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叙事与创作立场:批判性视角下的《无伤时代》——兼论台湾“新/后乡土”文学话语 下载:75 浏览:448

吴天舟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3期

摘要:
台湾作家童伟格通常被划归入"新/后乡土"文学的系谱,本文试图将其从此文学史框架中解放出来,借由对于长篇小说《无伤时代》叙事线索的复建,给出破译童伟格书写密码的一个不同于前行研究的批判性视角,既而在对童伟格创作立场检视的基础上,探讨镶嵌于"新/后乡土"话语内部的时代缺陷,并最终求索超克时弊的可能路径。

夏宇诗创作中的文字选择——以《诗六十首》为例 下载:58 浏览:424

林妤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台湾诗人夏宇《诗六十首》为例,从布尔迪厄的有关理论出发,探讨其创作时选择文字的趋向,期望能从文字这一最小单位进入文本,进而显现夏诗的审美趣味及社会文化意涵。

培育新乡村共同体——台湾地区“农村再生”的经验研究 下载:74 浏览:435

李雯骐1 徐国城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3期

摘要:
乡村社会的基本属性是建立在血缘及地缘之上的熟人社会网络,这也决定了乡村相较于城市而言具有更明显的"自组织"特征。大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意义上乡村内部的"共同关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共同体的重塑提供了契机。台湾地区比大陆的城镇化进程要早,亦经历过乡村社区解体的历程,但在进入到城市化高度发展阶段后,重新审视乡村价值并改变治理方式,通过"社区营造"和"农村再生"等政策计划,使乡村彰显出自下而上的勃勃生机,其在乡村内生力的塑造和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培育方面值得大陆学习。本文以乡村共同体作为理论框架阐释台湾地区"农村再生计划"的机制特点,并以台北市郊共荣社区为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在农村再生的过程中,农村居民、政府部门及社会资本等如何协力建构乡村共同体,促进社区发展"。最后对如何培育大陆乡村社区中的共同体提出了若干思考建议。

晶圆代工厂面临的多项挑战 下载:77 浏览:444

Mark LaPedus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全球晶圆代工的增长将保持稳定,但迁移到下一个节点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和昂贵。预计到2018年,硅片代工业务将稳定增长,但这一增长会面临若干挑战。在最前沿,Global Foundries、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正从16 nm/14 nm向10 nm/7 nm节点迁移。据分析人士称,英特尔遭遇了一些困难,因为该芯片巨头最近宣布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的新10 nm工艺的产能增加。时间会见证其他芯片制造商在向10 nm/7 nm迁移时会遭遇平滑还是硬过渡。

我国台湾地区污染地块调查经验 下载:63 浏览:438

丁文娟 王芳 陆子熠 乔鹏 李克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工业污染地块调查是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我国台湾地区针对各种类型污染地块开展了一系列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积累了大量调查经验。其中,废弃工厂地块的调查经历了示范性调查、基线普查和全面调查三个阶段,建立了完善的地块调查方法和评估筛选体系。该评估筛选体系首先从约12万家废弃工厂中以高污染行业为条件选出42000家,对其进行基础信息盘查,评估后筛选出约3300家地块进行现场勘查。勘查后划分风险等级,从中筛选出高风险地块,再进行采样调查和污染确认。通过废弃工厂地块调查,我国台湾地区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经验,如建立合理的调查方法、采用信息化手段、注重人员培训、加强民众沟通等,为我国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进入原子层蚀刻之后的芯片制造工艺 下载:80 浏览:457

Mark LaPedus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技术应用虽然已经开始,但哪一种技术路径最好、谁家的最好仍不得而知。经过多年研发,几家晶圆厂设备供应商终于在2016年推出了基于原子层刻蚀(ALE)的下一代蚀刻系统。ALE虽指向16/14 nm的技术方向,但其必将在10/7 nm甚至更远的技术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业界也正致力于开发应用于先进逻辑处理器和存储器生产制造的新一代ALE技术。

