GSH-Px、CAT和SOD)和应激指标(MDA和LPO)在低氧2 h后逐渐升高,恢复溶解氧后氧化应激现象仍然存在。观察脑组织形态发现,在低氧胁迫下长吻鮠脑组织出现了神经细胞肿胀、空泡等受损现象,恢复溶解氧6 h后脑组织受损并未得到有效改善。随着低氧时间延长,脑组织细胞凋亡程度不断增加,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和p53)表达量显著升高,而Bcl-2基因表达量降低,恢复溶解氧后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另外,在低氧胁迫0 h和2 h时,长吻鮠摄食率分别下降54%和98%,检测到低氧胁迫能显著抑制促食基因(NPY)和诱导抑食基因(PYY、CCK和NUCB2)表达。研究表明,低氧胁迫和恢复对长吻鮠脑组织氧传感蛋白、呼吸代谢、氧化应激、结构形态、细胞凋亡以及食欲等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阐明低氧胁迫和恢复下长吻鮠脑组织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今后开展该鱼集约化健康养殖和耐低氧新品种选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苏丹鱼甘露糖受体的基因克隆表达和免疫特性 下载:63 浏览:479

何昕1 秦真东1 张凯1 梁日深1 杨森1 伍剑标2 赵丽娟1 林蠡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解苏丹鱼MR(Lh MR)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抗感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并分析了LhMR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LhMR在正常及柱状黄杆菌感染苏丹鱼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LhMR开放阅读框4 296 bp,编码1 431个氨基酸(aa)。LhMR的氨基酸序列和分子结构与其他物种高度相似,胞外1个富含蓖麻类β型三叶草的结构域(RICIN)、1个纤连蛋白Ⅱ型结构域(FNⅡ)、8个串连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LECTs)、1个跨膜区和1个胞内区。通过qRT-PCR检测显示,LhMR在脾脏、体肾、心脏、脑、皮肤、肌肉、鳃、肝脏、后肠、前肠和中肠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经柱状黄杆菌感染苏丹鱼后,脾脏、肠、体肾和鳃中LhM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发现,在脾脏、肾脏和鳃中的LhMR蛋白表达水平提高。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组织切片表明,在体肾、肠、肝脏和鳃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体肾的肾小管有大量的血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肠壁变薄,组织大量弥散坏死;肝脏组织中有多个空泡;鳃小片肿胀、混乱、坏死和脱落。研究表明,LhMR在苏丹鱼感染柱状黄杆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苏丹鱼柱形病的防控提供新的参考。

罗非鱼湖病毒核蛋白的克隆表达、抗体制备及其组织分布 下载:73 浏览:477

苏国茂 秦真东 李嘉波 周萌 莫金凤 张凯 梁日深 吴灶和 赵丽娟 林蠡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近年来罗非鱼湖病毒(TiLV)在多个国家流行,对世界罗非鱼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中国是罗非鱼第一养殖大国,尽管我国大陆还没有TiLV的正式报道,鉴于吉富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罗非鱼养殖品种,其对TiLV的感染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TiLV对吉富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随后在肝脏组织中克隆和测定了TiLV第6片段基因。罗非鱼湖病毒第6片段基因cDNA全长1 044 bp,开放读码框(ORF)为954 bp,编码31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6.38 ku;5′非编码区(NCR)为19 bp,3′非编码区(NCR)为972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TiLV核蛋白(NP)。随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提纯了GST融合NP蛋白,在新西兰大白兔上制备了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为1∶51 200,且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感染组织中的病毒NP蛋白。对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发现肝脏组织坏死并形成合胞体,脾脏部分细胞出现空泡、坏死,含铁血黄素增多,头肾细胞坏死,鳃丝上皮细胞明显解离脱落,鳃小片黏连,脑组织细胞肿大。通过蛋白印迹法(WB)和免疫组化(IHC)对人工感染TiLV的吉富罗非鱼不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P蛋白在肝脏、脑、体肾和头肾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为了解吉富罗非鱼对TiLV的免疫反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测定免疫因子TNF-α和TGF-β在主要免疫器官脾脏和头肾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2~24 h),病毒可显著抑制TNF-α和TGF-β在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宿主这些免疫因子来促进病毒自身早期的复制。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读TiLV的致病机理及其高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投喂皇竹草和配合饲料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下载:39 浏览:273

毛东东1 2张凯 2欧红霞 谢骏2 吴垠1 王广军2 余德光2 夏耘2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为探究短期内投喂优质牧草对大规格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分别以皇竹草、配合饲料在半径为5m的圆形室内水泥池中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0±0.1)k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分别记为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每天于8:30和16:30投喂两次,试验时间为3个月,试验结束时对其生长、体型和肌肉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牧草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脏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而空壳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组草鱼肌肉中普通营养成分、矿物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月桂酸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牧草组和配合饲料组草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53%和19.33%;牧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85,配合饲料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3.67,其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牧草组与配合饲料组草鱼肌肉中均含有1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n-3 PUFA/∑n-6 PUFA值分别为25.80%和22.56%。研究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在不降低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前提下,摄食牧草的草鱼具有出肉率高、体型好等优点,更符合商品鱼市场要求。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特点 下载:98 浏览:509

