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388 浏览:4092

白雪艳 余芳 张莉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25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5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63例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对照组62例患者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HBsAg进行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和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研究组63例患者和对照组62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组HBsAg的检出率为89%,对照组HBsAg检出率为63%,研究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检验科中进行乙肝血清检验的工作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检测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出率高,而且检测结果更为准确性和具有重复性,所以在对乙肝患者进行初诊断和后续治疗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31 浏览:2851

覃黄娜 唐明英 李冬如 梁婧 张华 黄小凤 李慧 贾秋妍 龙俊青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广西地区孕产妇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在疫情应激状态下孕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医院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及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电子量表对2041例孕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孕产妇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0.6%,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20.6%、6.7%、1.6% ;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3.4%,其中轻、中、中重、重分别为27.4%、9.5%、5.4%、1.0%。采用单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经产妇、孕中晚期、足月妊娠、文化程度低是孕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孕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且焦虑与抑郁呈高度相关,医护人员应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健康宣教,引导孕产妇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应对疫情带来的生活变化。

浅谈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389 浏览:4038

吕思佳 李佳裕 黄清廉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7期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医学事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突破。具体到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中来,主要是结合不同的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技术,进一步的了解目前临床医学中的诊断方向,这样才能够寻求更为敏感的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方法,充分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等相关的发展目标。因此,本文在对这一课题的重点内容进行探究和剖析的过程中,主要是结合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技术的分类,进一步的把握未来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而更加有效的提升我国整体的医学发展水平。

宫颈癌筛查中TCT与HPV联合应用分析 下载:82 浏览:1035

刘宏伟 《肿瘤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联合用于宫颈癌筛查的效果。方法:以到院行宫颈癌筛查的112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3年4月-2024年2月,均接受、TCT检查(TCT组),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依据检查方法分为单一组(TCT检查)、联合组(TCT+HPV检查),两组阳性率比较,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联合组检出率(4.53%)高于单一组(2.75%)(P<0.05);联合组敏感度为97.56%、准确率为99.02%高于单一组(53.66%、97.51%)(P<0.05),而两组特异度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采用TCT联合HPV筛查宫颈癌的效果显著,其敏感度、特异性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确诊率,对尽早评估患者病情、开展针对性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学观察人员的心理干预和体会 下载:285 浏览:3049

吴明兰 刘飞 余德林 张燚德 文童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 总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学观察人员心理干预的做法和体会,为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借鉴。方法(1)迅速组建心理干预小组;(2)确定重点人群,了解医学观察人群心理状况;(3)采用量表测量和访谈结合评估观察人群;(4)针对不同群体,实施分层分类心理干预;(5)加强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培训。结果 通过分类分层心理干预,全体医学观察人员都能顺利度过隔离心理危机,心理防护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本次心理干预的做法明显,对今后应对突发重大事件心理救援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随访联合心理干预对减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负情绪的影响 下载:268 浏览:2863

关欣 王君 杨雪 魏海龙 马智群 陈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随访联合心理干预对减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负情绪的影响。方法 抽选我院来自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5例),均实施随访联合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的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以及情绪变化。结果 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采用随访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情况出现,缓解患者不适,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成效。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下载:228 浏览:2291

苟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患者所表现出的在心理方面的特征及相应干预策略。方法: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100例予以选取,均为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1月至2月期间收治,分析在心理方面的特征表现,并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就护理干预前后希望及心理韧性水平、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力指标展开对比。结果:相较护理干预前,在护理干预后,患者希望水平评分、心理韧性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氧合指数明显上升、运动耐力指标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毁物或自伤、他伤事件,无因心理问题而放弃治疗事件。结论:重视依据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在心理方面的特征,展开针对性干预对策,可提升希望和心理韧性水平,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运动耐力,保障临床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下载:232 浏览:2285

邬嘉梅 刘明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影响及所采取的有效干预方式。方法:对我院疫情期间护理人员采用特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相关调查,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阶段的护理人员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及干预。结果:研究发现,此次疫情对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护理人员的心理影响不同,忧虑在调查人员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担心和压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能力中,各组学习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急能力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早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消除心理障碍,或可显著改善护理工作者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研究 下载:398 浏览:4236