通用设计理念应用于台北地下步行街的评价研究 下载:68 浏览:465

黄媖露1,2 《中国建筑》 2020年8期

摘要:
研究将通用设计理念应用于台北地下街评价要素研究为目的。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整理出影响地下步行街空间设计的五大影响因素,包括安全性、可及性、舒适性、可识别性和包容性,同时归纳出五大因素下所涵盖的29项可能影响因子,最后通过模糊德尔菲法选出9项评价准则,以作为地下步行街管理改善的设计依循和未来方案设计的参考。

连接新旧城区的交通廊道景观设计——以台湾宜兰火车站外围廊道景观为例 下载:84 浏览:495

魏泽崧 纪亚微 《中国建筑》 2018年4期

摘要:
台湾宜兰作为城市新建增设与保留修补相串联方面的优秀案例,在保有旧城历史的基础上对新旧城区进行了有效连接。该文通过借鉴其设计手法和理念,研究城市改造的"针灸术",在关键点位,用最小的干预实现最大程度的转变。由此,启发我们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将旧有的历史古物进行再利用,对地方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充分发挥交通廊道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链接作用,进而营造出城市自身独特的魅力,协调并推动旧城历史景观的维护、更新,以及未来新城建设。

基于协同理论的城镇低碳休闲运动型绿道景观设计——以台湾花莲地区两潭绿道为例 下载:92 浏览:503

魏泽崧 纪亚微 《中国建筑》 2018年2期

摘要:
当今,伴随着全球性的城镇快速化发展,使得区域景观呈现碎片化。该文基于协同理论的基本原理,为顺应绿色生态城镇建设的发展,重新审视协同理念与低碳休闲运动型绿道景观之间的关联,以台湾花莲地区两潭休闲运动型绿道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分析其概况、规模及景观特色,从生态层面、城镇需求、低碳交通、文化等多层面总结协同理念与运动休闲型绿道景观的关联性,并突出低碳交通的重要作用,旨在将协同性理论贯穿于当代城镇的低碳休闲运动型绿道景观建设之中。

我国台湾地区私立大学校院教育经费奖补助办法研究 下载:85 浏览:504

于瑞强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0期

摘要:
我国台湾地区实施诸多措施鼓励兴办私立大学并制定配套的奖补助办法,根据奖补助办法的制定过程可分为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三个阶段,随着奖补助办法演进与调整,经费分配理念、拨付模式、角色定位均发生较大的变化。现行的奖补助办法包括整体校务发展计划奖补助和引导性专案奖补助。我国台湾地区私立大学校院教育经费奖补助在经费分配过程中财政资讯透明度不足、经费分配指标与其他奖励计划指标有重叠、评价指标过于量化,建议我国台湾地区公开经费分配机制的相关财政资讯、整合各项奖补助的辅助方案、平衡量化与质化核配指标的比例。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老年教育经验及启示 下载:82 浏览:501

周康 刘建清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我国大陆老年教育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仍面临政策法规不完善、办学模式有待改进、高校资源未充分利用以及课程体系未完善等诸多难题。为解决我国大陆老年教育的问题,应当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老年教育的先进经验。通过文献分析以及比较研究,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老年教育在政策法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三方面的丰富经验,对我们老年教育的发展,在完善老年教育政策法规、大力引入民间力量,支持老年教育办学、鼓励高校开放,校社融合、构建丰富完备的课程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启示。

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高等教育 下载:47 浏览:505

汤晓蒙 刘晖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7期

摘要:
台湾高等教育起源于1918年日本殖民者建立的台湾总督府医学校医学专门部,其产生涉及日本对台殖民政策的转变、向南侵略的更大企图和台湾学制系统自身生长逻辑等因素。日本殖民者最终建立起包括1所大学、5所专门学校和3所高等师范学校在内的殖民地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存续27年,呈现出显著的殖民地教育和南侵政策工具等特征。

台湾地区老年教育政策推行研究——以台中市乐龄学习中心为例 下载:288 浏览:495

蒲思颖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人口老龄化已是世界不可逆转的一种新趋势,世界各地区积极采取措施增进老人福祉,其中,也不乏从教育的角度来促进老年人的积极老化。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快速增加,对台湾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当地老年教育的发展。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推出相关政策,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积极发挥教育促进健康老化的作用。本文基于台中市乐龄学习中心的发展历程,探讨台湾地区老年教育政策的规划及推动现状,期望找出可供大陆老年教育借鉴的经验。

