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下载:62 浏览:682

赵作为 《新闻传播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从2018年起,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引领,坚持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为导向,在专业课程中传授学生正确的新闻观、舆论观。在具体实践中,要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具体课程实践入手,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课程思政具体实践为例,探讨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融媒体时代新闻学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探索 -----以NMZU新传坊公众号为例 下载:124 浏览:1254

赵作为 陈喆 王良玉 《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需求倒逼高校新闻学专业进行锐意改革,加强学生融媒体作品生产能力的培养,在校内打造专业实践育人体系。其中,微信公众平台成为近年来各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校内实践的有效平台。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微信公众平台“NMZU新传坊”公众号近一年的实践为切入点,探索融媒体时代新闻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以期给国内同类型高校以启发作用。

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下载:205 浏览:2380

唐迎 《中国新闻传播》 2023年5期

摘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线上线下双融教学模式渗透到各学段、学科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将混合式教学融入新闻传播学中后,尽管优化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但因部分教师缺乏线上教学经验,学生自控能力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混合式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本文对新闻传播学混合式教学中的不足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路径,以期全面赋能混合式教学。

高校新闻传播学课堂互动的构建与优化 下载:133 浏览:1397

唐迎 《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并在该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实际操作技能显得尤为必要。经过深入的研究,本文揭示出当今课堂互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达到更好的课堂互动的效果。

短视频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影响力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下载:215 浏览:2682

高渊 魏子复 《中国新闻传播》 2022年5期

摘要:
本文以短视频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征为基点,探究两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存在的联系。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发现,短视频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媒体通过短视频平台对公众进行议程设置,公众对媒体发布在短视频的疫情信息又带有“第三人效果”。至此本文浅析了以上两种现象,并对短视频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新闻传播学考研类辅导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以“拖鞋哥新传考研”为例 下载:254 浏览:2610

傅佳蕾 《中国新闻传播》 2022年5期

摘要:
从 13 年微信使用量猛增开始,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的内容创业竞相涌现。主打考研辅导类型的微信公众号在内容垂直领域独树一帜。根据国家研究生招生网披露的数据,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 377 万人,创历史新高。而在其中,新闻传播类考研的竞争尤为激烈,与此同时催生出的新闻传播学考研类辅导微信公众号数量也层出不穷。新传考研辅导的自媒体机构如此火热,其中的运营机制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来看,行业内并没有较为完整的关于新传考研辅导微信公众的研究报告,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出仅有一篇关于新传考研辅导自媒体的硕士毕业论文《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垂直自媒体内容模式现状及运营问题研究》,并结合搜多私域流量运营、内容经营、盈利模式等关键词得出的文章,来梳理出文章的思路。

融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体系的重构 下载:164 浏览:1653

唐迎 《新闻传播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媒介形式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发展到多种媒介融合状态,这也向新闻传播工作者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是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中坚力量。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需其刻不容缓地调整并重构教学体系,以此培养出复合型人才,辅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已经到来的融媒体时代。本文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和现状,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分析了架构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综艺节目的营销传播及广告行为分析----以《奇葩说6》为例 下载:103 浏览:1118

陈熳青 《当代市场营销》 2023年10期

摘要:
在《媒介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的第二章,詹金斯谈到了可口可乐2002年把产品植入《美国偶像》的案例,作为媒体融合的经典案例,该案例成了新媒体和旧媒体交汇点的能量的重大事件。那时营销的新范式开始寻求扩张消费者的情感、社会和智力方面的投资,以求达到塑造消费者模式的目标。在这种重塑品牌融合战略推广的过程中,作者詹金斯提到了情感经济学的概念,即当受众越来越难以打动之际,用情感最为消费者内容的突破口,于是在节目中产生了植入式广告,当消费者与节目产生联系时,也会潜在地增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联系。

融媒体环境下应用型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下载:175 浏览:1786

朱萍 《新闻传播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行业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并步入了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教育也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紧跟融媒体发展的步伐,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传媒人才。应用型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院系与教师都应当对新闻传播学教育的优化改革予以高度重视,以理论创新为基础,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新闻传播学教育充分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态势。

新型肺炎COVID-19期间纪录片的创作背景与传播效果 下载:402 浏览:4044

王明丽1 曹震2 《中国新闻传播》 2021年5期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媒介技术的革新,为媒介使用权的普及奠定了技术基础,进而促进了信息制作与传播技术的革新。丰富的信息制作工具和传播渠道使得社会信息的制作变得更加多元立体,社会信息的制作与传播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便捷。在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举国上下自觉居家隔离,但由于互联网世界不受地域空间的桎梏,在物理空间封闭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踊跃在网络世界,在此期间网民通过使用电子设备讲疫情期间的生活见闻记录下来并上传到互联网,这些网民自发性的记实性影像资料丰富了特殊时期网民们的居家文化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涌现出了较为优秀的战疫纪录片。这些记实性信息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战疫期间不同人物的现实生活状态,从不同角度进行切入表现战疫期间人们的真实生活状况更能够在传播过程中拉近镜头内外的距离引发共鸣而受到更多关注,产生了抚慰社会性心理创伤的传播效果。此外,针对疫情现状由媒体组织为主体制作推出的相关医疗题材纪录片,助推网络健康传播,塑造医生的正面形象等[1],也起到了减少社会割裂、推动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社会传播效果。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构和进路 下载:269 浏览:2707

张红利 《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大量产生的数据信息加快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而言,大数据的发展能够为一些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事实支撑,改善了原有的新闻传播中的瓶颈限制,对推动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基于新文科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教学研究 下载:75 浏览:864

李嘉雯1 李洪福2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高素培养质的实用型人才,让以往就业创业较为困难的文科学生,也能拥有与国家发展水平相当的就业职业技能与就业创业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世界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文科教育理念下,努力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社会市场上的实用性与复合型人才竞争力。这是未来文科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