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生产性服务资源集聚模式会影响制造业资本回报率吗? 下载:47 浏览:401

刘慧1 杨君1 吴应宇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文章在测算出生产性服务资源三类集聚程度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首次深入剖析集聚模式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从时间异质性和距离异质性视角刻画上述机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首先,生产性服务资源自身集聚及其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有助于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提升,生产性服务资源与农业的协同集聚则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产生负向冲击,这一负向冲击主要产生于2012年后;其次,虽然生产性服务资源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力大于生产性服务资源自身集聚,但生产性服务资源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正向作用的显著性上限为300公里,地理距离对生产性服务资源自身集聚正向效应的制约力则不显著;最后,就业密集度、人力资本深化和生产率提升均有助于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提升,研发投入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力不显著,中国制造业资本回报率持续提升还有赖于劳动者技能提升和技术进步。

中国省域金融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45 浏览:441

陈俊杰1 刘伟2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金融业呈现显著空间关联特征。本文基于2012年至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区位熵作为描述地区金融集聚特征指标,通过计算Moran's I指数刻画我国金融集聚程度,并选取环境重视度、地区创新、开放程度、经济增长等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SEM模型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基础上引入往期变量建立SLM模型,对金融集聚现象的趋势进行分析。实证发现,我国金融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金融集聚现象日趋明显,环境重视度、地区经济开放程度对我国金融集聚有正向影响,地区创新、经济增长对金融集聚现象有负效应。

众创空间集聚的连续距离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42 浏览:400

陈锦其1,2 徐蔼婷1 李金昌3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基于253家浙江省众创空间的微观数据,文章在运用连续距离的测度方法测算众创空间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众创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众创空间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分布在杭州和宁波市辖区,选址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回归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均对众创空间的地理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尽管不能直接促进众创空间的集聚,政策引导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较显著的互补效应。据此,文章从培育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县域尺度下安徽省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 下载:87 浏览:490

杨周 杨兴柱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县域尺度,综合利用区位商和空间自相关方法,从区域类型和行业构成对安徽省103个县(市、区)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并表现出核心-边缘的集聚特征,皖南山区呈现单核结构,沿江地区呈现"链状式"集聚,皖中地区呈现主次集聚中心,皖北地区呈现"四足鼎立"格局;三大类别服务业除公共性服务业在皖南山区的集聚地位被黄山区取代,其空间集聚特征与现代服务业总体上一致;10个现代服务行业主要形成以黄山市区、芜湖市区、合肥市区、蚌埠市区为中心的四大集聚地。

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业碳排放关系研究 下载:86 浏览:497

杨亚萍 甘畅 张淑文 王凯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与旅游业碳排放量的测算结果,科学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探讨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揭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对其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在时序上呈波动上升态势,在空间格局上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省际差异显著;其中,下游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2)长江经济带旅游业CO2排放量由2001年的142×104t抬升到2015年的443×104t,下游地区旅游业CO2排放占据长江经济带CO2排放量的主导地位;(3)随着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逐渐增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CO2排放总量出现"倒U型"特征。

基于集聚度的我国卫生监督员公平性分析 下载:86 浏览:499

郭丽芳 田庆丰 马兰 李越 李颖菲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卫生监督员配置公平性,为政府合理配置卫生监督员,提升配置公平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集聚度概念,从地理、人口和经济水平三个层面评价我国31个省份卫生监督员的横向和纵向公平性。结果我国各省份卫生监督员集聚度结果差异明显,上海最高为26.212,西藏最低为0.003。东部地区卫生监督员集聚度在3.15~3.35之间,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从人口和经济水平配置结果来看,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员集聚度差值均大于0,东部地区则小于0。结论我国卫生监督员总量不足,按地理分布公平性差异较为明显,按人口和经济水平分布公平性总体较差。应兼顾多种因素,加强宏观调控,提升卫生监督员配置公平性。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人才集聚机制研究 下载:73 浏览:502

蔺洪全1 豆宁1 张金柱2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和"双一流"战略的推进,国内城市间"人才争夺战"日益升级,高校人才争夺进入"白热化"。大数据时代,催生了人才集聚观念、策略及方式的大变革,充分认识大数据对人才集聚机制的影响,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才集聚机制战略转型,按需谋划、精准引才、优化师资,成为高校人才集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主要存在思想认识和准备不足,数据管理人才紧缺;数据资源收集手段落后,信息资料不完备;国际人才大数据平台建设滞后,人才国际化流动与共享不足等。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集聚机制的变革与创新,要基于大数据构建人才集聚科学决策机制、完善引进机制、优化数据分析系统、建立杰出人才预测与培养机制、创新人才服务与保障机制。

