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针灸在中风康复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88 浏览:2413

赵云 《当代中医药》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针对中医针灸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采集近几年我院收治的相关患者,分为两个组进行对照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方法之下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在中风偏瘫临床恢复治疗中,针灸具有显著的辅助价值。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必要性与安全性分析 下载:108 浏览:2080

林元兴 《当代中医药》 2021年2期

摘要:
中医中药的应用,是我国几千年存留下来的瑰宝。近些年来,中医逐渐深入人心,中医疗效也逐渐得到认可,中药种类繁多,中药的疗效和许多因素息息相关,比如:中药剂量、炮制方法、药不对症等。所以,临床中,需要合理应用中药,方可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

关于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消毒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的体会 下载:344 浏览:3513

尚明霞 《中国医学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探究在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实施细节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到医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200名体检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名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100名行细节护理管理,统计两组体检者的体检时间、体检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并做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体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依从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实验组体检者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4.44%)P0.05。结论:在体检中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护理管理,有助于缩短体检时间,显著提高体检者的依从率,值得提倡。

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91 浏览:2863

王晓林 《当代中医药》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就诊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之上采取针灸治疗,把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05),说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康复训练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备推广和使用价值。

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 下载:334 浏览:1552

冯波兰 《国际教育论坛》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乡镇政府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乡镇政府的档案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乡镇政府在社会中的形象。而信息化技术是促进乡镇政府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实现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首先对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目前我国乡镇政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实现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乡镇政府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科技场馆建设赋能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路径探究 下载:224 浏览:1073

李妍1 李超2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7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科技场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国内外科技场馆的成功案例,总结了其在提升科学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方面的有效经验。文章提出,科技场馆应通过提升数字化水平、拓展多元化服务功能和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优化其教育和创新支持功能。未来,科技场馆应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并引入更多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

“课程思政”理念下多元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下载:227 浏览:1054

王俊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6期

摘要:
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高校面临构建多元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迫切需求。本文分析了现行就业指导服务的不足,提出了在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和个性化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实施路径,并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践案例显示,该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体系内容,强化实践反馈机制,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本文的研究为高校推动就业指导服务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老年旅客服务心理特征及服务优化路径 下载:224 浏览:1091

王艺青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出行需求和服务优化路径成为民航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聚焦于老年旅客的服务心理特征及服务优化路径,通过深入分析老年旅客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探索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策略,为民航机场的适老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提高老年群体的出行便利性和满意度。

养老服务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分析 下载:222 浏览:1064

王倩茹 谭天林*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养老服务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并提出提升契合度的策略。通过构建理论框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多个维度,评估了养老服务专业教育的现状,并与行业需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养老服务专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行业需求存在显著差距。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教育与需求契合度的多种因素,包括政策支持、教育体系与行业实践的脱节、师资队伍的不足以及产教融合的深度等。

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优化研究 下载:320 浏览:1064

战玲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2期

摘要:
本文从读者需求出发,深入探讨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优化。通过文献综述、读者需求分类与分析,以及服务类型与特点剖析,结合案例研究,提出了服务理念创新、内容多样化、方式现代化和管理精细化四大优化策略,以指导图书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老龄少子”化背景下普惠型托育服务供需现状研究 下载:331 浏览:1067

王亚男1 杨菲1 查玲2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2期

摘要:
《“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托育服务对于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日益明显。目前我国生育率出现走低现状,为缓解这种趋势,需要优化生育政策,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提高适度生育水平;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全普惠型托育服务体系成为了减轻家庭养育子女的负担,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普惠型托育服务的供需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分析调研所获取的资料,挖掘0-3岁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探究普惠型托育服务在供需匹配上存在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破解日趋尖锐的托育服务难题,助力普惠型托育服务发展。

流程分散策略联合二次分诊模式对发热门诊护理服务质量观察 下载:142 浏览:1362

李绚 宋娟 张行 黄鑫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流程分散策略联合二次分诊模式对发热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发热门诊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9月—2021年12月。根据门诊服务模式分为对照组(2021年9月-2021年10月)、研究组(2021年11月-2021年12月),对照组开展常规门诊护理,研究组开展流程分散策略联合二次分诊模式。对比两组发热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候诊时间更短,且SAS、SDS评分更低,护理态度、候诊环境、分诊质量、候诊服务等护理满意度指标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发热门诊护理服务中实施流程分散策略联合二次分诊模式可缩短患者候诊时间,避免其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满意度高。

