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耕地占补平衡约束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资源管理 下载:50 浏览:448

李晓亮1 吴克宁1,2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两条路径,耕地占补平衡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阐述了乡村地区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产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存在的问题,探索在耕地占补平衡约束下满足各类用地需求的路径,强调耕地占补平衡要由数量、质量平衡向产能、生态占补平衡转变,达到为乡村振兴助力同时保护耕地的目的,明确提出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要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为契机,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以县域为各约束性指标的控制,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情况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对新时期耕地占补平衡方式的改进,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高精度初始外方位元素辅助影像空中三角测量应用研究 下载:58 浏览:416

阎霞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低精度影像初始外方位元素严重影响空中三角测量效率与精度。针对轻小型无人机搭载差分GNSS获取的影像初始外方位线元素精度高而机载IMU获取的初始外方位角元素差的问题,引入从运动中恢复结构(SFM)算法获取影像高精度初始外方位角元素,将其与机载差分GNSS数据组合成新的初始影像外方位元素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在两个不同地形测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影像匹配效率、数量与精度,提高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精度,可以为其他航测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不同改良方式下滩涂围垦区土壤水盐动态——以江苏如东为例 下载:65 浏览:403

沈洪运1 解雪峰1 濮励杰1,2 朱明1 黄思华1 阚博颖1 魏文杰3 《土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滩涂盐碱地脱盐是促进地区农业发展、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如东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水盐动态。结果表明:PAM改良剂(P)处理的土体含水率在燕麦整个生育期内保持较高水平;秸秆覆盖(F)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在燕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明显下降。P、F处理的脱盐效果显著,有机肥(M)和对照(C)处理在燕麦成熟期的返盐表聚现象明显。对比各时期C处理表层土壤含盐量(4.38 g kg-1~22.07 g kg-1),其他三种处理的表层土壤脱盐效率为F(53.91%~85.66%)> P(41.22%~76.20%)> M(8.99%~61.48%)。在本试验的处理措施中,土壤PAM改良剂在滩涂围垦区土壤持续脱盐保墒方面效果较好,其次为秸秆覆盖,单一施用有机肥的改良效果较差。

基于MapGIS的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构建——以镇江市为例 下载:63 浏览:437

杨礼平1,2 武健强1,2 高立1,2 杨其菠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城市地质的信息化主要是从城市地质环境特征出发,选择或改进地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地质,是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公益性、基础性工作。城市地质信息化的核心部分是城市地质信息系统。据此,以镇江市为例,以镇江市地质大数据为依托,基于MapGIS技术构建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平台。镇江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性能集可靠性、易用性、集成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于一体,实现了城市地质环境各类信息的管理、浏览、查询和专业分析等功能以及二维及三维信息的对比显示及空间信息与专业属性信息的联动查询。该研究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的规划、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国内其他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陆海统筹空间大数据平台技术体系 下载:65 浏览:440

高光军1 卢向伟2 李自力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在当前自然资源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连云港市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数据,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和使用这些数据,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托云环境,建设了国土空间大数据平台,以全市统一的陆海统筹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为支撑,逐步建立全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和管理与服务体系,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建成部门联动、开发共享、安全可靠的国土空间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平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对平台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建成了数据更全面、应用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平台,最终达到全市自然资源"可查询、可分析、可共享、可决策"的目标。

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下载:69 浏览:466

吴茵1 周新怀2 杨力1 王思宇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7期

摘要:
从不动产登记业务实际需求出发,着眼于当前不动产登记资料归档和查询利用所面临的问题,研究高效、规范的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提出并设计了基于现有不动产登记平台和国土资源"一张图"平台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框架,借助系统间的集成交互与数据共享,优化不动产登记资料的归档和查询利用。为了提高归档效率,提出将不动产登记平台作为归档数据提供者,制定业务数据向档案数据转换的映射规则,将各类业务数据直接转换为档案著录或电子档案,实现自动归档。针对档案查询利用问题,讨论了基于业务节点时序和基于空间位置的档案关联方法,将分散的档案案卷建立关联关系,为历史追溯查询和空间查询提供数据基础,实现多元快速查档。