双重政府博弈下的大国海洋产业集聚: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下载:42 浏览:361

纪玉俊1 冯阔2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海洋产业集聚是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地区海洋产业集聚优势与政府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基于大国的经济分权特征,通过构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对我国双重政府博弈下的区域海洋产业集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在经济利益与政治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博弈使得地区之间海洋产业集聚难以实现合意性,从而导致资源环境条件恶化,发展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尽管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可以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海洋产业集聚度最优,但需要满足完备的信息传递机制、长期充裕的财政投入等苛刻条件。因此,产业集聚视角下的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激励机制,加强综合管理与调控,通过集聚实现区域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内科首诊确诊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下载:516 浏览:4994

李芳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内科首诊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缩短诊断时间,提高首诊确诊率。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8例内科首诊并经过后期诊治证实为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异位妊娠患者到内科就诊者均无明确停经史,表现腹痛、恶心、腹泻、头晕、乏力等内科常见症状,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的体格检查、合理利用辅助检查,首诊就能确诊异位妊娠,诊断时间30~100min,平均为50min。结论 内科医生只要提高异位妊娠警惕性,就能及早确诊异位妊娠。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安徽经济的影响分析 下载:260 浏览:2488

高雅楠 彭爱群 方芳 《中国经济》 2022年10期

摘要:
产业集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特别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安徽省高技术产业稳中求进,在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和安徽经济的关系。本文主要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含义及一般特征出发,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安徽经济的促进效应,并提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实现安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数字技术发展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下载:68 浏览:1025

姜珮 《中国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服务业,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水平和多样化集聚水平都有所提升,并且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背景下两者有着显著差异。数字技术通过促进信息流通与透明度、强化专业分工与协同、降低交易成本与提高规模效益等方式,推动了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同时,数字技术通过打破行业界限与促进跨界融合、提高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促进知识溢出与创新等方式促进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从区域和行业来看,发达地区与城市地区,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与知识密集型行业,数字技术有力推动服务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皋城市人口集聚路径 下载:110 浏览:1806

毛东进 《中国城镇》 2024年8期

摘要:
城市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人口、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如何在各级各类城市的人口人才争夺战中杀出重围,这是县级城市必须正视的课题。当前,面对着高能级城市的吸虹、同等级城市的竞争,如皋在人口人才工作上既面对着严峻的挑战,也有诸多独特的发展机遇。本课题立足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如皋,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人才流动、人口集聚规律,从做强实体产业固本强基、用足人才政策筑巢引凤、降低准入成本友好亲民、提升城市能级宜居宜业、做强高等教育协同互补、用好生育政策生生不息六个方面展开研究。

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的综述研究 下载:193 浏览:1928

陈泽侠 《中国体育科学》 2022年5期

摘要:
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对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体育产业集聚的度量、分析以及产业集聚对经济的影响对文献进行梳理。并结合长三角地区实际情况给出政策建议,为合理规划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我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 下载:114 浏览:814

吴颖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近几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逆全球趋势的出现,对原有的经济体系和政策都产生了冲击,经济运行模式可能步入新常态、新的阶段。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之一,金融业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金融资源在地区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基于金融集聚理论的文献综述 下载:114 浏览:845

张俊鑫 《金融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金融业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责任,但同时也面临着金融结构不均衡、金融风险不断积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金融业难题、推进金融资源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支持我国科技创新企业展开更多科创活动,已成为当前亟需面对的挑战。金融集聚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形式,代表着金融产业在空间上的特定结构。金融集聚区通常是由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创业企业等相关机构组成的地域经济区域。随着金融发展,金融资源的流动性逐渐增强,金融集聚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数字经济促进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协同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下载:73 浏览:897

​李源源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经济如何促进产业集聚以及与区域经济韧性的协同发展。文章首先界定了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继而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在推动产业集聚和增强区域经济韧性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和数字平台通过提高企业间的协同作用和优化资源配置,有效促进了产业集聚区的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此外,强健的数字基础设施对于增强区域经济的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和加快经济复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也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特别是探索不同产业集聚类型和新兴数字技术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潜力。通过深入分析,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如何利用数字经济工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见解。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