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框架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下载:68 浏览:404

张军1,2 司怡3 周臻3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提出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以评估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需求,并对其节点进行参数设计。以一榀三层三跨的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框架为例,利用提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其梁柱等结构构件,耗能单元和复位单元等非结构构件及节点参数的抗震设计,建立了OpenSees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结构耗能稳定,残余变形较小,利用该设计方法可进行摩擦耗能型自复位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主余震作用下AP1000核电厂房动态响应与楼层谱研究 下载:47 浏览:293

赵春风 彭涛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RG1.60谱选取3条主余震地震序列,研究了主余震作用下核岛厂房模型的动态响应,对比研究了不同主余震序列地震作用下核电厂房楼层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震震级越大,余震对结构的影响越明显,余震的影响还与余震自身的频谱特性有关。同时,主余震作用对核岛厂房水平房的楼层谱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结构刚度突然变化的部位影响更显著,应在核电厂抗震设计中予以重视。

大型转换钢骨桁架液压同步提升安装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下载:75 浏览:397

黎祖金1 窦勇芝1 唐咸远2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广西柳州某办公楼,采用带转换桁架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施工中应用同步液压控制系统技术实现了整体提升重约1000t的大型转换钢骨桁架的提升安装。实践证明该提升体系,易保证钢骨桁架加工质量,整体稳定性高,且施工安全可靠。

保利国际广场大跨悬挑桁架转换层施工安装与卸载方案优选 下载:76 浏览:386

刘轩1 张永山1 区彤2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大跨悬挑桁架层施工过程复杂的问题,以横琴保利广场大悬挑桁架转换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施工模拟技术对其安装和卸载过程展开方案优选研究,悬挑桁架转换层安装采用分区整榀安装和散拼安装2种方式,支撑胎架卸载采用同时一次卸载、分区一次卸载、同时多次卸载、分区多次卸载4种方式,基于Midas软件分别对不同加载和卸载方案进行施工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悬挑桁架转换层安装采用散拼安装方式有利于降低构件内力和控制竖向位移变形,支撑胎架分步多次卸载方案对结构构件内力和位移的控制优于一次卸载方案,卸载方案对结构内力的影响与卸载分步与否有关、与分区与否关系不大,悬臂桁架竖向累积位移主要集中在四个角部和跨中部位。

复合地层条件下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 下载:78 浏览:483

丁亚会1 王雅建2 许有俊3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依托广西省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过街通道土压平衡矩形顶管工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复合地层条件下顶管施工地面横纵向变形规律,提出了Peck公式在预测该地区典型复合地层中顶管隧道地面沉降的关键参数建议值。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大变形特性及其控制措施研究 下载:75 浏览:492

陶鼎1 李大华1 刘成1 方辉2 陶顺2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依托银西客运专线某浅埋大断面隧道,基于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隧道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拱顶沉降量大、变形时间长,初支封闭成环后变形速率变缓,但在二衬施作前隧道变形速率依旧较大,围岩未达到稳定状态。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在拱脚和墙脚形成塑性区,围岩塑性变形导致地层的不均匀沉降使围岩受到的拉应力或剪应力大于土体的强度,极易形成可见的地表裂缝。采用袖阀管注浆+洞内超前中管棚的控制措施能有效控制浅埋大断面隧道变形,保证施工安全。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管线沉降特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01

曾员 银英姿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包头市阿尔丁大街地下过街通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软件FLAC3D模拟矩形顶管施工过程,对照监测数据,得到数值模拟的各管道最大竖向位移,分析监测数据得到各管线的最大位移值。从给水管、煤气管的沉降曲线分析可知轴线正上方三测点发生沉降变形,两边监测点发生隆起变形,管线横向变形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基本相符,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包头地区煤气管的变形控制值。

基于某高铁软土路基固结分层填筑的新思考 下载:58 浏览:350

鲍先凯1 黄春辉1 赵泽蔚1 武晋文2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以贵州地区某高速铁路软土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提出常规观测方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沉降观测改进方案,分析路堤填筑过程的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对填筑过程中的沉降量进行预测,与常规检测方案结合后可对分步填土厚度和观测时间安排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调整,最终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土体内部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从另一角度对土体固结快慢进行了论述,并发现沉降速率与超孔隙水压之间的相关性。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琼州海峡大桥基础选型研究 下载:57 浏览:403

杨超1,2 戴国亮1,2 龚维明1 王磊1,2 谭萍3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提出了1种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基础选型评价方法,以工程造价、设计条件、工期和施工条件为基础变量,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1~9标度法确定基础选型各项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建立了评价基础选型的三层评价模型。运用该方法分析和评价琼州海峡跨海大桥6种已提出的深水基础形式,确定了最优的深水桥梁基础形式。

施工升降机工具式自动防护门设计 下载:62 浏览:399

李强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施工升降机运料平台工具式自动防护门采用电磁继电器、电磁铁和永磁感应器等装置,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了防护门的自开启、自关闭和自锁等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防护门的组成机构均为定型化、工具化,可重复周转使用且安装方便快捷,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下载:92 浏览:507

