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PCI联合rhBNP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02

余文杰 吴海宏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宁波明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PCI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其他处理,观察组术前则予以rhBNP静脉输注。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白细胞介素-37(IL-37)、左心室功能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前者更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L-37水平比较,前者更高(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前者更高;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比较,前者更低(均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前者更低(P <0.05)。结论 PCI联合rhBNP应用于AMI患者中效果较佳,且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酶谱以及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96 浏览:516

张赞伟 胡小菁 魏文扬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208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心内科就诊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7名。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分为MACEs组64例与无MACEs组153例。采用RT-PCR测量血清microRNA-208a的表达。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icroRNA-208a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MACEs、年龄、高敏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均高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MACE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最佳临界点为1.4。当microRNA-208a为1.4时,microRNA-208a预测AMI发生MACEs的灵敏度为67.2%,特异度为90.8%;AUC曲线下面积为0.8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03;95%CI:1.01-7.37]、cTnI [HR:1.17;95%CI:1.08-71.96]、NT-proBNP [HR:1.23;95%CI:1.14-2.73]、CK-MB [HR:1.38;95%CI:1.17-2.14]、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HR:1.43;95%CI:1.21-1.93]、microRNA-208a [HR:2.98;95%CI:1.81-3.73]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LVEF [HR:0.93;95%CI:0.89-0.96]是AMI患者发生MACEs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c TnI、NT-proBNP、CK-MB、心肌缺血再灌注时间、microRNA-208a是AM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microRNA-208a表达水平高者预后差。

危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休克指数对预后的评估 下载:87 浏览:530

鲁叶弘1 雅心2 付强1 王占胜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危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NSTEMI)患者的预后及休克指数(SI)和修正休克指数(MSI)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0例ANSTEMI患者,并按照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07例和死亡组43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比较心率、收缩压、SI、MSI等相关评估指标,以评估SI、MSI对危重AN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SI、MSI均较死亡组低(P<0.05);当MSI大于1.2时,其死亡风险比显著高于其他指标。结论 SI和MSI对危重ANSTEMI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MSI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

中医护理辅助对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预防的影响 下载:252 浏览:2387

李圆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便秘预防的时候采用中医护理辅助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医院中选择100名心肌梗死患者,之后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是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预防护理(普通组),另一组的患者则是采用中医护理辅助的方式来预防便秘(中医组)。在护理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最终结果,进而判断出中医护理辅助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的结果对比主要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患者便秘预防的效果,第二是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第三是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根据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的对比,可以发现中医护理辅助的方式具有较强的优势,不仅可以对患者的便秘起到预防的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证明中医护理辅助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预防具有较强的作用,值得在后续的临床治疗上继续应用。

枳实薤白桂枝汤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下载:29 浏览:245

张晖1 沈妍丽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探讨枳实薤白桂枝汤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PCI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均予以曲美他嗪片,术后两组均长期服用曲美他嗪,同时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两组均干预12周。疗程结束后评估其疗效,并检测其血脂、心功能,及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TC、LDL-C依次为(4. 23±0. 82) mmol/L、(2. 76±0. 34) mmol/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3. 87±0. 78) mmol/L、(2. 23±0. 28) mmol/L(P <0. 05),但两组TG、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干预后对照组LVEF(46. 3±9. 2)%显著低于观察组(52. 8±9. 7)%(P <0. 05); LVEDV、LVESV依次为(168. 5±21. 3) m L、(86. 7±14. 5) m 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151. 3±18. 6) m L、(80. 3±12. 1) m L(P <0. 05);治疗后对照组CRP(9. 7±1. 5) g/L、ET(7. 4±1. 1) ng/m 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6. 3±1. 1) g/L、(5. 6±0. 9) ng/m L,NO水平为(46. 8±7. 2)μmol/L显著低于观察组(53. 9±7. 8)μmol/L(P <0. 05);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11. 2±1. 7)分,显著高于观察组(8. 1±1. 3)分(P <0. 05);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枳实薤白桂枝汤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下载:321 浏览:3724

杨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实施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常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转运成功率为88.89%、急救成功率为86.67%,分别低于观察组的100.00%、95.56%(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31%,低于观察组的100.00%(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全方位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GOS评分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133 浏览:1193

吉建英1 白晶2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GOS评分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80例心肌梗死抢救患者作为此次试验对象,试验执行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对患者进行依次标号,按照单双号分组,n=40例/组。采用回顾性研究,参照组接受一般护理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护理指导。分析比对护理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GOS评分、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以及出院时间等指标数据。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水平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GOS评分、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联合全方位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病患形成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增强病患配合治疗和对疾病的转归起到了积极的效果。研究组的抢救率92.50%大于参照组的抢救率72.50%。现对我院全方位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GOS评分及心功能的影响陈述如下:

