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工程安全文化传播模型构建与仿真 下载:57 浏览:400

赵珊珊 杨高升 孙誉颖 韦丁 夏欣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9期

摘要:
基于社团网络结构和改进经典的网络传播模型,构建工程安全文化基层传播的SIR模型,探讨工程安全文化基层传播规律。对传播过程进行仿真,得出结论:良好工程安全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会率先被低级工程安全文化覆盖,以模块化系数0.5为界,对良好安全文化覆盖规模影响方向不同;低级工程安全文化传播的感染率与传播速度和规模同向变化;低级工程安全文化最大传播规模不随易感态初始值增加的比例递减,当免疫态初始值为15%时,低级安全文化规模为最低值0.135,低携带低级工程安全文化的员工初始值更有利于控制其最大传播规模。并针对工程安全文化基层传播的主体和对象,提出管理建议。

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中大提琴音乐语言的特点 下载:72 浏览:423

孙小松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不可或缺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音色热烈且丰富、浑厚且丰满,在器乐作品演奏中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本文从大提琴演奏的实际出发,以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为基础,分析大提琴的音色特征,探讨德沃夏克器乐作品中大提琴音乐语言的特点及运用。

建设工程业主对安全管理者激励模式的设计——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下载:57 浏览:356

韩海坤 孙钢柱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9期

摘要:
建设项目中,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建设项目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我国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建设项目中包括业主、施工单位和施工管理者在内的双重代理多任务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安全工作风险、业主的惩罚力度和安全工作绩效对管理者安全工作努力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规避的施工管理者,业主对安全绩效激励系数的增加以及增大的安全工作绩效系数都会促使其安全管理努力水平的增加,然而,安全管理努力水平会随着安全工作风险程度的增大而减小。业主可通过加大对施工管理者安全工作任务的激励系数来激励其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研究结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产品外观同质化背景下传统意象造型的应用及实践研究 下载:32 浏览:384

韦艳丽 王磊 孙虹 王松琴 《设计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在产品外观同质化背景下,为产品外观设计寻找新的设计方向和思路。从传统意象造型中提炼"元素"、经过解构、设计对象的选择、重构和再现,服务于现代产品外观设计。提出传统意象造型的应用原则,并进行实践。通过对传统意象造型元素的提炼,并与现代设计方法和理念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蕴含传统文化气息的产品,为产品外观设计领域开拓新的方向。

音乐活动课中美育的实践研究 下载:95 浏览:509

孙世有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音乐教育活动作为美育实践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音乐活动中美育实践的重要性,其不仅强调要关注到学生各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必须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师要严格遵循美育原则,在音乐活动课中积极开展美育多方面审美教育,创新完善音乐活动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将进一步对音乐活动课中美育的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幼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 下载:92 浏览:518

孙鹏举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基于幼师毕业就业之后要指导幼儿演唱并进行现场演奏的实际状况考虑,就必须预先要求他们进行深入性的视唱练耳学习。而纵观如今幼师视唱练耳教学工作,重心绝非单纯地限定在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教授上,同时还必须配合动机、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提升他们的学习实效,使得这类群体今后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钻研音乐艺术、体验生活乐趣。笔者的任务,主要是在理清现阶段我国幼师视唱练耳教学中遗留的缺陷问题前提下,结合实际探讨在日后视听练耳教学中培养他们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措施,希望为日后各类幼儿园培养输送合格的教师资源,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城市住区更新业主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7 浏览:387

杨晓冬1 张家玉1 孙昌苹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期

摘要:
城市住区随时间推移不可避免地出现老旧破败现象,需要经过综合整治改造以满足业主不断升级的居住需求,但在此过程中业主参与行为往往不足,导致更新受阻。针对这一问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托,提炼业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其对业主参与行为的作用路径。结合作用路径,建立城市住区更新业主参与结构方程模型和测量方程模型,选择哈尔滨市4个典型老旧小区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对各因素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加以验证。并提出了促进业主参与住区更新事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种类及特征研究 下载:98 浏览:508

孙凌霖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腊尔山台地的苗族民歌是当地苗族人民除语言之外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千百年来,苗歌记录了苗族人民的迁徙史、发展史、奋斗史,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苗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苗族民歌也逐渐走出大山,走进大众的视野。本文将从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的内容、结构、润腔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展现苗族民歌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K12教育APP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下载:61 浏览:324

韦艳丽 孙虹 王松琴 王磊 《设计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探索提高信息可视化设计质量的方法。基于K12教育APP产生的数据,结合用户研究及交互设计理论方法,基于用户场景,探索用户需求并设计基于用户需求的K12教育APP信息可视化设计。得到K12教育APP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法。基于K12教育APP的信息可视化设计,针对用户角色及用户需求进行数据挖掘与可视化设计,有助于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与体验。

