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价值观的力量——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表达 下载:67 浏览:453

孙伟平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共同价值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它彰显着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维度,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人类共同价值是反映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世界各国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它们蕴含着变革中国、治理世界的系统的"中国方案",描绘了一幅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完整图景。

道德判断中的框架效应:一个新的视角 下载:34 浏览:239

梁凤华1 段锦云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道德领域亦存在框架效应,但有关这类偏差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研究以600名大学生为对象,以亚洲疾病和工厂风波两类经典情境为实验情境,设置正面和负面两类属性框架,以研究道德判断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在面临道德判断情境时,在正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确定性方案,而在负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风险性方案;在正面框架下被试倾向于评价风险性方案更违背道德,在负面框架下则认为确定性方案更违背道德;被试对情境中人物选择确定性或风险性方案道德之可谴责性评价与确定性或风险性方案本身之道德违背性评价的判断并不一致:在正面框架下,若情境中人物选择风险性方案,被试认为其行为更应受到谴责;但在负面框架下,被试对情境中人物选择确定性方案和风险性方案在道德上应受谴责性的评价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道德判断框架效应存在性别差异,负面框架下女生更为风险寻求。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论析 下载:90 浏览:494

钱路波1 张占斌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鲜明的特色。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阶段、政府与市场主辅地位交错阶段、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阶段、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阶段及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阶段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情相结合,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不仅为中国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而且还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不断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发展完善。

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升华和实践进展 下载:69 浏览:399

任铃 赵荣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完善,社会主义文明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期到"三位一体"持续发展期、"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期再到"五位一体"和谐共生期的系统化发展历程。在统筹兼顾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升华和实践进展。在整个推进中,我国不仅从"历史-理论-现实"三重维度上实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方位把握,而且推进了人与自然关系进化为文明的序列和范畴,不断彰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 下载:67 浏览:473

薄文广1,2 周燕愉1 陆定坤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文章通过使用2016年35个城市的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并匹配相应的营商环境指标和企业家才能指标数据,定量分析了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着营商环境"门槛效应",即企业家才能只有与一定的营商环境相结合,才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特征:沿海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强于内陆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企业家才能对传统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大于对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

基于城市道路拥堵的物流配送车辆停车收费定价研究 下载:63 浏览:427

肖建华1,2 陈萍3 刘秉镰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日益严峻的城市道路拥堵和日益严重的城市停车难问题,文章利用城市配送车辆配送时间的可微调性等特征,首次将时变停车收费措施引入到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问题,并利用随机用户均衡理论,以日间车辆平均拥堵程度最低和配送车辆停车缺口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城市道路拥堵的物流配送车辆停车收费定价双层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的NP难特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F-W迭代法的遗传算法求解该向题,并结合实际进行了相应的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道路拥堵下的时变停车收费措施能够较好地缓解道路拥堵与配送停车难问题。最后,文章给出了收费价格与拥堵和停车数量的关系,为交通部门制定停车收费政策提供辅助建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经验及新时代启示 下载:45 浏览:378

夏兰天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中,始终厚植先进文化的沃土,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吸收借鉴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浅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 下载:47 浏览:365

朱可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用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涵养品格、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蔚县优秀传统文化的长远发展 下载:49 浏览:359

郭翠瑜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发挥蔚县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优势,推动以文化为依托的产业发展,助力蔚县经济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阐释以及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结合蔚县当地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及具有鲜明实践特色三个方面为突破,不断彰显蔚县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激活蔚县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赋予蔚县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不断扩大蔚县优秀传统文化辐射面。

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开启清河林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下载:41 浏览:338

贾大伟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清河林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充分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和创造力,持续提升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与提高工作能力相结合,支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建的重要作用 下载:42 浏览:366

陈国银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这一思想在党建中的应用。本文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进展,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本文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把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贯彻到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和战斗力。

