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21世纪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下载:57 浏览:387

张文桂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就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从政策保障、机构建立、入学人员选拔、合作伙伴关系下的专业实践、教师专业标准以及职前教师教育研究等方面入手,对澳大利亚政府所采取的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措施呈现的四个取向,即新管理主义取向、全程专业标准化取向、专业实践取向和实证主义取向。

改革开放4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立场及其意义阐释 下载:77 浏览:387

张良靳 玉乐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2期

摘要:
知识问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基于知识立场审视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发现其集中体现为:从地方课程的引入到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用以增强知识的地方性;从增强学科间的联系到综合课程的创设,借以提升知识的综合性;从注意年龄特征到紧密联系生活经验,得以彰显知识的个人性;从学科价值到育人价值的转型,旨在充盈知识的价值性。

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对大陆推进随班就读的启示 下载:87 浏览:460

陈红 赵斌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2期

摘要:
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的"特殊教育课程纲要"强调通过课程调整,让所有特殊儿童皆能充分参与普通教育课程,接受基于需求的适性教育。通过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特殊教育课程纲要"的设计及实施经验,大陆推进随班就读应加强融合教育理念宣传,共建相互尊重与接纳的融合文化氛围;加强普教与特教课程的衔接,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课程与教学应紧密结合"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间的合作,使随班就读教学服务更加优质化;配齐硬件设备,使随班就读生学习及生活无障碍;加强教学评价的适性调整,使评价更加人性化、差异化、个别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大陆随班就读的整体教学质量。

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的特点及启示——以首尔大学英语教育系为例 下载:76 浏览:488

谢赛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1期

摘要:
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分为教养课程、教职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3部分。以首尔大学教育学院英语教育系的教师教育课程为例,分析3部分课程的具体形态,并将其与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外语教师教育课程进行对比。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教职课程比例偏低;第二,实践课程较为薄弱;第三,模块选择制凸显灵活性。在分析韩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利与弊的基础上,认为未来我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应着力于四个方面:(1)整合不同模块的课程内容,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指向卓越教师培养;(2)适当提高职业课程所占比例,夯实师范生职业素养;(3)目标指向更加明确,以更好地体现国家政策要求;(4)进一步优化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丰富教育实习形式,让师范生得以在实践中稳步成长。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分析 下载:61 浏览:394

冯卫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重难点。民办高校必须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本论文以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为研究切入点,并结合一定的实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与创新(上) 下载:39 浏览:287

吴晓英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5期

摘要: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新高考不断推进的时代境域中,高中学生将比以往迎来更多元的机会,也将在学业、专业、就业和职业等方面面临更大的抉择压力。拓展学生生涯知识和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被摆上高中教育的重要日程,高中生涯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创新自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从生涯教育的意蕴与实施现状、生涯教育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生成与发展的价值、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四层面来研究高中生涯课程体系的具体运作和创新设计,可以为高中生涯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高质量实施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生涯教育课程的价值实现提供可行路径。

童话主题教学背景下幼儿园仁爱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21 浏览:236

林芸燕 《中国教育探索》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园仁爱教育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幼儿园在开展仁爱教育时缺乏有效策略来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以及文化内涵,对幼儿仁爱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际的研究表明,在幼儿园实施仁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而对其灌输仁爱思想,围绕童话主题展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在童话主题教学背景下,总结了仁爱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体现了仁爱教育促进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和价值,同时,列举了几个实践性例子,让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展开仁爱教育时开展的策略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彰显出仁爱教育的重要实践价值。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19 浏览:220

时佳欣 《中国教育探索》 2025年3期

摘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而思政课又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更是备受瞩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并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部署。中职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职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大思政”工作,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策略 下载:22 浏览:479

王萍 《中文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思政教育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天然契合之处,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提升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本文重点分析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策略。首先总结两者在教育目标与方法上的内在联系,评价相互融入的时代意义,最后提出基于教育目标生成式融入、基于教学方法互动式融入、基于教育需求嵌入式融入等有机融合策略,助力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与心理健康的双重提升。

正念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下载:87 浏览:808

荣咏鑫 《心理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人际交往、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压力。如何有效地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而正念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本文将从正念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正念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与局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

南宁市武鸣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生种植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下载:134 浏览:2144

韦艳花 《中国农业》 2023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南宁市武鸣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探讨培智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展种植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成果。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课程成效的分析,展示特殊教育学校如何通过种植劳动教育帮助培智学生提高技能、锻炼身体,并在劳动中实现成长与发展。

劳动教育课程的力量:品质课堂在培智学生种植课中的实践探索 下载:142 浏览:2320

蒙喜华 《中国农业》 2023年12期

摘要:
劳动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劳动教育在培智学生中的种植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劳动教育课程在培智学生种植课中的实践探索,以及其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品质教育的积极影响。

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策略探究 下载:57 浏览:1282

王慧 《中国城镇》 2025年3期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到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完成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其劳动习惯,为其全方位的发展助力。本文就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策略进行相关探究,主要讲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劳动兴趣以及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等。

五育融合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下载:386 浏览:3966

杨竹涵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劳动教育作为2021年教育新走向之一,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另外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基础上,教育活动中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劳动教育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五育融合这一教育背景开始被教育者得到重视。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进行分析,并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实施路径与有效对策等实质性建议。

旅游管理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研究 下载:28 浏览:285

孔祥敏 《中国教育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本研究从旅游管理教育的实际问题与挑战入手,通过对全球范围内旅游教育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旅游管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这个新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强调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平衡,以及对新兴旅游业态(如绿色旅游、智慧旅游)的敏感度和应对力。研究表明,这种改良后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变化,培养出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给旅游管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研究 下载:157 浏览:3202

杨晖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给予传统教育教学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创建良好机会。

高校美术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下载:66 浏览:683

田欢欢 《中国教育探索》 2024年10期

摘要:
国内各大学的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战略比较简单,但是,由于社会对于艺术专业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所以美术教育专业设置也开始逐渐地进行了细分。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职业视角被极大地限制,过分精细的专业划分和各专业教学的隔离,造成了学生的知识系统被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扭转教育不平衡的状况,就必须大力推动通识教育的变革,让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把各自独立的学科进行整合,逐步建立一个稳定、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的利益导向,以达到培育“高精尖”的水准。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 下载:98 浏览:774

​刘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劳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载体,它肩负起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重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效果,应坚持以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满足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本文有助于为教师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挖掘教育资源,合理设置劳动课程。从而提升教师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能力和层次水平,提高劳动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贡献率。

高职院校“三创融合”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下载:103 浏览:739

​李聪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三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推动社会的创新。基于此,本研究以高职院校为背景,提出了“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探讨了“三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并提出了几点“三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对策,希望对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建议。

职业素养角度下高校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研究 下载:113 浏览:748

​张丽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劳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仍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时,应该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从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优化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培养高素质、具有竞争力的职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