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 下载:10 浏览:376

程晓英 樊小燕 王琴 罗飞翔 2018年11期

摘要:
总结了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包括:早期识别获得性锌缺乏皮炎特征性皮肤损害,防止原有皮肤损害进一步加重,预防新的皮肤损害出现;冲洗腔口周围皮肤损害创面、清除浆液性分泌物、预防创面感染;各类厚痂的处理是护理的难点,除鼻腔的厚痂外,其余厚痂均不主张积极清除;预防摩擦性脱发和甲板裂,揭除各类敷贴和粘胶时避免皮肤撕脱伤;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8例在锌摄入治疗9~19 d后皮肤损害完全愈合,治愈出院。

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应激反应、营养状况及恢复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493

李保成1 赵刚2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应激反应、营养状况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42例,EN)和PN组(42例,P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的应激指标、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7 d,PN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及EN组(P<0.05);两组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且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早期EN较PN更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并可促进患者的恢复。

老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肠外营养介入研究 下载:341 浏览:3485

王俊义 孙利娜 张保丰 祁锐 史立洋 晋景超 张杰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Alb和TP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营养支持后,观察组TLC、Alb及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利于患者预后。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469 浏览:4706

臧杰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112 例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 56 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56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很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前,住院时间也很大程度上短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289 浏览:2975

范现英1 刘晓晴2 《肿瘤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以及全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后,病人恢复的情况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治疗的80位病人进行研究,并按照入院单双号的随机分配方式,为所有病人进行划分,并利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划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手术后的血免疫指标和住院的时间、费用等进行数据的采集,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前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手术后第一天,两组病人的ALB、ALT、AST等指标比手术前要高,PA、TP指标比手术前低,HB变化不大。手术后第天,肠内营养指标情况回复正常,肠内营养组病人的血清比场外营养组高,术后的不良反应也较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血清功能以及免疫力的恢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完全胃肠外营养在普通外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04 浏览:1051

徐东会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完全胃肠外营养在普通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这项研究精心筛选了适宜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对象,他们身处普通外科范畴,遭受甲状腺疾病困扰或腹股沟区域存在缺陷。接着,研究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不同队伍,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组接受了常规治疗,科研集体取得全方位经脉营养补给。检测项目包括术后副作用发生几率、术后住院时长以及术后痛感评分等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小组术后并发风险率为8.3% ± 2.1%,稍微低于对照组的12.5% ± 3.2%,然而,通过数据分析,二者间无明显区别。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平均康复期为9.6±2.3天,而参与研究的患者群体术后康复期约为8.3±1.8天。比较组参与者均值康复期为9.6天,变动区间为2.3天;实验参与者集体修补的平均耗时为8日3时,其复原时段的变动区间为一点八日;患者手术之后通常逗留医院的时间平均为5.2±0.9天,该数值略低于同类对照组,他们住院的平均时长达到5.7±1.2天;手术后感受的痛感等级评定为5.1±1.2,这略低于对照组的6.2±1.5。然而,在概率论领域中,这些不同之处是明显的。结论:全身性肠外营养支持在一般外科手术过程中,尤其是甲状腺切除手术与腹股沟疝修复手术的明确效果,该一致性检验还未彻底结束尚未全部完成。全方位的体外营养补给于普通外科病患治疗过程中,特别是摘除甲状腺手术及修补腹股沟疝手术的明显疗效,对该一致性评价尚未完全结束。尽管调研团队成员术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减少,康复期的住院时间被削减,康复期间痛感缓解,但未表现出明显区别。因此,持续开展需不断监控的包含众多样本以及多家独立机构协作的科研工作,用以验证全方位营养强化在加速术后复原中的实际效果,进行深入剖析适用范围、制定详尽计谋、预测潜在影响等关键议题。

肠外营养在消化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下载:87 浏览:1081

雷丽 杨萍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8期

摘要:
肠外营养(PN)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在消化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肠外营养在消化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护理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肠外营养液在静配中心集中配制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下载:85 浏览:1073

段邓丽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肠外营养液在静配中心集中配制期间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成效。方法:本研究在我院静配中心进行,采用全流程风险管理方案,研究时间为2024年3月至2024年4月。本次研究选取了2031袋肠外营养液,分为两组,其中1015袋作为对照组,1016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在配制过程中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措施。观察两组肠外营养液的配制不达标情况。结果:在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干预下,实验组的不达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达标率为2.95%,对照组为9.46%(P<0.05)。结论:在静配中心集中配制肠外营养液时,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配制不达标的概率,提高配制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以及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FOCUS-PDCA程序在提高全胃肠外营养混合液临床输注安全性的应用研究 下载:254 浏览:2628

撒志梅 朱学珍 张听芹 张艳梅 郝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 探讨FOCUS-PDCA程序在提高完全胃肠外营养混合液临床输注安全性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运用 FOCUS - PDCA 法分析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混合液输注的各个环节,与发生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关系,明确影响输注安全性的的因素,通过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形成输注流程及规范并落实。 结果 CQI小组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后,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14.5%降低为7.81%。 结论 运用 FOCUS -PDCA 程序能有效解决患者全胃肠外营养输注流程不合理因素,降低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胃肠外营养输注安全性,保障患者营养供给。

PICC胃肠外营养两种不同输注方式效果与护理干预分析 下载:326 浏览:3253

撒志梅 孙莹 张雪梅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PICC胃肠外营养两种不同输注方式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采用PICC胃肠外营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液体分组串输的方式,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全营养混合液输注的方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正氮平衡时间和累计氮平衡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正氮平衡时间和累计氮平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ICC胃肠外营养两种不同输注方式均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全营养混合输注液的方式,能够较为明显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提升,改善患者的正氮平衡,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FOCUS-PDCA程序在提高全胃肠外营养混合液临床输注安全性的应用研究 下载:147 浏览:1148

撒志梅 朱学珍 张听芹 张艳梅 郝佳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在提高完全胃肠外营养混合液临床输注安全性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运用 FOCUS - PDCA 法分析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混合液输注的各个环节,与发生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关系,明确影响输注安全性的的因素,通过成立持续质量改进(CQI)小组,形成输注流程及规范并落实。 结果 CQI小组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后,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14.5%降低为7.81%。 结论 运用 FOCUS -PDCA 程序能有效解决患者全胃肠外营养输注流程不合理因素,降低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胃肠外营养输注安全性,保障患者营养供给。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