高铁(动车)对云南省旅游发展影响研究 下载:41 浏览:404

唐娇 陈畅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高铁(动车)开通以来,已经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探索高铁(动车)对云南省旅游发展的规模、结构、线路、方式、产品、分布等方面的影响,在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相关统计资料、文件资料、新闻资料等,获取旅游服务及铁路运输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高铁(动车)开行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发现云南省高铁(动车)对旅游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高铁(动车)对旅游发展形成轰动效应、高铁(动车)对旅游发展影响受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共同作用、旅游发展对高铁(动车)发展具有反作用力。

一体化的不动产测绘体系研究 下载:93 浏览:505

陈艳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2期

摘要:
不动产登记和交易部门因测绘成果审查职责权限之争,导致信息无法共享,重复测绘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加重了不动产权利人负担。为准确区分两个部门对测绘成果的审查职责,本文剖析了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管理对测绘的需求,归纳出需要开展的四种类型的测绘,阐明了不动产登记和交易部门对各类测绘成果的审查职责。提出了建立一体化的不动产测绘业务体系的设想,阐述了建立共享数据库和业务协作机制的重要性。一体化的不动产测绘体系对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不动产交易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VBScript的EPS平台勘测定界自动化成图研究 下载:61 浏览:456

张子林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作为地籍测量中的基础工作,土地勘测定界为勘界和边界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源和科学依据。研究了勘测定界的实施流程及勘测定界的成果要求,分析了在清华山维EPS软件中使用模板定制和直接二次开发方法在勘测定界自动化中的利弊,推导了坐标解析法求解不规则多边形地块面积的公式,并使用VBScript开发语言实现了勘测定界图的绘制、界址点和距离的自动标注、宗地面积的自动计算与标注、输出界址点表的功能。结果表明,自动化成图工具优化了清华山维EPS软件使用体验。在有多块宗地的情况下,可以人工指定界址点起始点号,克服了常规软件存在的问题,加快了内业处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于遥感影像的南通市海岸带变迁分析 下载:72 浏览:465

周建波1 张云涛2 殷飞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基于GIS、RS技术,提取了南通市1986-2016年的6期海岸线,从海岸线的类型分布、长度消长、空间变迁、分形维数等多个角度,对南通市海岸带变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南通市海岸线变化显著,长度累计增长67.78km,岸线类型主要是自然岸线向人工岸线转化;南通市海岸带主要以向海扩张为主,陆地面积增长约637.237 7km2,海岸带地貌类型转变明显,主要表现为大面积滩涂转变为盐田、养殖池和建筑用地。使用网格法计算了南通市各时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总体来看,分形维数保持缓慢增大趋势,2006年以后开始显著增加,说明海岸线趋于复杂,大规模的近海工程建设是分形维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分析结果认为,人类的近海活动是造成南通市海岸带变迁的最主要的驱动力因素。

安徽省城市创新联系的空间格局演变 下载:54 浏览:439

郑玉莲 赵海溶 陆林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顺应经济地理学及区域经济学对城市创新的研究热潮,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R&D经费投入额、R&D人员数量、专利授权数量和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4个指标,运用引力模型及其拓展指标对2011-2015年安徽省城市创新联系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创新联系空间布局呈"核心-边缘"特征,合肥和芜湖作为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创新联系不断增强;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主要集中于安徽省中部,合肥于2015年从二级创新中心城市转变为一级创新中心城市;芜湖城市创新辐射范围呈显著分化特征,合肥和滁州城市创新辐射范围呈缩小趋势,马鞍山和铜陵城市创新辐射范围呈扩大趋势;安徽省16个城市的创新辐射强度均发生变化,总体呈随距离衰减态势。

