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同轴电缆电容感测式水位传感器设计 下载:388 浏览:418

薛瑄1 王宇1 王东1 张红娟2 高妍2 靳宝全1 《传感器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针对传统水位传感器在恶劣水质条件下存在可靠性不高、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同轴电缆电容式水位测量方法,以特殊构造同轴电缆作为传感敏感元件,研究其将水位转为电容参数的传感机理,采用PCAP01电容数字转换方案,运用拟合与水位标定算法,设计了同轴电缆电容感测式水位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在0.1~1 m水位范围内的测量精度可达0.01 m,稳定性良好,可应用于恶劣水质环境下的水位测量。

电力电缆的故障分析及检测方法 下载:57 浏览:355

王键 《电路系统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加强对电力电缆的故障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整个电网安全运行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分析电力电缆故障中常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同时还介绍了常用的电力电缆故障检测步骤和探测技术。

核电厂封闭空间横向多层电缆燃烧纵向温度分布特征研究 下载:30 浏览:250

王煜宏1 祝赫1 黄咸家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核电厂横向多层电缆火灾危害性,研究封闭空间内电缆燃烧产生的室内温度分布特征及热烟气层温度预测模型。基于2种典型的电缆布置,在封闭空间进行了横向3层电缆燃烧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横向多层电缆燃烧产生的热烟气层温度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基于室内中心纵向温度分布,可将室内电缆燃烧产生的热环境分为底层冷空气层、中层热烟气层和顶层顶棚射流层。采用封闭空间内非稳态温度预测模型,对横向多层电缆桥架电缆火灾的热烟气层温度进行预测。通过比较模型预测结果和热烟气层温度实验测量值可以得到:该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封闭空间内热烟气层温度的最大值,相对误差小于1%;由于模型低估了火灾衰减阶段的温度发展,导致该模型预测整个温度发展的全局误差在16.3%~27.8%之间。

长电缆传输中的变步长自适应噪声对消算法 下载:10 浏览:402

梁喆1,2 郑晶2 欧阳名三1 丁冠从1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数字信号在长电缆中传输时,电缆芯线之间会存在串扰,电缆上会存在回波以及噪声干扰,严重的时候传输信号能量和噪声能量在一个数量级上,导致信号传输时的误码率增加。为了降低传输误码率,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自适应噪声对消算法,算法迭代的过程中采用误差信号的瞬时能量和输入信号能量的比率作为自适应噪声对消算法的自适应反馈量,并通过比率的加权均值来控制步长的更新,从而消除噪声和回波对算法迭代过程的累积影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的传输环境中,改进算法仍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小的稳态误差,使得数据通信能够保持较高的通信速率。

三维设计软件在卫星电缆网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89 浏览:412

王欢 陈茂胜 戴路 孔林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当前商业卫星研发中存在的周期、成本和装配等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缆网三维建模方法,此方法将电缆网的研发和卫星装配有效结合起来。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应用缩短了卫星研制周期,提高了卫星线束长度精度、装配效率以及卫星电缆网的质量估算精度等。实现了商业卫星电缆网的三维快速协同设计。

高压输电线缆增加敷设段长研究 下载:13 浏览:163

高飞1 黄磊2 张蕾1 张瑞永2 刘静3 吴述关2 《电气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传统高压单芯电缆设计分段长度偏短,导致电缆接头数量急剧增加,造成接头价格昂贵,工程投资随之上升,电缆运行的故障概率也相应提高,增大单段长度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和护套环流进行计算研究,推算出最大可能的敷设段长。使用解析公式和仿真计算两种方法,对220kV输电线缆在不同的接地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下的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进行计算,给出了可行的最大敷设段长,并对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负载不平衡或段长不平衡对护套环流的影响,对段长增加后不平衡负载或段长时的护套环流进行了仿真计算,提出最大敷设段长的选取还应考虑不平衡状态下的护套环流是否超限。

电缆隧道架空式巡检机器人行走机构研究与应用 下载:21 浏览:176

黄双得1 周仿荣2 普凯1 王韬1 《电气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电缆隧道建设的普及,架空式巡检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证巡检机器人安全稳定行走,针对电缆隧道特点,设计了一种架空式巡检机器人行走结构。首先,详细阐述机器人行走机构的整体结构;其次,对行走机构的驱动力、爬坡能力和最小转弯半径等相关参数进行研究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机器人测试实验,验证了所设计行走机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基于样条曲线法的柔性电缆长度设计 下载:76 浏览:161