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 下载:85 浏览:485

孙长永1,2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围绕应否降低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产生了一定争议,而多数试点地区出台的实施细则实际上降低了证明标准。在美国的答辩交易制度下,因法官对有罪答辩"事实基础"的司法审查过于宽松,导致一些没有实施犯罪的被告人受到有罪判决。德国关于认罪协商的立法和判例并未降低定罪证明标准,但实践中有法官基于司法便利忽视对被告人当庭认罪真实性的审查核实。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法庭上的举证责任及其证明标准被显著降低,但法院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心证门槛不能降低。坚持法定证明标准并不妨碍检察机关就证据较为薄弱的案件与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进行认罪认罚协商,也不意味着法院不可以根据案件特点、证明对象的不同进行灵活把握,更不意味着把法庭审判阶段的证明标准简单地适用于审前阶段。法庭应当一并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合法性与真实性,确保法定证明标准得到落实。

基于GSM彩信模块的家庭防盗系统设计 下载:51 浏览:384

王希 友解雷 朱岩纯 孙林港 《中国仪器》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GSM彩信模块家庭防盗系统以STC12C5A32S2单片机为核心,组成一个图像采集,彩信发送,短信无线控制等子系统的家庭防盗系统。系统具有简单清晰的控制方法,可以在+5V直流电源下正常工作,能够准确及时地采集现场图像,并将图像通过GSM模块发送到目的手机。实际调试表明,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现场采集的图像可以传输到目的手机,通过判断后选择性报警,能够实现家庭防盗。

正交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原理及不确定度分析 下载:53 浏览:389

刘克梅1 李孙婉2 宋沁2 《中国仪器》 2019年6期

摘要:
为更好地了解Cameron正交平面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及其在小功率提升中的作用,本文从基本测量原理出发,讨论了该流量计采用的高斯数值积分方法与其他数值积分方法的区别,分析了声道数量与位置确认的基本原理,详细地讨论了四声道与正交八声道在径向流中的影响,并引申出平整率的概念,详细地分析了平整率对于流量计自动调整仪表系数的独特优点。最后通过对质量流量不确定度及堆芯功率不确定度的分析,证明了Cameron正交平面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在小功率提升中的实际意义,并为推动中国超声波流量计国产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地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522

李欢1,2 魏雅丽1 闫帮国2 孙毅2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解元谋干热河谷沟蚀地带植被恢复初期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在植被恢复区与未恢复区(裸地)设置样方,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恢复区的土壤碳(C)、氮(N)含量和土壤酸性磷酸酶(AP)、β-D-葡糖苷酶(BG)、β-1,4-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脲酶(URE)活性显著高于未恢复区(侵蚀裸地);但单位C含量下的土壤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表明土壤C积累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2)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特征变化显著。相比于未恢复区,恢复区的土壤C:N酶活性比(BG∶NAG)显著下降,N∶P酶活性比(NAG∶AP)显著增加,说明N元素限制增大、C元素限制缓解,P元素不是主要限制因子。(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碳氮含量显著相关。土壤酶活性、NAG∶AP与土壤TN、TC、TP及C∶N、C∶P和N∶P呈显著正相关,而BG∶NAG则与这些因素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养分含量变化是引起植被恢复前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主导因子。

关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健康人格教育研究 下载:51 浏览:243

张旭 孙涵 《体育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人格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当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当前学生健康人格教育领域相关研究颇多,并且都有着一定成果,但大学生运动员的人格教育不同于普通学生,更多注重于技能提升,往往易于忽视人格培养。本文旨在结合当前大学生人格特质分析高水平运动员健康人格培养方向,为高校塑造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提供经验与研究基础。

施肥和土层置换对深层土壤秸秆碳固定与残留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6

李小红 王淑颖 程娜 付时丰 李双异 孙良杰 安婷婷 汪景宽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摘要:
深层土壤指深度大于20 cm土层的土壤。一般情况下,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占1 m深土体有机碳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对土壤碳固定和土壤肥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机制还不很明确。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40~60 cm)为研究对象,用土壤添加13C标记秸秆后设置原位(40~60 cm)与土层置换(0~20 cm)的田间培养试验方法,量化秸秆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率,分析秸秆碳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和土层置换对秸秆碳在深层土壤中固定的影响,以期为深层土壤有机碳固定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时期(150 d),原位培养SOC中秸秆碳的贡献率(fm)和秸秆碳残留率(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2.62%和44.86%,土层置换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0.23%和40.09%。第150 d与第30 d相比,原位培养fm和Rmaize分别降低4.15%和8.33%,土层置换fm和Rmaize分别降低1.86%和3.36%。无论土层置换与否,不施肥(CK)处理的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高于施肥(N4和M2N2)处理3.83%和3.08%。以上结果表明,深层土壤秸秆碳的固定与残留受施肥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施肥处理有利于秸秆碳在深层土壤的固定。