姚锦一1 卞维刚1 任雯婷1 王开锋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室内定位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室内距离的精确确定。基于WiFi信号强度确定室内距离的技术主要是利用WiFi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发生衰减的原理实现位置推算。根据室内WiFi信号强度随距离变化这一物理特性,基于对数-距离模型,通过对实测信号强度(RSSI)与距离进行拟合,构建了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室内定位多项式模型,并对其进行精度评定,实现了模型的优化,提高了信号强度转化距离的精确度。结果表明,采用对数-距离模型和对数拟合模型计算距离与真实距离的平均偏差为0.73m和0.56m,新设计的信号强度-距离多项式模型解算结果平均偏差为0.26m,优于之前两种模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贪婪取走启发式算法的PC构件厂选址研究 下载:57 浏览:345

宋微 苏义坤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结合PC构件厂特点,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分析影响PC构件厂选址的因素,以运输成本与建设成本为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以总成本为优的目标函数,利用贪婪取走启发式算法求解目标函数以得到最优解,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为企业在建设PC构件厂的选址阶段提供参考,促进装配式建筑与PC构件厂的和谐发展。

新型圆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压受力性能研究 下载:65 浏览:403

闻洋 孟春才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设计一种新型圆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通过试验研究其破坏形式和特征。以核心区混凝土和套箍系数为设计参数制作8根组合柱并对其进行轴压受力试验,对其破坏形式和特征、荷载–应变关系曲线、荷载–泊松比关系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柱均为强度破坏。当组合柱混凝土由C30提高到C50时,其后期承载力提高约25%,当荷载大于0.8极限荷载时,钢材的泊松比明显增大。可知提高混凝土强度能明显提高组合柱的极限承载力,但试件塑性变形能力明显降低,且由于混凝土、钢骨、钢管的协同工作,组合柱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承载力。

Landsat 8 OLT遥感数据融合方法及其质量评价 下载:94 浏览:509

范军1 赵绒绒2 王婷婷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遥感数据融合可有效改善影像的光谱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和信息提取能力,是多源、多尺度、多元遥感数据信息集聚的重要途径。采用乘积变换(Brovey)、HSV变换、主成分分析(PCA)和光谱锐化(Gram-Schmidt)4种方法对Landsat8OLI全色和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运用Matlab软件计算提取融合后图像的均值、标准差、信息熵、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等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这4种融合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主观、客观因素分别分析对比4种融合方法的融合效果。通过研究,增进了对不同融合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挖掘Landsat8OLI遥感数据的潜力奠定基础,为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深基坑边坡支护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下载:68 浏览:378

刘兴1 付厚利2 秦哲1,3 亓伟林1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舒香苑小区7号住宅基坑深16.3m,支护要求高,难度大。设计基坑支护结构时,对独特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二级放坡加局部锚固支护方案。对注浆花管的抗剪和抗弯性能及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支护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基坑位移。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支护变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值远小于规范规定。

对类似双排桩桩间土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的建议 下载:59 浏览:363

杨永新 杨旭光 李佳骏 王英浩 汪俊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及查阅相关规范的基础上,通过自制的模型箱试验,研究不同宽度下类似双排桩桩间土土体的土压力分布,给出经典的朗肯土压力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土体宽深比b/h在不同条件下主动土压力计算的参考公式。

基于流固耦合的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分析 下载:71 浏览:404

郑筱彦1 陆高明2 陈彦3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临江深基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基坑与江堤的距离、江水高度和土体性质。基于流固耦合的分析方法,分析3种因素对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规律。对比3种因素对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分析其对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的敏感性程度。

基于流固耦合的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分析 下载:63 浏览:394

郑筱彦1 陆高明2 陈彦3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临江深基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基坑与江堤的距离、江水高度和土体性质。基于流固耦合的分析方法,分析3种因素对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规律。对比3种因素对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的影响,分析其对临江深基坑开挖变形的敏感性程度。

碳纳米管改性压电薄膜极化工艺的研究 下载:12 浏览:419

张玉栋1 韩燕1 毕全超1 石阳2 周小龙1 《传感器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合理的极化工艺是保证0-3型压电复合薄膜良好压电性的重要条件,而影响压电薄膜极化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是极化电场E、极化温度T和极化时间t。为了改进压电薄膜的电学性能,制备了碳纳米管改性的压电复合薄膜,并采用自制的极化夹具,在硅油中对压电薄膜进行极化,通过分析极化电压、极化温度、极化时间对压电复合薄膜压电应变常数的影响及不同极化条件下压电应变常数随时间的退化状况,进一步优化了压电复合薄膜的极化工艺,提高了压电复合薄膜的压电性能。

地铁盾构与暗挖隧道对接施工关键技术 下载:69 浏览:436

刘毅1 刘耀轩2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北京地铁14号线南八里庄站—北京工业大学站区间盾构与暗挖隧道对接施工中,通过分析工程与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及工程重难点,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研究盾构对接段的注浆加固、对接段初支扩挖及沉降控制、对接段防水及二衬施工等工艺,提高了盾构施工的适应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