浅谈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391

王敏 杨梅 郭永盼 《中国中医药》 2025年1期

摘要:
研究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于死亡率以及抢救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1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的对照组,这些患者并没有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共46例。以及接受急救护理由120接诊的观察组,一共4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给予及时的抢救,提供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患者能够得到宝贵的抢救时间,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死亡发生率更低,值得在抢救过程中应用与推广。

GDF-1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 下载:37 浏览:399

慕军平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AMI患者184例为观察组,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16例记为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68例记为NSTEMI组;另外选择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GDF-15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观察组中,STEMI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NSTEMI组(P<0.05)。观察组GDF-15阳性表达率、预后不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观察组中,STEMI组GDF-15阳性表达率、预后不良率均明显高于NSTEMI组(P<0.05)。结论 GDF-15阳性表达率与AM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均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可作为心肌梗死的标志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研究全局式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方法及价值 下载:341 浏览:3557

苏雪瑞 王珺 林莹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在老年AMI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全局式护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老年AMI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入院后给予常规急诊科护理;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全局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AMI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全局式护理模式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循证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416 浏览:4254

刘晓红 祁煜乔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0.35±8.19和40.15±8.2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的心绞痛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采用循证护理能够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同时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观察 下载:213 浏览:1923

陈思洁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将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患者抢救与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造成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开展实验,纳入其中60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进行随机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0。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优化护理,记录所有患者的电风暴,持续时间和24小时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电风暴持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而实验组中24小时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选择优化护理方案,能够有助于缩短患者的电风暴持续时间,对提高患者24小时抢救成功率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下载:168 浏览:1885

石海涵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与实验组(40例:常规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以及心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0%)、满意度(92.50%)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提升,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血浆ox-HDL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预测价值 下载:305 浏览:3155

马丽萍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ox-HDL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干预组。及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干预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量所有研究对象血浆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 ox-HDL与CRP、BNP、cTnI的相关性。结果:干预组患者ox-HDL水平高于健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浆HDL、LD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 下载:368 浏览:4008

杨宝强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院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侧支循环分级为2、3级患者分成良好组,侧支循环分级为0、1级患者分成不良组,将两组患者冠脉造影情况比较。结果:不良组病变血管LAD、LCX、RCA情况明显高于良好组,病变血管支数大于良好组,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患者梗死前心绞痛病程以及冠脉病变支数有着显著关系。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下载:326 浏览:3469

冯群 贾德梅 谢文江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使用不同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近期随访研究。方法:将进行住院医治的40名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照随机分类的方法,产生两个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治疗结果以及血脂相关指标、左室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病人,观察组病人血脂相关指标、左室功能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变化幅度较大。结论: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瑞托伐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起显著作用。

心电图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96 浏览:1012

赵瑞琴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以心电图监测为导向的综合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方法:纳入2021.06~2023.06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以心电图监测为导向的综合性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ST段完全回落组的TMI血流≤2级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ST段部分回落组、ST段未回落组(p<0.05)。ST段部分回落组的TMI血流≤2级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低于ST段未回落组(p<0.05)。心电图ST段回落≥50%组的LVEF水平,高于心电图ST段回落<50%组(p<0.05)。心电图ST段回落≥50%组的LVEDD、LVESD水平,低于心电图ST段回落<50%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以心电图监测为导向的综合性护理,效果更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 下载:164 浏览:1707

​胡江红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开展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人数相等。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下载:99 浏览:1056

宋庆华 许伟 季永霞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结合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反应时间[(5.34±1.15)min<(6.79±1.22)min,t=5.401]、急诊等待时间[(29.12±5.43)min<(40.07±5.51)min,t=8.840]、急救时间[(31.54±3.58)min<(38.70±4.41)min,t=7.872]、ICU监护时间[(3.05±0.82)d<(4.17±1.26)d,t=4.653]及住院时间[(8.32±1.58)d<(10.67±2.06)d,t=5.653]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13%<23.08%,χ2=5.186)、复发率(0<15.38%,χ2=4.514)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92.31%>74.36%,χ2=4.52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病情进展,为临床急救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研究 下载:174 浏览:2032

倪周 秦燕 赵玲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桡动脉实施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急诊经桡动脉进行PCI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之随机设为参照组(n=43)、实验组(n=43)。其中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优良率为93.02%,高于参照组74.42%(P<0.05);实验组局部血肿、心跳异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低于参照组34.88%(P<0.05)。结论:经桡动脉实施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配合介入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