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65 浏览:404

王婷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低血糖、低血压和感染情况。结果:护理组低血糖、低血压和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强化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探讨 下载:146 浏览:1808

谭芬芳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强化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心内科收治的70例心梗患者为观察目标,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开展介入治疗,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参考组(n=35)和研究组(n=35),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差异。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遵医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心梗患者开展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

泌尿外科肾结石围术期进行加速康复护理的应用观察 下载:112 浏览:1189

刘海姣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泌尿外科肾结石围术期进行加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泌尿外科进行肾结石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护理措施,每组各为10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引流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肾结石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按照加速康复护理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63 浏览:658

汤梦雨 陈冬萍 赵丹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索在慢性肾炎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50例慢性肾炎病人,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25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住院天数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为68.00%,比观察组的缓解率为96.00%,有显著性差异(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观察组 SAS得分明显降低,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对慢性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使用。

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外出口护理的现状调查 下载:21 浏览:432

朱金荣1 张丽2 廖玉梅2 黄辉娥2 苏春燕1 2020年12期

摘要:
调查北京市和深圳市多所腹膜透析中心患者导管外出口护理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患者导管外出口护理行为的原因,为做好临床腹膜透析患者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北京市及深圳市12所腹膜透析中心门诊随访的1 20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导管外出口护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和深圳市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外出口护理得分为(44.76±5.85)分,导管外出口评估和无菌技术得分偏低。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导管外出口感染史、不同换药操作者、不同导管外出口位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透析龄的患者导管外出口护理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导管外出口护理得分的因素为透析龄、导管外出口感染史、换药操作者、文化程度及导管外出口位置。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外出口护理得分尚可,但导管外出口评估和无菌技术得分较低,仍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尤其是对透析龄长、有感染史的患者。

浙江省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实践 下载:21 浏览:493

袁静 张萍 应金萍 王微娜 王春燕 潘梦燕 章洁雯 陈江华 2020年11期

摘要: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管理经验,提高血液透析中心的防控效果,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方法制订血液透析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实践方案,对浙江省267所血液透析中心在组织管理、防控流程制订、患者教育及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管理,规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患者的接诊流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隔离透析治疗流程。结果浙江省共收治血液透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2例,与其密切接触的1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隔离,经14 d医学观察后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8例疑似感染病例及78例居家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规范隔离血液透析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14 d后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发生;4 700名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未发生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血液透析中心感染防控管理实践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有效,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效果较好。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20 浏览:276

高桂英 凌佩瑶 巢文英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探讨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信息,统计记录腹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患者中发生腹膜炎的73例,占28. 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低文化水平、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长、总蛋白(TP)水平下降、血钙(Ca)水平下降。结论我院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 08%,腹膜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低文化水平、伴有糖尿病、透析时间长、总蛋白水平下降、血钙水平下降,结合危险因素制定防范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74 浏览:514

​程曦1 刘康2 钱云1 蔡颖源1 陆小伟1 陈伟贤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率(UACR)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07月至2016月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且头颅MRI和MRA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名的临床资料。入院7 d内依据NIHSS多次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估,任意1次评分较入院分值增加≥2分定义为END,并将研究对象分为END组和非END组。通过比较两组间各因素差异分析、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和分层分析研究UACR水平和END的相关性。结果与非END组相比,END组饮酒比例、NIHSS评分和UACR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UACR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4,95%CI:2.08~9.94,P<0.001)。分层分析证实较高的UACR水平在年龄>67岁、入院时NIHSS评分>3分、合并高血压、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男性患者中与发生END独立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率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END的危险性因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下载:48 浏览:320

唐利 蔡明玉 田淋 罗丽珍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并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所选研究对象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占33. 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5岁)、置管留置时间(≥2个月)、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间(> 10个月)、使用抗生素、自护水平低(<90分)。结论我院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11 浏览:228

高桂英 凌佩瑶 巢文英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信息,统计记录腹膜炎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患者中发生腹膜炎的73例,占28. 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龄、低文化水平、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长、总蛋白(TP)水平下降、血钙(Ca)水平下降。结论我院慢性肾衰竭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28. 08%,腹膜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低文化水平、伴有糖尿病、透析时间长、总蛋白水平下降、血钙水平下降,结合危险因素制定防范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草鱼血红蛋白通过诱导头肾巨噬细胞表达的炎症因子激活免疫反应 下载:70 浏览:486

