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分析 下载:54 浏览:400

朱敏 李国培 陈玉冰 雷玉 陈燎原 温友红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分析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眼底改变的差异。方法使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等4项。患者被分为5组。对照组由70例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组成。A组由69例仅患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组成。B组由71例仅伴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构成,C组由72例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但没有吸烟史的脑卒中患者构成。D组由65例同时患有上述4项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构成。出现1种眼底病变计1分,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以及A组与D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与高血压对眼底改变的总体影响可能无明显差异;而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烟可能并没有明显增加视网膜结构的异常改变。

头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XB2、resistin水平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310

张雪荣 《诊断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头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CIS患者12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头部亚低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血清TXB2、resistin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9%高于对照组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XB2、resistin水平、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XB2、resistin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S患者采用头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可减小神经功能损伤,提高血清TXB2、resistin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早期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51

姚雪英 熊佳静 《诊断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重症脑卒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质鼻饲饮食,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力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OACHEII和CP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机体免疫能力和预后。

康复临床路径结合团体心理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耻感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487

赵丽丽 唐明霞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探讨康复临床路径结合团体心理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耻感及其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心理疗法,研究组给予脑卒中两级康复临床路径及团体心理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耻感、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病耻感感受问卷除刻板因子其他维度评分和总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上、下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临床路径结合团体心理疗法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有利于其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对神经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下载:83 浏览:473

雷爱弟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观察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纳入同时期于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高于治疗前,FIB、D-D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Qmin、Vmin均高于治疗前,R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腹式呼吸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340

孙宜文1 张淑欣1 邓琪1 李冻冻2 王坤1 朱俊平3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科PT3室符合生命体征稳定、无认知功能障碍等要求的脑卒中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不做其它干预,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核心力量训练,C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核心力量配合呼吸训练,每次训练45min,每周5次,共8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核心力量和ADL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三组核心力量评分和ADL评分较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P<0.01),B组、C组效果优于A组,末期C组优于B组。结论:呼吸训练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下载:43 浏览:389

吕梅芬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脑卒中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即使经过治疗,也会出现残疾的情况,由于疾病发生主要表现为供血困难,会导致颈动脉、椎动脉缺血,椎动脉缺血则会导致吞咽困难,常会引起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会影响营养摄入,呼吸道也会受到影响,会导致营养不良,还有可能引起吸入性肺炎;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给后续恢复造成较大阻碍,属于危险性较高的并发症,因此需要针对此种情况加以控制。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是目前应用效果较为理想的方案,对于营养支持和改善吞咽功能障碍起到了较好效果。

悬吊下PNF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下载:53 浏览:376

黄福锦1,2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悬吊下PNF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侧上肢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进行悬吊下PNF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上肢Brunnstrom分期、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期及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下PNF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肌电反馈治疗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57 浏览:377

周娃妮1 邴建华2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肌电反馈治疗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2018年4月脑卒中患者62例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电反馈治疗技术,两组均进行4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及4周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论:将肌电反馈治疗技术用于脑卒中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配合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407

杨晓静 赵辉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配合NJF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配合NJF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8 浏览:431

仇晓燕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调查本院康复科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康复科住院的青年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得分(65.01±13.1)分。不同陪护人员、患者自理能力、人均月收入、不同学历等人口学特征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低,并受学历、陪护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因实施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自我管理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治疗谈基层医学模式的转变 下载:64 浏览:459

靳东红 王伟成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治疗基层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2016年1~12月期间所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给以生物医学模式,观察组给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中医证素与血脂、体重指数、腰臀比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68 浏览:479

郑玉惠1 周文姬1 熊振宇1 叶柄照1 郑国华2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中医证素与血脂、体重指数、腰臀比的关系。方法:对55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检测血脂、体重指数、腰臀比。结果:脑卒中患者基本证素为肝、肾、经络、湿、热、痰、气虚、血虚、阴虚;血脂指标与证素肺、血虚相关,体重指数与证素肝、脾、经络、湿、热、气滞、血瘀等呈相关性,腰臀比主要与阳亢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病位证素与肺、肝、脾等有关,病性证素以湿、痰、血瘀等突出,且与血脂、体重指数、腰臀比存在相关性。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下载:89 浏览:1137

阿布都萨拉木·吐尔孙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及康复方式,对早期康复训练的可行性作出研究。方法:从2023年5月-2024年5月医院确诊为脑卒中病例中参考研究标准,随机统计出50例,获取病例进行二次均等分组,研究措施分为早期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按措施顺序将小组依次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评估可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上下肢活动灵活性及肢体基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指标统计显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各项独立生存指标的达标情况及相关生活功能在康复治疗中的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指标统计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充分恢复了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在生活中经指导提高了独立生存能力。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下载:120 浏览:1365

韩飞 古晓琳 张丹 佘美元 杜明燕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收取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纳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加入延续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76%,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能更好地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影响研究 下载:253 浏览:2412

冷虎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于老年群体中具较高发病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改善功能状况,使其病残程度减轻,而于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积极干预,可加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本研究为明确心理干预运用于脑卒中中取得的效果,本院针对性选取97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保护动机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下载:101 浏览:1164

朱丽 王雨婷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脑卒中病患接受保护动机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改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60例脑卒中病患,时间区间段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经计算机抽样分组,参照组推行常规康复护理,归入30例,实验组推行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归入30例,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进行比较。结果: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方面,比较参照组与实验组,后者在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估结果更加优越,差异对比P<0.05;在统计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参照组与实验组,后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6.67%VS33.33%)更加优越,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期间,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能够强化病患的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 下载:168 浏览:2000

董娟 李静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0期

摘要:
研究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效果。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住院的107例中风病人,采用数字表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52例,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种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2.72%比75.00%,P<0.01)。结论:对中风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237 浏览:2439

王艺康 申云海 吴鉴锋 刘雪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是探讨采用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采取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住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在治疗的第6周相比于治疗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的第12周与治疗第6周相比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第6周和12周的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EFT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义意(P<0.05)。结论 使用镜像疗法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等。

早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 下载:152 浏览:1548

姚莉 马妮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脑卒中患者62例(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分为早期社区康复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认知功能改善好,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早期社区康复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