于磊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电缆设计好坏逐渐成为复杂机电产品装配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大变形特性,在布线设计中极易造成电缆长度设计的不合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条曲线拟合思想的电缆长度快速设计方法。首先基于电气连接图给出的电缆布线关键点位置信息,结合三次多项式样条曲线拟合方法建立电缆中心线的形态。然后,结合弧长积分和梯形数值积分方法,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开发了电缆长度积分模块。最后,以一电缆束布置为案例,验证了电缆长度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缆长度设计方法简单有效,为电缆的数字化设计与装配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发热电缆布设方式对桥面融冰化雪的影响分析 下载:84 浏览:400

高明明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文章基于江苏徐州地区温度气候状况,利用ABAQUS建立以发热电缆为电加热介质的桥面温度场数值模型,研究了发热电缆融冰化雪工程中发热电缆布设方式对冬季桥面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桥面的温度场分布和桥面升温时间受发热电缆的线功率、布设深度和布设间距影响较大;发热电缆周围温度梯度较大,增加发热电缆的线功率、减小布设深度和布设间距,可以加快桥面升温速度,从而提高融冰化雪效率。通过对融冰化雪效率、效果、经济性和施工便捷性的综合考虑,建议发热电缆布设的线功率采用28 W/m,布设深度为10 cm,布设间距为10 cm。

一种适用于固体发动机穿舱电缆的设计和制造方法 下载:34 浏览:233

杨健1 李宇翔2 赵国清2 张晨曦2 李健2 《电气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主要结合固体发动机穿舱电缆在飞行器上的应用需求,对飞行器发动机穿舱电缆的设计和制造方法进行研究总结。给出了基于机器编织技术的固体发动机穿舱电缆设计制造技术途径及试验验证情况,证明该种穿舱电缆的设计制造满足使用需求。

直流XLPE电缆泄漏电流的测试与分析 下载:37 浏览:236

张静1,2 王伟1,2 刘正阳1,2 刘梦娜1,2 《电气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目前,国内外直流电缆工程及制造技术空前发展,而直流XLPE电缆运行情况、故障特征及劣化规律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泄漏电流是电缆绝缘状态的重要表征手段。搭建了直流XLPE电缆泄漏电流检测实验平台,设计并制造了XLPE电缆绝缘划痕缺陷模型,研究了其电场畸变特性及不同电压幅值、不同电压极性及测试时间下泄漏电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运行电压下,通过对比正常状态与缺陷状态的泄漏电流值,可有效区分电缆的状态,且泄漏电流随外施电压升高变化显著,在相同的缺陷模型及电压下,负极性泄漏电流比正极性高,绝缘含有划痕缺陷时的泄漏电流存在衰减趋势。研究验证了运行条件下通过泄漏电流带电检测直流电缆状态的可行性,对电缆现场状态检测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高压电缆接头压接缺陷下复合材料界面温度和应力变化规律的有限元计算 下载:36 浏览:251

梁振1 彭杰2 刘真1 钟淼龙1 孙浩天1 杨鑫1 《电气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目前针对高压电缆接头压接缺陷故障发展机制主要从接触电阻过大进而引起过热的角度展开,少有加入应力耦合。然而,高压电缆接头的故障发展涉及到电-热-应力场相互耦合的复杂过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220 kV高压电缆接头压接缺陷下的电-热-应力耦合模型,基于该模型主要研究了电缆接头压接缺陷等工况下复合材料界面温度和应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电缆接头的温度和应力都随接触系数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正常运行时,复合材料界面上的温度和应力均发生了二次畸变,其中应力畸变最明显,复合界面上靠近压接管处的应力值增长了63倍。结合220 kV高压电缆接头故障实例统计,认为压接缺陷引发复合材料界面应力的二次畸变是造成接头故障的重要原因。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接头复合材料界面温度和应力随负荷电流和接触系数变化的多元拟合函数,可为存在压接缺陷故障评估提供经验参考。该研究对指导电缆接头的施工工艺改良和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10kV电缆超低频介质损耗检测技术应用 下载:46 浏览:298

