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风电场集中接入对区域电网电能质量影响的测试分析 下载:72 浏览:437

周文 李卓君 郭捷 胡雪凯 韩旭 王磊 梁纪峰 李晓军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6期

摘要:
针对220 kV新蔚变电站集中接入的风电场概况,结合电网结构采用平均分配法给出风电场集中接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以及其他各项电能质量指标限值,根据电能质量指标测试数据判定风电场集中接入的区域电网电能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分析测试期间功率波动对电压、频率的影响,主要特征次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之间的相关性,工况切换时对电压闪变的影响,并提出测试建议。

220kV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下载:71 浏览:429

刘钊 李晓溪 王佼 张帅 王冬梅 孙喆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4期

摘要:
介绍了一起由带电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发现的220 kV电流互感器绝缘老化受潮,导致内部放电缺陷。通过高压试验数据及解体检查结果,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对电流互感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实际意义。

维吾尔语词缀变体搭配规则研究及算法实现 下载:28 浏览:423

艾孜麦提·艾尼瓦尔1,2,3 董军1,3 李晓1,3 《中文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该文介绍了维吾尔语词干结构特征、词缀结构特征及维吾尔语语音和谐律;以维吾尔语语音和谐律为基础,在充分考虑基本搭配规则和特殊规则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词干、词缀结构特征的维吾尔语词缀变体搭配算法;验证词干、词缀结构特征提取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对500个名词词干和300个动词词干进行词缀变体搭配,分别生成9 000个名词和37 800个动词。借助维吾尔语文字校对系统和人工验证的方法,对生成的所有单词进行词缀变体搭配准确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名词和动词词干搭配词缀准确率分别为98.40%和96.49%,整体搭配准确率为96.86%;最后对搭配错误原因进行了分析。

基于红外通信的智能电能表信息核查仪的应用分析 下载:90 浏览:511

蔺少辉1 李晓明2 马晓程1 孙广民1 吴怀全1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7期

摘要:
介绍基于红外通信设备的变台户表信息核查仪对台区用户智能表信息进行采集,利用基于Android平台创建的App对采集到的表计信息自动汇总分析,实现台区户表档案信息的智能核查,应用情况可知该核查仪具有窃电嫌疑报警功能,可缩短现场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220 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分析 下载:97 浏览:518

马慧卓1 胡文平1 宋楠2 李晓军1 杜晓东1 胡雪凯1 张蕊1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河北省南部电网220 kV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分析220 kV电网的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等各项损耗的构成,并通过与上一年220 kV电网各项损耗的对比,指出了220 kV电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降损措施。

基于LabVIEW的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算法研究 下载:94 浏览:517

李晓光1 王晓苹2 高欢乐3 谢维平4 陈二松1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以水和水蒸汽计算模型(IAPWS-IF97)为基础,按照模块化的编程思想,将水和水蒸汽各个区域方程编写为子程序,利用LabVIEW主程序对子程序的调用实现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的计算,通过与IAPWS-IF97发布的算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程序计算结果与算例结果吻合良好,可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精度要求。

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注意促进效应的影响 下载:21 浏览:218

李晓梦 陈虹 《心理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双任务交互作用模型认为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注意促进效应(the attentional boost effect,ABE)不存在影响。基于对这一观点的质疑,本研究以场景图片为实验材料,结合学习-测验经典范式和目标探测任务,实验一探讨高、低知觉负荷探测任务对ABE的影响;实验二验证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ABE的影响是否受探测目标与非目标相似性调节,进一步验证双任务交互作用模型的观点。结果发现,低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存在ABE,但高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却不存在;探测目标与非目标不相似条件下的高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不存在ABE,但相似条件下的高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依然存在。由此可见,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ABE存在影响,且这一影响受探测目标与非目标相似性调节,双任务交互作用模型的观点不合理。

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戴资颖假动作运用分析 下载:87 浏览:507

李金玲 李晓东 《中国体育科学》 2018年6期

摘要:
羽毛球比赛中假动作的合理运用在关键时刻是致胜的重要利器,是技艺精湛的运动员的表征体现之一。有"怪球手"称号的女单新秀戴资颖,其"怪"即"骗",即利用频繁的手法停顿以假动作诱骗对手,正是因为假动作的"假"和她自身灵活多变的技战术特色,使其假动作在实战中挥洒自如。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戴资颖在2018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7局比赛中假动作运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1)戴资颖在比赛中假动作使用频繁,每局使用次数在11—26次之间,平均有效率达到53.5%;每局利用假动作直接得分率大于直接失分率,直接得分最高达到33.3%,失分率最高达到23.8%。(2)戴资颖发接发环节假动作的运用相对较少;但有效率极高。(3)戴资颖假动作的使用较多集中在前场区域,占66.1%,着重体现在有违常规的低点处理上,即"放、勾、推"间的虚实转换;在中后场区占33.9%,主要在正拍面击球时运用,比较典型的后场假动作有两类,一是利用身体姿势掩护进行高球、杀球、吊球间的虚实转换;二是正手低手位突变性线路转换。