“政治认同”素养课堂教学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 下载:172 浏览:1562

赵小明 《中国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新时代的教育工作从知识培养转向为素质培养,高中政治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还能在深入的学习中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和意义,在有效的教学指导下学生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完成中国梦的转变,能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和党的领导有深入的理解,做好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工作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基于此,本文结合高中政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板块的教学为例,探究强化学生真知认同素养的有效措施。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何以构建——基于学科隐喻的视角 下载:42 浏览:486

解德渤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9期

摘要: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何以构建?这是40余年来高等教育学人孜孜以求的重大命题。在诸多学科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科隐喻的独特魅力。这种"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既是学科想象力的表征,也是迁移能力在学术活动中的特殊呈现。这类隐喻散见于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角落。我们应理解和把握学科隐喻的取向、限度、路线以及语境等问题,积极创造反映时代诉求、具有本土意义的学科隐喻,以实现高等教育学从经验体系向理论体系的"跃迁",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提供理论武器。

教授治校与大学治理 下载:74 浏览:488

张炜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1期

摘要:
国内学者大多以西方大学作为依据和源头来界定"教授治校"的概念,但其所使用的英文却莫衷一是,相关概念也众说纷纭;学界对西方大学和民国时期"大学治理"的理解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和理想化的倾向。《高等教育法》的相关内容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的理念、目标、制度、结构和模式,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必然和理性选择。

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的理论审思 下载:81 浏览:516

糜海波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2期

摘要:
从规范伦理学的视域来说,教育伦理学有道义论的教育伦理学、功利论的教育伦理学和美德论的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它们均具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基于对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之实质和基础的考量,在方向上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理论指导,这是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获得科学性和价值合理性的思想保证;在理论构架上应超越教育伦理学三种理论形态的对立,实现理论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中国特色教育伦理学迈向更高层次;其中国特色包括彰显教育伦理学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述评 下载:45 浏览:486

王丽琳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学者们开始着手核心素养的研究。追溯其研究历程,始于对国外经验的探讨,之后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从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以及分析展望三个方面梳理分析相关文献不难看出,以往的研究中,理论研究过多,研究视角有待深化,对实践改革的关注有待加强。整体来说,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入。

浅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的研究 下载:69 浏览:447

刘艺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概》课程教学始终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毛概》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指导内容,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近100年的理论智慧结晶,是我党为了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行动指南,因此必须要针对高校的《毛概》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提升高校《毛概》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民战略 下载:95 浏览:508

党俊武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论述和十九大报告相关论述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本战略思想,描画出人类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建设理想老龄社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看点一:过去五年老龄工作高歌猛进老龄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看点二:防范未来重大风险做好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看点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把握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的理论脉络。看点四:把老龄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点五:实施新理念引领下的人口发展战略。看点六:发掘机遇活力培育发展老龄经济。看点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进老龄文化建设。看点八: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发展公民老年期社会事业。看点九:坚持党对老龄工作的统一领导。看点十:全球老龄社会条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无限美好。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特色海洋话语译传研究:框架、内容与原则 下载:30 浏览:385

周忠良1 任东升2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中国特色海洋话语是经由国家生产、被国家认定、为国家所用、体现国家权威、具有中国本土气质的海洋话语,是国家倡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伙伴关系”“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海洋治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大力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特色海洋话语的全球化构建与传播成为中国提升国际海洋治理权、构建海洋文明大国形象、传播中国海洋文化、实施对外海洋叙事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国家海洋文本翻译风格和外媒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传播策略与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体系的全球化构建议题、内容和原则,以期为中国特色海洋话语译传语言策略、文化过程、认知机制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国家相关部门推动中国特色海洋话语的对外传播工作提供参考。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价值 下载:30 浏览:339

魏亚文 《当代中文学刊》 2025年3期

摘要: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价值具有深远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本研究首先通过历史沿革的角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强调其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接着,我们使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如自身认同感、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及尊重多样性等。研究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系与发展,对于构建更和谐、公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社会,以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最后,从前瞻性角度出发,对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指出,唤醒与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世界性发展,加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和凝聚力,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