秦真东 詹凡玢 李亚男 施斐 杨敏璇 卢志杰 李军 林蠡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为了探究鱼类体内过量游离血红蛋白对鱼体的影响,本实验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内注射血红蛋白模拟体内出血,探究血红蛋白对组织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体内注射血红蛋白的实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的刺激导致头肾和中肾组织中出现明显的血红蛋白沉淀,同时提高了鱼体血清中的抗氧化相关酶活性,促进了头肾组织中炎症因子基因TNF-α、IL-1β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普鲁士蓝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头肾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表现出了吞噬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的刺激显著激活了头肾巨噬细胞中CD68、CD86、CSF和MHC-Ⅱ的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刺激12h后,头肾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因子基因(TNF-α、IL-1β和IL-4)、趋化因子基因(CCL20和CCL4)、IFN-α和TLR4的mRNA表达水平被显著上调表达。研究表明,草鱼头肾巨噬细胞对血红蛋白具有吞噬能力,同时血红蛋白也激活了巨噬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本研究结果首次阐述了草鱼血红蛋白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丰富了鱼类血液基础免疫学理论,同时也为鱼类健康养殖提供了新的参考。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下载:56 浏览:253

唐利 蔡明玉 田淋 罗丽珍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数,并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所选研究对象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占33. 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5岁)、置管留置时间(≥2个月)、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间(> 10个月)、使用抗生素、自护水平低(<90分)。结论我院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其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泌尿系统感染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下载:95 浏览:520

杨美玲1 刘浩2 杨林1 朱平1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泌尿系统感染(UTI)是临床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通常症状不典型。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防止继发血流感染及改善患者长期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对UTI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测中,中段尿培养是UTI诊断的金标准,但其阳性检出率低且耗时长,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寻找新的UTI生物标志物作为中段尿培养方法的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就目前几种新的血清和尿液UTI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血浆纤溶标志物在原发性膜性肾病疾病进展中的变化 下载:82 浏览:505

李臻 李贞 陈伟琴 殷红梅 胡晓波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不同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血浆纤溶标志物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0例IMN患者(IMN组,其中CKD1期103例、CKD2期53例、CKD3期30例、CKD4~5期14例)和97名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IMN组Fib、FDP、DD与PI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PAI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MN组不同CKD分期之间Fib和tPAI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KD分期的进展,Fib水平逐渐升高,tPAIC水平逐渐下降。Fib和tPAIC水平CKD1期与CKD3期、CKD4~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DD和PIC水平各CKD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患者存在纤溶系统功能低下的情况,易发生血栓栓塞。Fib和tPAIC与疾病分期有关,可作为IMN疾病进展及血栓栓塞预防的监测指标。

MPV、PDW、铁蛋白在评估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损伤程度中的价值 下载:85 浏览:514

沈薇薇 李宗锋 卜秋宁 金亮 陈宏伟 杨丹丹 王术艺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铁蛋白(FER)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50例,以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外周血MPV、PDW、FER、胱抑素C(Cys C)、尿素、肌酐及尿白蛋白水平。根据尿白蛋白结果将150例SLE患者分为单纯SLE组(52例,尿白蛋白<20 mg/L)、早期LN组(50例,尿白蛋白20~200 mg/L)、LN组(48例,尿白蛋白>200 mg/L)。结果健康对照组、单纯SLE组、早期LN组及LN组MPV、PDW、FER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FER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2000(SLEDAI 2000)评分呈正相关(r=0.483,P<0.05;r=0.452,P<0.05;r=0.533,P<0.05);MPV、PDW、FER值与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485,P<0.05;r=0.378,P<0.05;r=0.497,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PDW、FER、Cys C为LN发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PDW、FER、Cys C鉴别诊断单纯SLE患者和早期LN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8、0.712、0.805、0.929。结论 MPV、PDW、FER和Cyc C对早期LN有较好的诊断效能。MVP、PDW和FER可作为评估LN疾病活动性和肾功能损伤程度的标志物。

血清肾脏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凝血-纤溶指标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 下载:84 浏览:536

​付胜奇1 李浩然1 任雅芳1 张津2 张洪涛1 张淑玲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探讨血清肾脏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凝血-纤溶指标与脑小血管病(CSVD)的关系。方法收集68例CSVD患者及30例头颅MRI和神经系统查体均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血液指标。入院后行头颅MRI检查,根据MRI结果将CSVD患者分为急性亚组和慢性亚组。结果对照组与CSVD组年龄、高血压病比率、胱抑素C、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CSVD组急性亚组及慢性亚组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调整混杂因素后,年龄、高血压病、胱抑素C、尿酸、hs-CRP及D-二聚体为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慢性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CSVD相同(均P <0. 05),而急性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胱抑素C、尿酸和D-二聚体(均P <0. 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胱抑素C、尿酸、CRP及D-二聚体是CSVD及慢性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病、胱抑素C、尿酸和D-二聚体是急性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86 浏览:510