磁粉探伤中的磁场类型 下载:69 浏览:339

王明军 李晓斌 周京红 田杨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磁粉探伤中磁场矢量与缺陷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从磁场矢量出发,分析了磁粉探伤中常用的磁场类型,提出了磁粉探伤中磁场纬度的概念,并根据磁场纬度把磁场划分为一维磁场、二维磁场和三维磁场。结合这三种磁场的形成原理,讨论了磁粉探伤中磁场的各种形式,并详细介绍了其产生的方法及应用特点。各种磁场类型都有其检测优势,充分利用磁场类型的选择,可以提高磁粉探伤效率并避免缺陷漏检。

逆向装配工艺方法在航天器机构装配中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62

戴广永 冯利明 李晓峰 孟庆昕 焦云雷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着陆器转移机构是实现巡视探测器从着陆器向月面转移的重要机构。介绍了在转移机构总装过程中,通过采用逆向装配的工艺方法解决了产品结构设计复杂、装配操作难度大、装配精度不易保证等问题,实现了转移机构的精密装配,保证了装配关键环节的质量,积累了丰富的装配经验,形成了稳定成熟的装配装调方法。

“掌上武学”平台(APP)系统开发与实现研究 下载:76 浏览:492

刘明洋 李文豪 张淑媛 李晓红 《中国体育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质性研究等对武术文化进行分类与梳理,基于系统设计的研究法以及快速定型法,结合武术文化的特点,以APP为技术支撑,对"掌上武学"平台(APP)进行开发,探讨其核心模块与实现技术,并对可用性进行测试与优化,构建新的武术传播交互平台,促进用户习武个性化,深度推广中国武术。

部分相干光的相干性参数简易测量方法 下载:97 浏览:486

姜笑攸 戴晨 尹亚玲 李晓云 郭超修 《物理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基于旋转的有机薄膜制作的相干衰减器产生部分相干光源,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进行拓展,采集部分相干光的光斑图样和干涉条纹图样,利用计算机程序处理图像,实现了对部分相干光的相干度和相干长度的快速测量。

尾矿库溃坝及尾矿泄漏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下载:60 浏览:452

张家荣1 刘建林2 李晓刚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4期

摘要:
利用文献研究法、数量研究法,分别从国内外尾矿库研究现状、尾矿库的危害、尾矿库溃坝以及尾矿泄漏事故发生路径和成因分析、尾矿库事故预防措施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尾矿库溃坝及尾矿泄漏的路径及原因是多方面的;坚持科学规范管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定科学、针对性强的、可操作性强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尾矿库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一种脱模剂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壳体绝热材料成型中的应用 下载:35 浏览:230

张宁1 耿志刚1 李聪1 张云2 刘峥1 张新航1 祁本利1 李晓奋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分析了不同脱模剂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壳体绝热材料成型中的脱模效果,结果表明:8421A脱模剂的质量分数为15%时,表面张力值为22.3mN/m,脱模次数最大,效果最佳。按照工艺方法处理后,用于长径比为18的绝热材料成型中可循环使用9次,且制备的产品合格率达100%,性能满足设计需求。此种脱模剂应用于其它大长径比产品中,脱模效果也尤为显著。

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的化学组成、来源和生成机制 下载:28 浏览:330

王玉珏1 胡敏1,2 李晓1 徐楠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BrC)在近紫外波段具有强吸光性,并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被广泛关注。BrC组成、来源、演变和光学性质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气候模型估算气溶胶辐射强迫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中BrC的化学组成、来源和生成机制,聚焦分子水平上BrC组成、二次生成机制和吸光间的关联。大气颗粒物中BrC的主要类别包括有机溶剂(甲醇)提取的碳质组分、水溶性有机碳及类腐殖质;分子水平上,硝基芳香烃和含氮杂环有机物是BrC的主要发色团。BrC的来源包括生物质等不完全燃烧一次排放和挥发性有机物氧化二次生成;二次生成途径主要包括人为源芳香烃氧化生成硝基芳香烃等含氮组分、羰基化合物与铵/胺反应生成含氮杂环组分或低聚物。前体物和反应条件影响二次生成BrC的组成和吸光性质; BrC在大气传输过程中还会发生"光漂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识别和阐明BrC的发色团、二次生成机制及其演变过程是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的化学组成、来源和生成机制 下载:29 浏览:331