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pH;时空变化;ArcGIS;统计分析 下载:86 浏览:496

韩丰磊1 李婷1 孙慧2,3 钟黄蓉1 李梦雨1 王永强1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某废弃石化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厂区内土壤石油类物质超标,最大单因子指数达8.03,以改进的内梅罗指数评价96%的土壤点位处于清洁状态;地下水监测结果挥发酚、石油类、亚硝酸盐氮、硫化物多种污染物严重超标,最大单因子指数高达19975,以改进的内梅罗指数评价40%监测点位为Ⅳ类水体,33.3%为Ⅴ类水体。因此,在该废弃石化场地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时,必须首先对场地内储罐和污水处理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修复和综合治理。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该石化场地污染修复、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运动实践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 下载:41 浏览:237

罗维 孙飙 《体育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通过长期运动解剖学教学实践,发现当下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弊端,主要包括教学模式脱离运动实践,教学大纲不够完善、课时一再缩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等。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期通过调整理论教学内容打破教材中章节限制,与专项相结合增设实践课程真正做到教体融合,革新考试方法注重实践能力考核和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改革措施真正提高运动解剖学教学水平,一方面调动学生对运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健康人体形态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能独立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指导运动实践,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理论课和术科学习。

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运营风险管理研究 下载:71 浏览:327

孙政 帅鹏飞 王艳琼 《体育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的运营和发展,对于培养足球体育人口、推广足球运动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南京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为调研对象,对运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组织制度风险、资金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场地设施风险、训练模式及安全保障风险。然后提出要完善俱乐部自身组织机构,规范内部管理制度、拓展融资渠道,丰富俱乐部赢利点、提高教练员业务素质及水平,培育体育复合型人才、因地制宜运营管理场地,与商业保险公司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推进俱乐部与校园足球合作等建议,旨在为提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运营管理水平提供可行性参考。

轻简施肥条件下依叶龄运筹蘖、穗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特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6

金丹丹1 杨继芬2 张文忠2 孙文涛1 高继平2 《中国土壤》 2020年7期

摘要:
以"沈农265"为试材,在该品种主栽区最适宜施氮量(225 kg hm2)和两种基蘖肥与穗肥施氮比例(8∶2和6∶4)基础上开展大田筒栽试验,轻简3次施肥条件下依叶龄设置25种蘖、穗氮肥运筹模式(蘖肥在源建成期6~10叶逐叶施用,穗肥在库建成期11~15叶逐叶施用)及对照组(不施氮),探索蘖肥时期促蘖、保蘖的最佳施氮叶龄和穗肥时期促花、保花的最佳施氮叶龄,进一步确定最有利于产量提高的蘖肥与穗肥叶龄施氮组合,可望为高产高效施肥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产的穗肥与蘖肥叶龄组合包括8∶2比例下的8叶~11叶期、8叶~12叶期、9叶~12叶期、10叶~12叶期、10叶~14叶期和6∶4比例下的8叶~13叶期、9叶~12叶期、10叶~12叶期、10叶~13叶期,高产的蘖肥叶龄多数在8叶、9叶和10叶,分析证明9叶、10叶为保蘖肥(6叶、7叶为促蘖肥,8叶兼具促保作用),因此,保蘖肥比促蘖肥对沈农265增产作用更大;高产的穗肥叶龄多数在12叶期,分析证明11叶、12叶为促花肥(14叶、15叶为保花肥,13叶兼具促保作用),在12叶期追施穗肥有利于增加每穗分化颖花数和现存颖花数,可见,同为穗肥,两种穗肥效果明显不同,促花肥比保花肥更重要。综上,轻简施肥和等氮量前提下9叶~12叶期和10叶~12叶期组合是较优越的蘖、穗氮肥叶龄运筹模式,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中应注重保蘖肥和促花肥的科学合理施用。

现代化进程中的彝族体育变迁——毕节板底个案调查 下载:54 浏览:344

糜祖伟 孙柱兵 《体育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毕节市威宁县板底乡板底村的彝族体育文化变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彝族体育物质文化变迁主要表现在彝族体育项目逐渐减少,许多彝族体育项目濒临消亡,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体育项目崛起;精神文化变迁主要表现在人们信仰体系发生彻底改变,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彝族体育慢慢失去市场;制度文化变迁主要表现在家族宗法制度慢慢被现代法律法规所替代,从而导致彝族体育项目开展的规则性和规范性慢慢与现代体育的规制靠拢。
[2/137]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