徐黎明1 沈军2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联合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4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根据有无肾功能损伤分为LN组(38例)和非LN组(46例)。另选取45名体检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肌酐、白细胞计数和24 h定量尿蛋白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进行检测。结果 LN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分别为(34.12±21.41) ng/mL、(21.62±9.69)μ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21±16.43) ng/mL、(11.31±6.45)μg/mL](P<0.05)。LN组脂联素水平也显著高于非LN组[(15.28±5.43)μg/mL](P<0.05)。瘦素检测诊断L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6%、54.35%;脂联素检测诊断L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58%、28.26%。瘦素与脂联素联合检测诊断L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37%、19.57%。结论血清瘦素和脂联素联合检测对LN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为LN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

慢性肾脏病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 下载:92 浏览:512

邢小平 唐吉斌 王传发 孙芸 李旭光 吴道伟 宋元明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149例CKD患者,依据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方法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尿毒症组,另选取2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TH水平和生化指标差异,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KD各组血清PTH、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CysC)、磷(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CKD分期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而血清钙(Ca)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TH与BUN、Cr、CysC、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2、0.616、0.563、0.376,P<0.01),与Ca呈负相关(r=-0.332,P<0.01)。结论 PTH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的进展,监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PTH水平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进展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联合肾功能指标评估肾移植患者预后的价值 下载:81 浏览:512

王利民 王平 刘善凤 乾珍 王琳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RET)相关参数联合肾功能指标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早期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例接受肾移植手术的尿毒症患者(肾移植组)与52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其术前及术后1 d、3 d、7 d、14 d、28 d、56 d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幼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IRF%)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CysC)。结果除BUN外,肾移植组各项指标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组RET%、RET#术后7 d最低,术后14 d开始升高,术后28 d、56 d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F%术后7 d开始升高,术后14 d、28 d、56 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组BUN、Cr、Cys C术后呈下降趋势,与术后1 d相比,术后3 d Cr、Cys C开始显著下降,术后7 d BUN开始显著下降(P<0.05)。肾移植组各项指标术后56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8 d、56 d组间比较IRF%、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5,P=0.000 2)。术后1 d RET%、RET#与BUN呈显著负相关(r=-0.591,P=0.001;r=-0.588,P=0.002);术后14 d RET%与BUN、Cr、CysC均呈显著负相关(r=-0.620,P=0.001;r=-0.414,P=0.035;r=-0.711,P<0.001),RET#与BUN、CysC均呈显著负相关(r=-0.597,P=0.001;r=-0.656,P=0.001);术后28 d RET#与BUN、Cr、Cys C均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21;r=-0.424,P=0.031;r=-0.473,P=0.020);术后56dRET%与BUN呈显著正相关(r=0.496,P=0.010)。术后不同时间IRF%与BUN、Cr、Cys C均无相关性。结论 RET相关参数联合肾功能指标检测可用于肾移植患者术后造血功能状态变化及肾功能恢复情况的监测。

慢性肾脏病患者盐味觉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 下载:23 浏览:414

张红梅 叶星星 常立阳 骆芬霞 范汝艳 2019年9期

摘要:
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盐味觉敏感性,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3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3个病区收治入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盐阈值评估患者盐味觉敏感性,并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以往有无限盐行为等资料,以探讨盐味觉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25例患者,盐阈值为(0.34±0.22)%,其中低盐阈(<0.2%)67例、中盐阈(0.2%~0.4%)433例、高盐阈(>0.4%)125例;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OR=0.389,P<0.001)、年龄(OR=1.022,P=0.002)、估计肾小球滤过率(OR=0.994,P=0.044)、以往有无限盐行为(OR=1.596,P=0.048)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盐阈值的影响因素,女性患者盐阈值低于男性,年龄越大患者盐阈值越高,估计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患者盐阈值越高,以往有限盐行为患者较无限盐行为患者盐阈值低。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盐阈值较普通人群高,临床限盐指导时应考虑患者的盐阈值状况,对不同年龄、性别及肾功能状况患者采取个体化限盐,尤其对高盐阈值患者,可采取渐进式限盐逐步降低盐阈值,以提高其限盐依从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