王玉珏1 胡敏1,2 李晓1 徐楠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BrC)在近紫外波段具有强吸光性,并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被广泛关注。BrC组成、来源、演变和光学性质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气候模型估算气溶胶辐射强迫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中BrC的化学组成、来源和生成机制,聚焦分子水平上BrC组成、二次生成机制和吸光间的关联。大气颗粒物中BrC的主要类别包括有机溶剂(甲醇)提取的碳质组分、水溶性有机碳及类腐殖质;分子水平上,硝基芳香烃和含氮杂环有机物是BrC的主要发色团。BrC的来源包括生物质等不完全燃烧一次排放和挥发性有机物氧化二次生成;二次生成途径主要包括人为源芳香烃氧化生成硝基芳香烃等含氮组分、羰基化合物与铵/胺反应生成含氮杂环组分或低聚物。前体物和反应条件影响二次生成BrC的组成和吸光性质; BrC在大气传输过程中还会发生"光漂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识别和阐明BrC的发色团、二次生成机制及其演变过程是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含硅功能化聚烯烃:合成及应用 下载:30 浏览:309

张勇杰1 樊明帅1 李晓佩2 李化毅3 王书唯1 祝文亲4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聚烯烃功能化改性是获得高性价比新材料的有效途径。含硅功能化聚烯烃(SFPO)是聚烯烃分子结构中含有机硅功能基团或有机硅聚合物链段的一类功能化聚烯烃的统称。由于有机硅功能基团及有机硅聚合物特殊的理化性质,SFPO通常具有丰富反应性或优异性能,成为一类有代表性的功能化聚烯烃。SFPO可以作为反应性中间体,用于制备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功能化聚烯烃(如星型聚合物、梳型聚合物、接枝共聚物)或聚烯烃共价键接枝改性纳米材料; SFPO还可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如增容剂、加工助剂,表面改性剂),用于开发聚烯烃新材料。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含硅功能化聚烯烃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本文旨在对相关工作进行系统总结,以期引起同行注意并促进相关研究深入发展。

中国的城乡经济关系:逻辑、演进、问题与对策 下载:65 浏览:364

孙健夫1 李晓鹏2 温彩璇3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分析城乡经济关系应该秉持两种思维:其一是系统与结构的思维;其二是历史与演进的思维。中国城乡经济关系随着经济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其特征演变的基本表现为城乡(在内容上与空间分布上)由局部低水平互动向整体高水平互动演变,城乡经济功能的差异性、互补性与协同性逐渐增强。中国现阶段城乡经济关系存在的问题是:城乡统一、高效、公平的产品与要素市场尚未形成,城乡空间经济布局协调性差,政府可支配的资源在城乡及不同层级城镇之间分配不均衡,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现代化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基于便携拉曼光谱仪和双层纸芯片的头发皮质醇超高灵敏检测 下载:59 浏览:421

高志刚1 郑婷婷1 邓九1 李晓瑞1 曲玥阳1 陆瑶2 刘婷娇3 罗勇1 赵伟杰1 林炳承1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人头发中的皮质醇是反映现代人长期精神压力累积的主要临床标记物.建立了一种人发皮质醇的超高灵敏检测方法.方法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分析和双层纸芯片.纸芯片的第一层用于滤除人发提取液中的头发残渣(样品前处理),第二层用于实施竞争性免疫反应和拉曼检测.固定在纸表面的皮质醇抗原和游离的头发皮质醇竞争结合能产生拉曼信号的皮质醇单克隆抗体,通过检测结合在纸表面的皮质醇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拉曼信号进行游离头发皮质醇的定量.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上,皮质醇抗体的拉曼信号经过优化,方法的检测限可以达到1 pg/mL,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8.38%(n=6).进行了两例实际样品检测,液质检测结果分别为0.771和0.153 ng/mL,本方法检测结果分别为0.63和0.247 ng/mL,两种方案的结果在一个数量级,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利用此方法,一块芯片可以同时测定48个样品,专属性和准确性很好,特别适合于人群精神压力的普查.

锡基钙钛矿太阳电池光吸收材料 下载:64 浏览:417

李晓茵 周传聪 王英华 丁菲菲 周华伟 张宪玺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钙钛矿太阳电池以其优异的光吸收特性、载流子传输能力以及简单的制备工艺,成为太阳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高效、无污染、低成本一直是太阳电池领域追求的目标。然而,传统钙钛矿太阳电池由于其光吸收材料中含重金属元素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从而限制了此类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进一步商业化应用。基于此,科学家们都在致力于寻找新的无铅钙钛矿材料。在众多无铅钙钛矿材料中,锡基钙钛矿材料由于其相对较小的毒性、合适的带隙以及相应器件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等优点,成为最有希望应用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替代材料。然而,锡基钙钛矿太阳电池也存在一些弱点,其能量转换效率和器件稳定性相较于铅基钙钛矿太阳电池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器件制备过程中对空气十分敏感。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锡基钙钛矿材料及器件性能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地研究势在必行。文章分类介绍了各类锡基钙钛矿材料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包括有机-无机杂化锡基钙钛矿材料,锡铅混合钙钛矿材料和全无机锡基钙钛矿材料,综述了锡基钙钛矿材料及其相应器件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讨论了影响器件性能的各项因素,最后对锡基钙钛矿太阳电池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