李亚山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 关注并评价孕妇特殊性群体执行病毒性肝病(viralhepatitis,VH)相关血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 设VH孕妇为观测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完成对照观测实验。两组各备50例个体,并接受血液常规生化检测,对不同组的常规检测四项指标和生化检测四项指标进行结果比对。结果 观测组与对照组相比,受检孕妇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有差距,血常规检测中的淋巴细胞数较之对照组要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化检测指标方面,前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两项指标均较后组要高;而前者的肝功能白球比例、白蛋白两项指标均较后者要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病毒性肝病的孕妇在接受相关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后,各项指标水平与健康孕妇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可通过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来辅助诊断或治疗孕妇的病毒性肝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的临床分析 下载:362 浏览:3939

张浩 庞剑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呼吸科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呼吸科抽取患者39例为研究组,采用抑郁评分量表(SDS)、焦虑评分量表(SA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SDS及SAS均显示研究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越易产生焦虑、抑郁;(2)SCL-90测评显示,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9个因子上高于正常成人常模(P<0.05)。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呼吸科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干预策略 下载:188 浏览:3778

蒙燕 文冬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被列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患者心理上难以接受。本文重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确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出相关的干预策略,以减少疫情带来的心理损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情期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策略及防控措施 下载:298 浏览:3400

陈立平 袁芝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先心介入手术患儿的护理策略,对病人管理,收治病人,术前评估,术中防护,术后指导,出院随访指导等一系列的针性的护理策略,护理人员必须将每一个细节充分完成,加强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的重视,在多方面发展护理风险的防控。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及处理对策 下载:322 浏览:3913

王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其已经成为了国际极为关注的突发性质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已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到了乙类传染病之中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操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为迅速的传播力,且涉及范围广泛、传染性极强,又没有特异性治疗措施,因此,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性;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面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对疫情的心理压力,此次研究采用文字阐述的形式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特点探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323 浏览:3466

周玉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5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在将摸球法作为依据完成分组,其中名称为对照组中,病例数为28例,名称为试验组中,病例数为28例。对照组给予的是传统护理模式,试验组则是在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后,给予心理护理模式,比较的为心理状况的差别。结果:两个组别的患者,在护理以后,都要比护理以前的SAS评分、SDS评分低,组间进行对比以后,试验组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即P<0.05。结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既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改变,还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145 浏览:1603

韦慧泉 《肿瘤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宫颈癌患者采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预测,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预测的准确性与诊断效能。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血管浸润,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及液基细胞学预测,对比其诊断准确率及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诊断后发现3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中,确诊宫颈癌淋巴结转移24例,癌细胞血管浸润6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和合液基细胞学单独诊断(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该方法可以提高早期筛查敏感性,减少漏诊率,评估风险,促进早期干预和治疗,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新冠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干预研究 下载:328 浏览:3992

刘静 杜燕琴 张榜骥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新冠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50例新冠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新冠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心理普遍存在问题,给予心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降低明显,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新冠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中医在新冠治疗的心得体会 下载:315 浏览:3771

邓利君 何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即2020年2月18日至2020年3月17日期间的40例医学观察人员。无症状集中医学隔离观察人员22例,有症状集中医学隔离观察人员18例。分别给予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结果:22例无症状集中医学隔离观察人员于隔离期满后未见任何症状而解除医学观察,18例有症状集中医学隔离观察人员总有效率94.44%,其中1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转至定点医院治疗。结论:在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中医效果显著,患者的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下载:392 浏览:3846

邓丽凤 李林 范瑜 张小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医务人员进行自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77.65%有抑郁情绪,71.19%有焦虑情绪,且与年龄、职称、工作科室和工作岗位有相关性(P<0.05)。医务人员SCSQ各维度均分与我国常模比较,积极维度与消极维度均分与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NCP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呈轻度至中度抑郁、焦虑状态,尽管医务人员面对NCP疫情时更倾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但仍然产生较大的心理变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 下载:373 浏览:3510

田丰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的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他们冒着可能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去工作,心理难免存在一些恐惧与害怕,这些不良情绪将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采取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使其良好心态去面对本职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331 浏览:3279

邓吉敏 樊安芝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于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1月30日收治6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结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