任献青1 张凯2 张博1 张霞1 翟文生1 黄岩杰1 闫永彬1 丁樱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从伏邪理论溯源、伏邪成因、伏邪致病三个方面阐述伏邪在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伏邪既可从外而感,亦能从内而生。外感伏邪可由外感六淫蕴酿而成,也可直接感受疫气而发,表现为"伏邪于冬,至春发病"和"伏邪于夏,至秋发病";内伤伏邪主要包括伤食、湿热、胎毒;外感伏邪与内伤伏邪是相互交感的,可以继发病理邪气,导致病情缠绵难愈。根据伏邪发病的病机,提出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重视祛除伏邪。内伤伏邪多采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利湿、清热消食等治法;外感伏邪则要充分考虑外感伏邪作为致病之源,注意祛除外因,同时给予疏风、透郁、祛暑等治法,且应根据其反复发作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特点,重视预防,防其复发。

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下载:31 浏览:1391

张凯 《生物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生物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乃至社会安全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篇文章也将目光集中于此,主要讨论了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落实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落实对策。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优化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保证生物安全管理落实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 下载:87 浏览:816

张凯华 《中文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中,朗读课文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课程。朗读既能提高学生对诗词的认识和领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其思想具有多样性。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古诗词的讲解,还要重视对古诗词的朗读,要在传统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要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虚拟样机及仿真技术在飞机调试中的应用 下载:131 浏览:789

张凯 安达年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9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的改进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普及,它已在工程,制造,广告,建筑,医疗,教育等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虚拟仿真技术在飞机控制中的不断应用将带来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分析 下载:142 浏览:1449

张凯1 李晓溪2 《当代中文学刊》 2023年7期

摘要:
古诗词无论是作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还是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考试重难点,优化古诗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迫在眉睫。此论文便从情境教学角度出发,探析其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实践中、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不确定海洋环境中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多声源定位算法 下载:86 浏览:511

李倩倩1,2 林凡阳1 张凯1 《海洋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环境参数失配导致定位性能大幅度下降是匹配场定位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应用贝叶斯理论对环境聚焦,是当前解决该难题的研究热点。环境聚焦方法的实质是将未知环境参数和声源位置联合优化估计,当出现多个目标时,估计的参数会随着声源个数成倍增加,因此不得不利用有限的观测信息来实现众多参数的估计。本文采用最大似然比方法,获得信号源谱和误差项的最大似然估计,实现这些敏感性较弱参数的间接反演,有效降低了反演参数维数和定位算法复杂度。针对遗传算法的早熟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改进了似然函数的经验表达式。将多维后验概率密度在参数起伏变化范围内积分,得到反演参数的一维边缘概率分布,求解最优值的同时进行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本文仿真了位于相同距离、不同深度的两个声源,使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微课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下载:60 浏览:636

张凯 郭晓利 李丽 《中国文学》 2025年4期

摘要:
当今信息时代,高中生面对着复杂多变学科知识,亟需培养深刻思维、文学修养和批判性分析能力。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其深厚内涵对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传统古诗词教学往往以繁重记忆为主,缺乏对学生多层次能力全面培养。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微课教学应运而生,试图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介绍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采用微课教学的意义,并提出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微课教学实施策略。

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析 下载:274 浏览:2762

张凯 《农业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三农”工作部署。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地围绕乡村建设投入了大量资资金,实施了大量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条块化、部门化、碎片化问题突出,成果难以巩固,工作难以持续,很难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现阶段我省为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提出了在全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本文以坪生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例,对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和提练,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意见,供相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机电工程中电气仪表安装和调试要点探讨 下载:24 浏览:314

张凯 《中国仪器》 2025年3期

摘要:
在机电工程领域,电气仪表的安装与调试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通过详细分析电气仪表的安装流程和调试技术,细致探讨了其对工程性能和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特别关注于选型、安装前准备、执行安装步骤、初始调试和性能验证等关键阶段。还对安装和调试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安装和调试策略,旨在提高电气仪表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优化整个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为机电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机电工程项目的整体性能和用户满意度。

大型复杂航空企业基于多体系融合的运营管理体系构建 下载:76 浏览:1049

张晓晨 张凯旋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4年12期

摘要:
公司作为集航空机载武器装备、飞行器操纵控制系统(装置)两大专业优势为一体,是中国大型的机载设备研制、生产企业,从数字化转型需求出发,以流程管理建设为主线,以流程管理平台为基础,在组织保障的条件下建设流程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建设实现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变。

风力发电场中机组运行的激光雷达监测与自适应控制策略 下载:450 浏览:3467

张凯 《光电子进展》 2022年6期

摘要:
激光雷达在风力发电场中的监测与自适应控制策略的协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激光雷达技术为实时获取风场数据提供了高精度的手段,而自适应控制策略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实现了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智能化监测和优化控制。这种协同应用不仅提高了风力发电效率,还增强了风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激光雷达监测与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结合将更好地推动风力发电行业朝着更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