延续性护理对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 下载:51 浏览:625

谢聪聪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的影响,明确其使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中,择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确诊的68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变化进行评估,且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指标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干预前,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与对照组基本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在自我管理行为各项指标上,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占优势(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青少年高血压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自我效能,保证自我管理的有效性,使得血压控制效果得到优化,值得推广。

PDCA循环活动实施效果对门诊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的影响研究 下载:53 浏览:676

周文文 朱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针对如何实现门诊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进行探讨,本文拟定实施PDCA循环活动,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来自门诊,选择40例患者实施PDCA循环活动,将其纳入研究组,再选择40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然后针对使用不同管理模式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检查合格率显著更高,以上组间数据均体现为P<0.05。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在护理文书的书写方面,有更高的合格率存在,研究组的专业成绩显著,分值更高,以上组间数据均体现为P<0.05;研究组出现护患纠纷、护理缺陷的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均体现为P<0.05。结论:在门诊的护理管理过程中使用PDCA循环活动,对于患者来说,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获得了显著提升,而护理人员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准、在护理文书的书写方面合格率更高等,实现了门诊的护理服务持续质量改进。

论门诊患者护理管理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护理意外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51 浏览:622

朱艳 周文文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探究门诊病人在护理管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探究70例门诊病人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选取时间从2023年1月份开始,到2023年12月份为止,在病人的护理管理中,研究组使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服务模式,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管理情况。结果:针对组间的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其结果是研究组更高,有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在护理后,组间的焦虑心理评估分值对比得出,研究组更低,P<0.05;而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估分值得出P<0.05,研究组更高,有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而对比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得出研究组更少,P<0.05。对比两组护理前的数据得出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门诊候诊时间、咨询指导时间均显著更短,护理意外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门诊病人在护理管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所取得的效果理想,病人焦虑情绪显著减轻,而且病人满意度更高,还有病人不容易发生护理纠纷,护理质量明显更高。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45 浏览:669

何小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分析CPR联合血常规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本院5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PR、血常规检查,根据检验结果,将观察组再分成两组,包括病毒性感染组和细菌性感染组,探讨联合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中有20例为病毒性感染,占比40.00%,有30例为细菌性感染,占比60.00%;三组的CPR、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验的病毒、细菌性、总感染检出率、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 结论 同时检查CPR和血常规,能有效检出感染性疾病,同时可以区分感染类型,具有推广价值。

一站式门诊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导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下载:56 浏览:661

寇静宜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分析在门诊导诊护理过程中实施一站式门诊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389例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19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199例)接受一站式门诊护理,并对比两组护理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等待时间和就诊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导诊护理过程中实施一站式门诊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就诊满意度,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1例左小腿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上门护理体会 下载:54 浏览:591

冯坤贤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总结1例左小腿坏死性筋膜炎、双小腿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上门护理。护理要点:通过创面处理、居家护理管理、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痛苦,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回归正常生活。

性激素六项检验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54 浏览:674

邓世吉 陈世相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观察临床对妇科疾病患者诊断中开展性激素六项检验的作用。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妇科疾病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80例在本院常规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开展性激素六项检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组间对比以及组内对比。结果:通过检查,观察组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孕酮卵泡雌激素、睾酮、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以及催乳素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对比,不同疾病患者在性激素六项检验结果上同样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对妇科疾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开展性激素六项检验,可以较为直观反应患者病症,可以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促使患者可以迅速进行确诊。

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54 浏览:563

张有文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为了有效提高四肢骨折急救患者的治疗效果,深入探究对患者采取外固定技术的重要意义。方法:从我进修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四肢骨折急救患者中选取90例参与实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内固定治疗以及外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展现了更为突出的治疗成效,其治疗有效率高达43/45,与对照组的35/45相比,优势显著。此外,观察组在多个维度的功能恢复上均超越对照组:生理功能平均得分85.64±6.03,心理功能为87.03±4.15,躯体疼痛缓解至86.18±5.32,社会功能恢复至85.62±5.09,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2±4.37、80.47±4.06、79.62±5.07、78.13±4.93。这一系列数据充分体现了外固定技术在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方面的卓越效果。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状况更为乐观,仅记录1例延迟愈合事件,而对照组则面临了更为复杂的并发症情况,包括1例畸形、2例骨不连、1例延迟愈合并2例感染,总计6例。这一对比凸显了外固定技术在减少并发症风险上的优势。在患者主观感受层面,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达到了44/45,再次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45。所有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技术在四肢骨折急救治疗中不仅在临床疗效上表现优异,还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增强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成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