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三对角矩阵求逆问题的思考——从一道课本习题谈起 下载:74 浏览:384

陈建华 焦荣政 《数学应用》 2020年1期

摘要:
矩阵求逆是矩阵代数中的一个重要运算,逆矩阵的获得却困难重重.文中介绍一个三对角形矩阵求逆的新思路,它可以作为求解逆矩阵问题的一个"解题模块",学习线性代数课程的一个"认知结构",也可以作为教育数学的一个案例.

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下载:426 浏览:1642

袁姬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音乐是心情的传达方式,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都可以以音乐形式表现出来,音乐具有或唯美、或愉悦、或悲伤、或难过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使得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离不开音乐。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音乐知识素材教师应该合理地开展“乐理小老师”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引导学生利用闭眼聆听的方式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结合微课教学的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采取游戏教学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激励了学生学习动力。

有效利用课本 向名家学习写作——谈鲁迅作品的写作指导意义 下载:72 浏览:480

王国辉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1期

摘要:
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鲁迅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作品不仅有着开启现代文学的崇高价值,也给予了现代文学的具体创作无尽的营养。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收录最多;在中学生的记忆里,鲁迅先生的印象也最为深刻。鲁迅先生的思想深邃,笔法严谨老练,若能深入研究这些作品,无疑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中,鲁迅作品充分利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主题分析和思想理解上,很少关注鲁迅作品这样经典的写作指导意义,造成经典作品的极大浪费。从中学生写作实践出发,深入挖掘鲁迅作品的写作指导意义,以期对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裨益。

试论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的规训动员—以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国语课本》为例 下载:75 浏览:513

周美云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小课本,大启蒙。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察冀边区初级小学《国语课本》既是启蒙教育的基础文本,又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全面深入的政治动员的宣传载体。通过对这套教科书的深刻剖析,发现课本发挥着很强的规训动员作用:教科书试图通过多方面讴歌共产党从而对共产党政权进行认同性建构,通过加强团结教育及鼓舞民众参军来促进解放战争,通过农民现实生活的改善来促进土地改革,通过破除封建迷信构建其权力文化网络,最终成为共产党夺取胜利的重要利器。发掘边区课本的规训动员作用,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教科书,也对当今教科书的编写独具启示意义。

晋冀鲁豫边区《初级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编辑特色述评 下载:53 浏览:373

李彦群1 郭利霞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政策,编辑出版《初级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新课本题材多样且均衡,重视文化传承,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编辑形式采用"国语"和"常识"合编,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输革命的价值观,而且注重操作训练和过程性指导。该系列教科书重视直接经验又超越直接经验,体现了编者从"教材"到"学材"的探索。

晋冀鲁豫边区《初级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编辑特色述评 下载:60 浏览:445

李彦群1 郭利霞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政策,编辑出版《初级新课本·国语常识合编》,新课本题材多样且均衡,重视文化传承,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编辑形式采用"国语"和"常识"合编,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输革命的价值观,而且注重操作训练和过程性指导。该系列教科书重视直接经验又超越直接经验,体现了编者从"教材"到"学材"的探索。

结合课本教学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 下载:51 浏览:544

何作海 《中国文学》 2025年1期

摘要:
语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经过反复地练习,熟练掌握写作的技巧,培养文学素养。教师要在课文的解读中为学生传授更多的技能,真正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有效改变目前教学的现状,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让学生读写方面的语文素养都能得到全面提升。

启示真理,给人以爱——从《再塑生命的人》谈初中语文的教与学 下载:182 浏览:2227

张福芝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教学以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教学离不开“以语言为核心,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运用为目标”的语言建构。课标是指导,课本是例子,生活是宝藏。语文,学生想学什么,能学什么;老师想教什么,事实上教了什么?学生是不是在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教师是不是在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与思索。

课本教材的传递解读——直观教学法在中学生物中的应用 下载:853 浏览:1702

冯觉天 《生物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随着课程体系改革逐步深化,传统单一的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培养需求,特别的是目前对于生物学这科,就更需要与时俱进。对于课本教材中的知识点传递或解读,选择和使用"直观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广大学生对教材所学重点知识透彻理解,能切实提高我们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更好地完成对于课本教材的传递和解读。

巧用课本素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人教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为例 下载:319 浏览:2279

李永平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该问题源于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的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它是在七年级学习了关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的理论基础上求线段之和最小值问题,该问题涉猎知识范围比较广,问题有时隐蔽,综合性强,把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型讲透,用熟,再逐渐利用基本模型去解决衍生模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