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产教协同视域下广东高校众创空间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60 浏览:433

王雪莲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1期

摘要: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高校众创空间发展,有必要重新对其内涵进行深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梳理了广东高校众创空间发展情况并就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级"众创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解读,希冀从产教协同的视角对广东高校众创空间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绩效提升视域下产业扶贫瓶颈与路径优化分析——来自甘肃省漳县沙棘产业的调查 下载:71 浏览:401

董雪梅 张艳荣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7期

摘要:
文章选取黄土高原地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农户素质、长效机制综合考量扶贫效果,并引入三角模糊数改进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甘肃漳县沙棘产业化扶贫绩效水平。发现其绩效提升过程中主要发展瓶颈表现为:产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效益尚待挖掘、社会保障效益低下、农户参与产业能力提升缺乏推动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为此,文章提出基于减贫与生态耦合目标下的产业扶贫路径优化策略:加强政府统一规划管理与行政支持、培育龙头产业发展深精加工、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人力资本培养。

陆海统筹视域下入海排污口监管体制的重塑与展望 下载:65 浏览:490

崔金星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入海排污口监管制度,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和弱项,既有陆源污染物排放监管体制未理顺的原因,也有入海排污口监管缺乏体系化设计、监管手段未聚焦入海排污口"着力点"的局限。陆海统筹视域下入海排污口监管,需在区分技术类型和管理类型的前提下,改变传统"备案+禁限规定"监管要求,衔接入海排污口与陆源污染源监管,确立入海排污口分类监管与环评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有效关联的精细化监管的格局。

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升城市规划科学性的关键要素分析 下载:65 浏览:506

卢洋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近些年我国城市建成区密度大幅下降,城市低密度蔓延问题突出。本文以城市蔓延为切入点,依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规划价值取向、组织要素、功能内容、实施执行四个维度分析了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提升城市规划科学性的关键要素。研究发现:部分城市规划偏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重发展轻保护、组织要素政府主导型突出而约束机制不足、规划功能内容忽视资源环境禀赋及影响、规划实施中政绩工程先行而长效工程滞后。基于此,提出城市规划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价值取向,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空间规划为指南,以规划环评为约束,由扩张性规划转变为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引导城市获得发展与保护的"双重红利"。

法治视域下乡规民约的价值与实现 下载:12 浏览:133

杨海宽1 张美2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乡村,需要在现代法治框架下大力推进农村法治化建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传统农村治理模式,发掘乡规民约在农村法治化建设中的价值,赋予新时代的新内容和新使命,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接受美学视域下探索融通中外的博物馆话语体系建设 下载:74 浏览:185

何煜婷 赵璐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本研究以接受美学作为研究方法,提出藏品解说词需要得到参观者的认可才具有了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瓷器的藏品解说词为例,本研究考量了英文解说词的话语特点,并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促进文化价值构建和文化知识传播的博物馆藏品解说词的话语体系建设的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下载:45 浏览:224

孙军1 齐连颖2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对三地协同发展创新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尤其是以高素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队伍为主。文章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着重分析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思维之花在音乐课堂中绽放——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学科功能之我见 下载:184 浏览:771

桑猛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本论文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音乐学科功能的研究。随着课程改革,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和未来社会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艺术学科的重要任务。音乐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音乐美学视域下对音乐表演的几点思考 下载:315 浏览:3168

金梦阳 《中国音乐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音乐表演艺术和现代音乐美学是紧密相连的,在音乐表演中融入现代音乐美学,能够强化艺术内涵的表现力,也能够良好的优化观众的视听体感。比如,将音乐美学应用于音乐表演中,可充分提炼出音乐作品的创作内涵,帮助听众了解音乐作品,将作品内涵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因此,研究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协同治理视域下课程思政的价值意涵、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 下载:30 浏览:480

吴磊1 谢璨夷2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能够最大限度拓宽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文章结合新时代思想教育工作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两个层面剖析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以协同治理理论为视角,提出当前课程思政存在多元主体协同不一致、参与主体的沟通尚待完善、主体认识存在分歧等实践困境,最后从主体参与、机制保障、资源整合角度探索课程思政的推进路径。

核心素养视域下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下载:179 浏览:763

吴爱玲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我国历经上下五千年,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一直传承到今天。作为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者,需要认真地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让中华文明长久地传承下去。初中音乐课程当中穿插着诸多我国传统音乐作品,是学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些传统的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而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课程当中,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本文就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展开论述。

