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风险优化管理结合连续性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 下载:117 浏览:1512

莫秋梅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风险优化管理和连续性护理联合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接诊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n=40)。试验组采取风险优化管理与连续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Barthel指数等指标。结果:关于Barthel指数: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1.35±2.59)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73.64±3.18)分,相比较下,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更好(P<0.05)。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低至0.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20.0%,相比较下,试验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联用风险优化管理与连续性护理,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加明显。

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7 浏览:332

潘圆圆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患者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43

陈丽君 卜秋丽 庄倩 薛土凤 邓锦凤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探讨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指导,干预组则接受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日常活动开始时间。结果干预组出院时6 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值均较对照组高(P <0. 05);干预组床上主动活动、下床活动、自行到洗手间洗漱与走廊步行200 m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 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84 浏览:369

袁桂影1 陈丽欢2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并发症(压疮、肌肉萎缩、肺炎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HAMD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与精神负担,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患者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40

陈丽君 卜秋丽 庄倩 薛土凤 邓锦凤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指导,干预组则接受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日常活动开始时间。结果干预组出院时6 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值均较对照组高(P <0. 05);干预组床上主动活动、下床活动、自行到洗手间洗漱与走廊步行200 m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 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早期阶段性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早期针灸按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作用 下载:68 浏览:435

陈梅1 潘利妹1 沈红萍1 徐萍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探讨早期针灸按摩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64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康复组32例采用中西药物治疗与针灸按摩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的中西药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25.10±5.12)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FMA)。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指数、FMA评分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按摩康复组患者BI指数、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西药物常规与针灸按摩康复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能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444

耿炯 尤金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和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治疗有效率为98. 08%,明显高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术后住院时间较锥颅血肿引流术组短;治疗后,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社区老龄服务提供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下载:78 浏览:423

王殿玺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1年数据,探究社区老龄服务提供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性别而异;高龄老年人失能的可能性要明显高于低龄老年人;相对于少数民族老年人,汉族老年人具有更高的失能概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无配偶老年人失能的可能性要比有配偶老年人高;罹患慢性病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独居老年人失能的可能性最高;社区老龄服务提供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显著,有社区老龄服务的老年人的失能概率要明显低于没有社区老龄服务的老年人。

中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影响因素——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 下载:89 浏览:478

杜亚男 陈长香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选取唐山市区10个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32个社区,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对年龄≥75岁的3 448位老年人应用日常生活照护需求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中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664位社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护有需求,占48.3%,其中轻度需求者860人,占24.9%,重度需求者804人,占23.3%。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76)、大专以下学历(OR均>1)、不饮酒(OR=1.565)、读书看报(OR=1.226)、不健康生活方式(OR=1.567)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85岁(OR均<1)、空巢(OR=0.712)、较高月收入(除外月收入5 000元以上组)(OR均<1且呈递减趋势)、无医疗负担(OR=0.538)、无便秘(OR=0.452)、运动锻炼(OR=0.495)、用药行为低安全(OR=0.599)为日常生活照护需求的保护因素(P<0.05)。中高龄老年人有日常生活照护需求者近半。提高中高龄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及保持健康行为,有利于满足其日常生活照护需求。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323 浏览:3794

于继娜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筛选脑梗塞患者400例,时间范围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各20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SF-36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于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7 浏览:391

李杨 冯金萍 《当代中医药》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中医视角下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在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间选取140名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实验人员。首先,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将这14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平均70人。其中一组采用的是现代医学视角下的康复治疗,我们称之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的是中医视角下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我们称之为对照组。两组数据患者,除了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以外,其他数据并无明显差异。结果:本次实验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都有着较为不错的治愈率,但是,通过仔细的对比我们发现,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并且相比较对照组有着较高的治愈率。结论: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工作中,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治疗患者的病症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

探究PDCA循环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价值 下载:263 浏览:2591

李娜明 梁祥丹 蔡齐英 林曼君 张晓艺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以脑卒中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采用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50例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50例为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联合健康教育,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2.00%)显著高于参照组(68.00%)(P<0.05)。研究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43.97±7.87、45.84±7.85)(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PDCA循环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康复护理在提高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中的效果观察及NIHSS评分、ADL评分影响分析 下载:314 浏览:3224

孟丽苹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针对临床中收治的脑梗死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分析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得分情况。方法:本次入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8-2019年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9例,按照入院时取门诊号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与常规组(3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常规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而言,中医康复护理是有效的护理手段,对于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均有益处。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探究实践 下载:66 浏览:721

李诗诗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节水教育,在幼儿环境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幼儿思维以模仿性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幼儿园教师基于幼儿的模仿性思维开展节水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继而培养幼儿的节水意识。本文将结合幼儿教育实践,来探究培养幼儿节水习惯的具体做法。

中医综合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与效果观察 下载:247 浏览:2386

尤彦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中医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睡眠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较长,入睡潜伏期和夜间醒来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P<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康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护理方式。

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25 浏览:418

尚金星 《肿瘤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胶质瘤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每组各55例。以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神经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显低(P<0.05)。两组神经肽水平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予以改善,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探讨产科在中医辨证施护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232 浏览:2329

苑薇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产妇接受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产科病房产妇500例,开展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250例)方案:常规产科病房护理;中医辨证施护组(250例)方案:中医辨证施护。比较护理前、护理5d后爱丁堡产后抑郁症量表(EPDS)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护理5d后护理满意率进行探寻。结果:护理5d后,中医辨证施护组的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护理满意率,相比参照组均更高(p<0.05);护理5d后,中医辨证施护组的EPDS量表评分,相比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产科病房产妇接受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更加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率。

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15 浏览:175

尚金星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胶质瘤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每组各55例。以治疗有效率、认知功能、神经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神经功能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显低(P<0.05)。两组神经肽水平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显高(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实验组显高(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采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予以改善,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强化平衡训练及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19 浏览:220

蒋家珩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强化平衡训练及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9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强化平衡训练及认知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肢体活动功能、平衡能力、6分钟步行距离、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两组肢体活动功能、平衡能力、6分钟步行距离、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无差异性变化,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活动功能、平衡能力、6分钟步行距离、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强化平衡训练和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 下载:80 浏览:820

段生韦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对照组32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32例应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入住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微创治可提高手术相关指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