张家午1 杨军亭1 刘兴瑞2 张玉1 《电气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阐述了10kV电缆超低频介质损耗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对一条10kV电缆开展了超低频介质损耗测试,发现介质损耗超标,找出介质损耗超标的原因,对有问题电缆接头进行解体分析,为电缆超低频介质损耗检测的应用提供参考。

电缆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在东北电网的应用分析 下载:76 浏览:501

宋云峰1 王健2 邵新炜1 胡佳文1 才超1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首次利用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检测东北地区在运高压电缆线路内部缺陷并进行解剖验证。在66 kV华裕右线电缆的局部放电检测中发现2号接头存在局部放电,定位信号来自A相接头。根据测试结果,对2号A相接头进行更换,对接头进行解剖,发现接头内部存在明显放电痕迹。此案例证明,局部放电检测设备能够检测运行电缆中存在的放电缺陷,是一种有效的检出手段。

输电电缆引线端子过热故障分析 下载:80 浏览:493

刘作鹏 文鹏 陈海雷 董懿锋 吴琼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城市发展过程中,电力电缆凭借其节约地上空间的优势,大量输电架空线路迁改为输电电缆。目前,随着输电电缆的大量投运,引线端子也大量应用,引线端子是电缆户外终端与架空线路引下线之间的连接金具。引线端子过热现象已成为威胁输电电缆安全运行的常见缺陷之一,根据输电电缆运维和检修实际,对引线端子几种不同结构和过热现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减少引线端子过热发生的措施。

基于行波测距技术的电缆故障定位的应用 下载:70 浏览:490

王国昊 姜玉林 宋云峰 郭尧 文鹏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高压电缆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高压电缆发生重大故障,会导致城市区域大面积停电,将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电缆所采用的离线故障排查技术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基于电缆故障产生暂态行波的原理,通过双端测距技术实时获取电缆故障点位置,解决了当前离线故障定位方法对于GIS终端、T接电缆线路定位时间长、定位复杂的难题。

基于现场交接试验的高压电缆交流耐压及局放技术应用 下载:21 浏览:363

文鑫 《低碳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高压电缆长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电缆对地电容也逐渐扩大,这样一来就对电缆交接耐压试验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容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交流耐压试验侧重于关注电缆整体是否可以满足试验电压的基本要求,而忽视了对试验阶段电缆可能出现的局部破坏和损伤进行监测,此时交流耐压试验有可能遗漏电缆内部局部放电缺陷,从而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注重对高压电缆交流耐压及局放技术的研究。

电缆电弧故障仿真及试验研究 下载:84 浏览:466

何婧宇1 张文海2 肖先勇1 《电气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电缆电弧故障的仿真和试验对研究有效、可靠的电弧故障检测方法有重要作用。首先对现有的电弧故障模型和特点进行了介绍,根据电缆物理结构特征,提出了适用于电缆电弧故障的仿真分析模型,并介绍了在PSCAD/EMTDC中的实现方法。同时,搭建电缆电弧故障物理试验平台,对电缆电弧故障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了电缆电弧故障的特征,为研究电缆电弧故障检测方法奠定了重要理论和试验基础。

海底电缆敷设三维交互式仿真培训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载:97 浏览:503

卢志飞1,2 汪洋1,2 孙璐1 袁新星3 张秋实4 林晓波1 《电气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海底电缆敷设施工业务培训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海底电缆敷设三维交互式仿真培训系统方案,充分利用Unity3D引擎优势,搭建了海缆敷设三维动态仿真平台,建立了海缆敷设仿真培训所需的工具模型库、人物模型库及三维场景库,实现了仿真教学、操作训练与考核评价等培训功能。基于HTC虚拟现实设备,开发实现了设备仿真操作、漫游行走等人机交互功能,增强了用户体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规范海底电缆敷设施工流程,还有效指导海缆敷设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为海缆线路管理及运维人员全维度掌握海底电缆运维技术提供理论与作业培训平台。

时效工艺对Al-Mg-Si合金导线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505

杨莉1 陆冠华1 康跃华1 王顺成1 翟元辉2 张志敏2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采用连铸连轧和拉拔工艺制备Al-0.8Mg-0.7Si合金导线,利用直流双臂电桥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工艺对Al-0.8Mg-0.7Si合金导线抗拉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时效时间延长,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提高,导电率下降.当自然时效192h时,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318MPa,导电率为52.5%IACS.随着人工时效时间延长,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提高.在175℃人工时效8h时,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330 MPa,导电率为55.6%IACS.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