全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焦虑与突围 下载:32 浏览:481

李霞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全媒体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全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能丰富教育手段,拓宽教育渠道,增进教育互动,激发主体意识,提升教育效果,也会增加思政工作主客体的焦虑。积极转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不断加强主客体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网络制度管理和平台建设,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教学评估视域下教学档案科学化管理 下载:31 浏览:440

李光铣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教学档案记录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教学评估的基础依据。目前,有些高校存在对教学档案基础地位认识不足、档案服务意识不强、教学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在教学审核评估视域下建立与教学审核评估体系相适应的科学管理机制,增强档案工作者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强化二级学院日常教学档案管理,促进教学评估档案信息数字化、智慧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评估。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思考 下载:45 浏览:463

廖志成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论应拓展和创新,即宏观上和微观上的全面构建和系统整合。宏观上应由以往的教育主体视野转向接受主体视野,由以往教育氛围的视野转向教育效果的视野,由以往学生的被教育诊治视野转向对象自我教育救赎视野,由以往心理咨询知识的传达视野转向学生心理健康获益视野。微观上应检视现存的常规咨询工作,重构心理咨询的内容体系,确保咨询的平等性和科学性,回归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和烦恼的释然。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完成其教育使命。

三种正义理论视域下的乡村儿童阅读教育 下载:56 浏览:455

郭晓莹1 周志平2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儿童阅读教育是达成乡村教育公平的较好途径之一。当前我国乡村儿童阅读教育工作存在可利用开展的阅读资源有限、阅读共同体缺少支持、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提升等问题。基于分配正义、承认正义、能力正义的原则,乡村儿童阅读教育需要渗透于教育全过程的制度、条件和实践,需要政府、企业、机构(含公益组织)共同介入,合理分配资源,引领正确理念,提供政策支持与帮助,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

“圈层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载:67 浏览:485

徐海鹏1 罗楠2 叶建柱3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圈层化"是群体组成的一种基本模式,具有趋向中心的向心性与趋向分层的层级性,圈层群体的存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普遍存在的共性与特殊存在的个性。高校需要对圈层进行建构与重塑,直面其带来的交互关系层级化、思想传递模糊化、文化获取冲突化、信息传递封闭化等挑战,通过融入圈层、认同圈层、扩展圈层、建构圈层四种手段重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途径。

文化学视域下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钩沉与透视 下载:165 浏览:702

买买提艾力·塔西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音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活动,它源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而音乐又是人类交往的主要载体,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便是其中的一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细化,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被翻译到了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认识新疆、认识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实际的交流价值,而且有着长期的历史意义。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族的文化交流已有数千年之久,而在各个名族交融的乐史上,其特有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往往被忽略。中国音乐在这一伟大的价值背后,还蕴藏着不同民族的深厚文化意蕴,只有对其价值和内涵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才能使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需求导向视域下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审视与优化进路 下载:37 浏览:439

任竹青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构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教师需求与社会需求相补充的大学英语课程,契合各方期待,但在实践中困难重重。坚持优化课程结构、分层次分阶段设置英语课程,鼓励特色课程、减少英语教师开课数量,坚持问题导向、实现课程类型多元性选择,探索产学结合、增强校内外英语实践等,有助于满足学生、教师和社会的需求,优化英语教学效果。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我国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路径探析 下载:39 浏览:454

杨银 赵斌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融合教育旨在建立平等、参与的融合社会,是特殊儿童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其顺利进行和有效实现必然依赖于融合生态环境的建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文章在反思我国融合教育不同层面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融合教育生态系统下特殊儿童、家庭、学校及社会的主体诉求,以责任为导向,立足为特殊儿童成长发展服务的理念,从构建融合共生的文化环境、完善法制保障、搭建育人平台、加强资源支持等层面创设良好的融合教育生态系统。

"以美育人"视域下技工学校《音乐鉴赏》课程建设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下载:172 浏览:658

唐舜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音乐鉴赏属于一门通识性课程,此课程学习门槛相对较低,且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与趣味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在技工学校中,由于院校招生特点,学生之间的音乐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过于形式化的音乐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最基本的音乐审美素养。而在以美育人视域下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我国美育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首先对以美育人视域下技工学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意义加以明确;其次,提出以美育人视域下技工学校音乐鉴赏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