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分析 下载:138 浏览:1491

李林佳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按不同干预措施分为两组,常规组(n=36例)与试验组(n=36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加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Krawiecka、SDSS、BPRS评分差异较小(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Krawiecka评分、SDSS评分、BPR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家属,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与护理时采取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喹硫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有效性分析 下载:141 浏览:1820

贾俊勇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究喹硫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应用在精神病分裂症患者中对其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7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19年2月起到2023年4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35例,接受喹硫平药物治疗)和参照组(35例,接受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药物治疗)。针对二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精神病症评分展开比较。结果:针对二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4.29%明显较参照组74.29%更高(p<0.05);针对二者精神病症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明显较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将喹硫平应用到精神病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45 浏览:1784

文泓琳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合适的10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50例使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量表与阴性量表分数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阳性量表与阴性量表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比较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下载:148 浏览:1913

陆艳花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比较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一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30例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为对照组,另外一组30例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记录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完成后,统计到观察组中1例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不明显,其他患者均得到较好治疗,占96.7%,在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可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为73.3%,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X²=6.3849;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幻觉、思维障碍、焦虑不安等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缓解,与对照组的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到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心悸、失眠、嗜睡等情况,对照组中出现不适症状的有10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利培酮和奥氮平治疗的效果均较好,可以及时改善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减轻身体不适的同时,奥氮平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此方案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虚拟现实技术下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399 浏览:3892

汪建军 宗丽平 刘倩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虚拟现实技术下社交技能训练后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从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普通精神科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纳入164例参与研究,时间范围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以随机信封法将以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有患者82例且男女混合,对照组实施常规社交技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虚拟技术下社交技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分值较之于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视为统计学差异(P<0.05)。②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分值更低,对照组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虚拟现实技术下社交技能训练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提升改善,阴性症状量表分值下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长期推行。

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新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倾向、社会功能的影响 下载:376 浏览:3853

武子煜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针对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新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倾向、社会功能方面的影响意义,做深入探究。方法:研究期限定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110例笔者院内新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分析对象,遵循“平衡序贯”分组原则进行组间划分;命名为甲组与乙组,针对甲组提出: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针对乙组提出:采用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而后实施比对。结果:干预过后,两组所获效果差异显著,乙组显优(P<0.05),有可比性。具体可见于: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社交能力、生活能力、卫生能力评分;自身攻击、言语攻击、物品攻击、对他人攻击方面评分;以及用药依从性方面表现。结论:就新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谈,在其临床护理方案的横向选择中,选取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优势性更强,效果更加理想。不仅患者暴力攻击性得到有效降低;社会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也得到了切实改善,还在用药依从性方面提高显著,故此,推荐引用。

虚拟现实技术下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377 浏览:3839

汪建军 宗丽平 刘倩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虚拟现实技术下社交技能训练后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从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普通精神科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纳入164例参与研究,时间范围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以随机信封法将以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有患者82例且男女混合,对照组实施常规社交技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虚拟技术下社交技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分值较之于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视为统计学差异(P<0.05)。②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量表分值更低,对照组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虚拟现实技术下社交技能训练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提升改善,阴性症状量表分值下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长期推行。

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改善作用研究 下载:181 浏览:2889

龚霞光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改善作用。方法: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取样56例,皆为2019.10-2021.01入院就诊,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n=29,试验组)和常规护理(n=27,参照组),观察病耻感变化,比较 SSMI-C、IPROS、HAMD评分。结果:比较护理后SSMI-C 评分 ,试验组病情掩饰(14.89±1.13)分,积极效应(11.19±1.63)分,歧视度(16.55±1.64)分,比参照组低。同时,试验组IPROS(33.14±2.80)分,HAMD(17.62±5.19)分,比参照组(36.03±2.78)、(21.36±4.78)分低,PSP评分皆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减轻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抑郁度,提升康复疗效,改善患者社会行为状态,值得推广。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下载:189 浏览:2908

庞金宇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盐酸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单双日分成A组与B组各25例。两组均应用盐酸哌罗匹隆治疗,B组添加rTMS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 在临床疗效对比上A组为68.00%,B组为92.00%;在PANSS评分对比上A组为(49.87±3.69)分,B组为(32.47±3.28)分;在SQLS评分对比上A组为(73.34±4.79)分,B组为(83.70±5.68)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上A组为20.00%,B组为12.00%,A组虽高于B组,但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应用rTMS联合盐酸哌罗匹隆治疗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疾病表现及程度,并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 下载:190 浏览:3030

朱佳莹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就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抑郁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相应干预后,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缓解,PANSS等评分呈良好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抑郁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干预的落实,有利于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护理观察量表的应用与护理干预价值分析 下载:194 浏览:2911

鞠鑫桐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利用护理观察量表对临床中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患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并实施。方法:使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对2018.2.1-2019.1.31时间内到本院接受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抽取,一共抽取患者例数94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同时按照护理观察量表对整个住院期间不同时段患者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后,对入院7天、14天的患者社交能力、兴趣爱好等6项进行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中加入观察量表,对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针对性护理活动设定、护理方案实施等都有参考价值。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下载:43 浏览:576

姚望 刘光辉 魏敬平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7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对比BPR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和护理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参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大脑产生较好的刺激,降低患者的病情,具有推广价值。

趣味折纸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下载:45 浏览:645

陶莹1 徐璐2 陈玉明2 潘忠德2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评估趣味折纸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n=60)。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巩固治疗、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趣味折纸训练干预,干预时间为24周。由临床医师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4周采用BPRS量表评估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PR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PRS总分、焦虑忧郁因子、思维障碍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趣味折纸训练的实施简便、易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优质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的影响 下载:275 浏览:2983

刘丽媛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98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9例,前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优质护理服务,后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护理依从性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ADL评分与护理依从性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分析 下载:58 浏览:544

李松松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之间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41例以人文关怀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等参数。结果:从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护理前患者之间的PANSS、NOSIE、生活质量评分参数对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工作开展之后,PANSS评分结果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而NOSIE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以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升效果,护理效果十分理想,能够帮助患者对病症进行改善。

个性化心理护理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下载:63 浏览:607

张蕾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起到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研究中选取2022.11月至2023.11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法,分成两个组别,含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各组35例,比较身心康复效果。结果:康复情况比较,认知功能(MoCA)、社会功能(PSP)、精神状态(NOSIE)护理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康复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情绪(焦虑、抑郁)护理前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加快患者病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疾病表现,调节其负性心理情绪,值得运用。

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234

许娇逸 丁楷模 李盼盼 孙静静 朱俊 汤丽娟 罗丹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26.28±2.39)分]高于对照组[(24.26±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中日常生活能力[(5.53±0.66)分]、动性和交往情况[(9.86±0.92)分]、社会性活动技能[(8.83±0.79)分]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89±0.59)分、(8.17±0.83)分、(7.52±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认知功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改善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负担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 下载:63 浏览:668

陈杨 程咏梅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负担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将50例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料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本院自拟照料者负担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估,了解负担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策略。结果:从评估结果上看,影响家庭照料者负担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年龄、与患者关系等,家庭照料者的客观负担评分较高。经过护理干预后,家庭照料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照顾过程中,家庭照料者会承担比较重的负担,且影响因素较多,和照料者自身状况有直接关系,需要及时展开护理对策,有助于调节照料者心理状态,减轻各方面负担。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干预价值评估分析 下载:94 浏览:940

徐鑫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10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50人。对照组使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够获得非常显著的效果,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分析 下载:276 浏览:3009

​许海燕 胡晓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及满意度。 结果:两组护理前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比较(P>0.05),优质护理服务组护理后PANSS和BPR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护理服务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