台湾地区语文“高考”试题的启示——兼论中国大陆地区试题的积弊 下载:75 浏览:499

李兴茂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台湾地区语文"高考"试题不论在结构、题型,还是在内容、命题方式等方面,都有着较为合理的设计,注重语文核心素养,显示出优良的品质。相比之下,我们大陆地区试题则烦琐、僵化,存在着信度、效度不高的问题,长期为人诟病。研究台湾地区"高考"试题命制的思想、模式和方法,吸收借鉴有益的经验,结合大陆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语文高考试题,有助于解放我们的语文教学。

文化视角下大陆和台湾地区高中数学教材比较——以“统计与概率”为例 下载:55 浏览:433

覃淋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可分为数学史、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人文、数学与艺术、数学与科学5类,其呈现方式包括可分离型与不可分离型。运用上述分类方式,对大陆和台湾地区高中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两种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和运用水平相近,其他数学文化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学与生活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公共生活中,呈现方式以顺应型为主;两种教材在数学与艺术、数学与人文方面几乎都没有涉及;在数学与科学方面有所差别。

1994年后我国台湾地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演进 下载:98 浏览:384

黄嘉莉1 桑国元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各国(地区)教师教育机构的多元化发展,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已由机构保证转向制度管理。为了提升教师素质、确保教育质量,我国台湾地区实行了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排除不具备教师资格者,形成"社会藩篱",使教师的专业性被社会所信任。研究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社会藩篱"论(建立社会信任)为依据,探究台湾地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机构认证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历程。由此可知,质量保障机制与教师数量的扩张和紧缩有关,并随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以师范生学习成效为核心,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考核师范生真实的教学能力。

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对大陆推进随班就读的启示 下载:87 浏览:461

陈红 赵斌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2期

摘要:
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的"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强调通过课程调整,让所有特殊儿童皆能充分参与普通教育课程,接受基于需求的适性教育。通过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纲要"的设计及实施经验,大陆推进随班就读应加强融合教育理念宣传,共建相互尊重与接纳的融合文化氛围;加强普教与特教课程的衔接,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课程与教学应紧密结合"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间的合作,使随班就读教学服务更加优质化;配齐硬件设备,使随班就读生学习及生活无障碍;加强教学评价的适性调整,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差异化、个别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大陆随班就读的整体教学质量。

后仲裁时代蔡英文当局的南海政策及因应策略 下载:40 浏览:354

叶正国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由于受仲裁结果、岛内民意和两岸关系等影响,蔡英文当局在南海政策立场上虽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在台湾角色、U型线和法律依据问题上与大陆的分歧进一步加大,并逐渐摆脱马英九时期南海政策框架,走向浑沌化、差异化和工具化。这实质是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延伸,意图切割两岸的南海联结,大陆须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其"去中国化"趋向。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和启示 下载:84 浏览:505

朱健齐1 林泽兰1 苏志伟2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在我国大力推进普惠金融进程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历来是政府、金融机构、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两地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进行对比,发现,目前大陆地区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二是融资担保体系还有待完善;三是扶持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多,产业基金较少;四是大陆征信来源分散;五是对中小企业"辅导"程度不够。为促进大陆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笔者在借鉴台湾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设立专门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中小企业辅导中心;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中心。

台湾海峡冬、夏季氮通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51 浏览:380

杨金湘1 王佳2 《海洋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气候态驱动的台湾海峡物理-生态耦合模型(ROMS-NPZD)。与遥感观测数据的比较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冬、夏季台湾海峡主要的温度和叶绿素分布特征。模型揭示了夏季台湾海峡营养盐输运的东、西通道,与南海次表层水的入侵通道一致;冬季,海峡中的营养盐来源于闽浙沿岸水和通过澎湖水道入侵的南海次表层水。模拟结果表明:夏季,通过海峡流入东海的氮主要为有机氮;冬季,闽浙沿岸流为海峡和南海北部陆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不仅如此,南海次表层水进入海峡的营养盐通量与夏季相当。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