Landsat 8 OLT遥感数据融合方法及其质量评价 下载:94 浏览:495

范军1 赵绒绒2 王婷婷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遥感数据融合可有效改善影像的光谱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和信息提取能力,是多源、多尺度、多元遥感数据信息集聚的重要途径。采用乘积变换(Brovey)、HSV变换、主成分分析(PCA)和光谱锐化(Gram-Schmidt)4种方法对Landsat8OLI全色和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运用Matlab软件计算提取融合后图像的均值、标准差、信息熵、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等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这4种融合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主观、客观因素分别分析对比4种融合方法的融合效果。通过研究,增进了对不同融合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挖掘Landsat8OLI遥感数据的潜力奠定基础,为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视频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96 浏览:512

龚志鹏1 王楠溢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面对新时期经济发展新形势,国土部门土地监管业务越发要求科学化和精细化。为了能够根据国土业务规则对监控视频进行解读,提出并设计了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的视频监管系统。该系统接入移动"千里眼"平台摄像头信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优化布局塔基视频监控系统,能够结合各类国土业务数据对监控视频数据进行研判,实现了土地利用状态的多自由度实时动态视频信息采集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对于"智慧国土"项目中的视频监管系统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新运维体系建设研究 下载:92 浏览:500

张灿荣1 徐启恒1 吴勇1 吴颖斌2 田勇军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以数字东莞为例,通过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现运行体系架构现状、平台数据现状、数据需求情况、平台应用情况、数据更新运维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指出平台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从矢栅数据更新、地名POI数据更新、地理实体数据生产更新、路网数据更新、应用专题数据更新、新基准数据生产发布阶段进行数据更新发布、分析,同时从平台功能完善开发和平台软硬件环境运维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及论述。通过具体实践验证,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更新和功能维护体系,为东莞市公共服务平台持续高效应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和解决思路。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鹤庆县公路改扩建设计可行性研究 下载:56 浏览:445

冯耀明1 刘姝岑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在鹤庆县的公路改扩建项目中,摒弃了传统的使用全站仪的手段,而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鹤庆县项目区的高清晰立体影像数据,并生成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在三维模型上进行公路改扩建的设计后,通过采集一定数量的典型控制点进行精度统计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特征点点位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也验证了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公路改扩建设计是可行的。

贵州烂泥沟金矿三维定量预测 下载:58 浏览:498

张权平1 陈建平1 陈雪薇1 李国超2 刘畅2 朱静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期

摘要:
贵州烂泥沟金矿是中国黔桂滇"金三角"区内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资源储量大(大于126.25 t),达到超大型规模,大地位置处在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右江盆地北侧,由赖子山背斜、板昌逆冲断层与册亨构造带所组成的三角形构造变形区的北部顶点。本次研究系统剖析烂泥沟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成因类型,建立找矿地质模型,并依据资料基础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进而在模型上开展成矿地质异常信息定量提取与三维空间重构,建立找矿预测模型,采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方法,通过三维证据权与找矿信息量相结合的综合圈定办法减少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共圈定找矿靶区5处,其中A类靶区2处, B类靶区3处,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了参考。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分析 下载:95 浏览:512

荆韬然 任禹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0期

摘要: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这一切发展的背后都是以环境污染、资源损耗为代价的,矿山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产出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使人们意识到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环境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于是开始研究各种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其中就包括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的探讨 下载:75 浏览:440

张庆宙 郝国 利和新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9期

摘要: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对工程的意义,随后分析了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需要提出了几点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利参考。

河北省涿鹿县黄帝泉流量减少、水位下降原因分析 下载:88 浏览:515

边文英 刘占魁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9期

摘要:
黄帝泉位于涿鹿县矾山镇黄帝城,为自流泉,水自平地涌出,积聚成池,黄帝泉受矾山盆地中次一级断裂构造孟家窑-肖家堡断裂、百泉断裂、黄帝泉断裂四条断裂所控制。流量约4600-4800m3/d,水色清澈,泉涌如泣注;但是近年来黄帝泉流量逐年减少,水位下降。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人为因素、农业因素和矿业开发及工矿企业用水增加等,并针对造成黄帝泉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

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及危害预防 下载:72 浏览:486

韩晓玲1 李贝德2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7期

摘要: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是极其重要的勘察环节,影响着工程地质勘察的整体成效。基于此,本文全面分析与认识水文地质的危害,并深入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为提升水文地质问题应对能力提升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