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探究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合并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对HCT、PAR的影响 下载:231 浏览:3026

张鹏1 杜晓霞1 贾景2 梁瑞景3 梁瑞凯4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班对于糖尿病合并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HCT、PAR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经过随机组合后分为两组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即对照组采用麝香保心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采用替罗非班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治疗周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HCT、PAR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相关临床疗效以及HCT、PAR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班对于糖尿病合并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HCT、PAR相关指标具有较为显著的改善作用,适用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肿瘤内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 下载:85 浏览:896

周晨 《肿瘤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固、使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本文系统综述了肿瘤内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危因素,并详细探讨了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肿瘤内科患者VTE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疾病本身、化疗药物、活动受限等。为降低VTE风险,需采取综合预防策略,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生活方式调整等。同时,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通过探讨VTE的防治措施及护理要点,以期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VTE的防治意识,规范护理质量。

预防性护理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1131

杜雨萌 《肿瘤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 探究预防护理措施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便利抽取2019-2020年到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然后在术后7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 相对比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恢复明显(P<0.05)。结论 将预防性护理应用于术后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促进术后的凝血功能恢复,促进正常的血液循环,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防治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165 浏览:1692

郭玲玲 《肿瘤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血栓防治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22-01-01至2022-12-31间纳入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围术期静脉血栓防治,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10%(3/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静脉血栓分级护理,能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推广。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 下载:159 浏览:1778

刘湘君 《肿瘤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用于宫颈癌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0年3月-2023年3月本科接诊宫颈癌根治术病人(n=100)。试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试验组发生率低至2.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4.0%,相比较下,试验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用医护一体化护理,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

苏州市某医疗机构VTE防治策略研究报道 下载:97 浏览:1048

唐崇镜 汪馨怡 李守龙 李甘 江永吉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它已成为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本文主要阐述了苏州某医疗机构在开展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VTE防治管理组织架构、梳理流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加强院内培训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等。目前,该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提高了VTE风险评估比率和出血风险评估比率,以及降低了VTE发生比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首页填写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收费条目、VTE中高风险人群及患者的院后随访管理有待提升等。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下载:234 浏览:2961

肖洁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 针对性探究为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用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在院进行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69例病患随机分两组,35例参照组继续用常规护理,34例观察组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为并发症较少的一组,参照组略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力度比常规护理大,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后更安全,护理质量高,应推广。

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探讨 下载:55 浏览:560

单梦蕾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方法中心医院收入的118例患者均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进行病症干预,入组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分组方式以随机双盲方式开展,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实验组,n=59)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59)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静脉流速及静脉血栓直径的静脉血流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

偏瘫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 下载:51 浏览:556

尹雪燕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脑梗塞偏瘫患者护理中以早期康复运动护理进行干预,对预防其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干预意义。方法:试验者是2019.01至2021.12在医院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5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组,将25例接受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观察组,病例数共25例,干预措施为早期康复运动护理,比对恢复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肌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液流速峰值及静脉血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以早期康复运动护理施护,有利于改善患者肌力及运动功能,增强其自理能力的同时,还能起到改善患者下肢凝血状态与血液循环作用,对促进患者康复及增加其满意度起着积极意义,临床借鉴意义较高。

医护协作模式在预防胃肠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下载:63 浏览:567

邬利容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医护协作模式在预防胃肠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0名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另外选取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0名纳入实验组,采用医护协作模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手术前D-二聚体浓度,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为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6.250±1.049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8.175±1.2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满意度为4.5±0.871,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3.225±1.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护协作模式可有效降低胃肠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

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下载:51 浏览:553

李映芬 刘德萍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间脑梗死老年患者88例,按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不同干预的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8天和15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下载:290 浏览:3069

郝艳艳 解锡华 赵琳琳 陈艳华 苑丽娟 《肿瘤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在4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为中宫颈癌、19患者为子宫内膜癌、12例卵巢癌患者、2例输卵管恶性肿瘤患者,对正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结果:采用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4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并没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结论:采用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的概率,还减轻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290 浏览:3071

杨文侠 《肿瘤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在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其对预防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52例在我院接受肝胆胰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运用随机均分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人数各为26例。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其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低,发生率差异有(p<0.05);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护理后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时,运用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价值大。

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及护理 下载:294 浏览:2998

杨晓梅 《肿瘤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以及护理对策。方法:以8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加强防治,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结果:8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比5.68%,其中2例右侧、3例左侧。结论:临床加强防治并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护理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下载:172 浏览:1752

雷明珠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研究样本用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康复护理,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更好(P<0.05)。结论:康复护理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存在积极影响,在预防的同时,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功能改善与满意度提升,实现治疗时间与费用节约,应用价值显著。

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载:278 浏览:3016

马素永 《肿瘤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处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通过超声监测PICC置管术后的血液肿瘤患者209例,静脉血栓发生共31例,分析PICC置管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及血栓形成后的处理方法。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穿刺血管选择、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置管次数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后,要及时予以抗凝溶栓处理,减少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局部热敷或使用消肿祛瘀的药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静吸复合麻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下载:135 浏览:1561

孙龙 马少军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静息复合麻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为对象,均采用静息复合麻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发生组和非发生组。查阅两组资料,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8例患者23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47%。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表明:年龄、D-D值、血小板水平、合并糖尿病、术后物理抗凝治疗、术后卧床时间均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静息复合麻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根据可控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巩固手术效果。

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下载:121 浏览:1543

李古月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剖宫产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踝泵运动,观察组实施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凝血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凝血指标水平,降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

预见性护理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 下载:131 浏览:1547

王春虹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对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接收的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86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试验组使用预防性护理的方式。对比满意度、生活质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满意度(93.02%)、生活质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30%)等较参照组更优,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当把预见性护理应用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身上时,提升护理的质量,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满足患者的护理效果,实现提升满意度的目标,适合临床推广。

全程护理模式在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 下载:123 浏览:1540

周倩文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护理中,全程护理模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方法:2022年02月-2023年01月,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我院5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分为两组,选择其中25例实施常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剩余25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模式,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对不同护理实施后患者住院时间、凝血指标状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研究组凝血指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学数据分析有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低于研究组,两组分析差异大,对比有意义(P<0.05);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数据较高,P<0.05,提示该指标分析结果有意义。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具有积极意义,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价值高,可加以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