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知识到素养:补齐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短板 下载:40 浏览:462

白延刚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10期

摘要:
由"解题"到"解决问题"是新高考的鲜明导向,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往往来源于体验、感悟和讨论的实践活动之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短板是制约学生素养发展的一大因素。"重推理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技能轻感悟"的陈旧理念,必然带来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弱化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缺失。

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经验与反思 下载:60 浏览:432

李介1 高岩2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课程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数量少,不能"开齐、开足"课程,更谈不上"开好"课程。所以,农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培训中,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运用"一体两翼"培训模式,学科通识课程培训运用开放性教学沙龙模式,教师职业技能及学科技能课程突出实际训练,跟岗实践实施"导师制"。为了更好完成培训任务,今后在课程建设方面应做到课程方案科学化、课程设置全科化、课程实施精准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高等教育服务农村社会的政策支持及其反思 下载:86 浏览:518

孙涛 邬志辉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5期

摘要:
从城乡二元对立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近年来,中央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包括实施农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政策、特岗教师计划与免费师范生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工作的意见,寄望以此提升农村存量人口的人力资源质量并吸引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农村社会,从根本上破解困扰农村发展的人才瓶颈。与此同时,应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创办农村社区学院以及健全农业科技支持和推广体系,以有效释放高等教育活力,助力高等教育担负起推进城乡二元结构消解的时代角色,进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学术集权抑或行政集权——从大学院到教育部的建制及其反思 下载:81 浏览:514

肖卫兵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国民政府初期,蔡元培通过改教育部为大学院,使教育行政与教育学术一体化,形成学术集权,却最终陷入"教育浪漫主义陷阱";蒋梦麟通过"建立良好制度",分离教育行政与教育学术,助成行政集权,却忽略了良制运行中个体人格与责任感的重要性。总结这一历史经验,可为当前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提供借鉴。一方面,要正视教育行政的积极作用,避免在"去行政化"的呼声中掉入"教育浪漫主义陷阱";另一方面,在建立良制的同时,更应强调通过教育培养有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个体,夯实良制运行的社会基础。

在管理效能与专业自主之间——推门课的合理性反思 下载:83 浏览:90

张晓月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摘要:
"推门课"是一项中小学管理的重要制度,对这一制度的争论一定程度上源于行政管理与专业权力之间界限的模糊。学校管理者往往从管理效能出发为推门课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进行辩护,而中小学教师则通常站在专业自主的角度宣示自身的权利与自尊。学校作为特殊的教育场域,校长及管理者应当厘清行政管理的专业和伦理边界,通过灵活化管理和规范化制度来缓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学校管理效能与教师专业自主间的平衡。

基于TPACK框架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 下载:61 浏览:376

董瑞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TPACK为构建信息教学能力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基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整体性,从信息化教学知识方面考量,构建由多个维度构成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综合体系。依据TPACK的逻辑起点,梳理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素,包括:技术知识(T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根据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同维度以及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的融合层面,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结构分为六大类别,依次是信息化教学整合知识、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信息化教学实施知识、信息化教学评价知识、信息化教学反思知识、信息化教学研究知识。

关于小学书法教学功能的理解与实践反思 下载:50 浏览:360

熊少严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承担着民族优秀文化标识传承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使命。书法课程目标可以通过书法教学的认知功能、迁移功能和育德功能而实现。多维目标和多元功能应在常规教学中做到融合而非外加、自然而不生硬。

从知识到素养:数学课堂学生反思的转向 下载:75 浏览:456

吴志健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数学课堂学生反思指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数学活动等展开理性思考。它止步于核心知识,根源在人们着力于"真",忽视了"善;实质是预成性思维的结果。核心素养是学生反思的应有视点。我们可以用"意识""经验""判断"三个维度来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反思理论模型,从意识、由经验养成的习惯与由判断生成的智慧等角度来进行实践建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的转向。

论课堂突发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下载:73 浏览:429

徐飞1 徐学福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课堂突发事件常被视为中断教学进程的干扰,令教师避之不及。实际上,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生活意料之外的遭遇,它具有磨练职业心态、激发教学反思、促进自我实现等作用。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过程,可视为非连续性教育的过程。这种非连续性教育具有不确定性、非连续性、转折性、排他性等特征,需经过遭遇、震惊、反思、领悟四个阶段。要充分发挥课堂突发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需要教师提高认识,拓宽视野,提升专业判断力。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初始状况研究——基于D师范大学的调查 下载:71 浏览:496

梁荣华1 曹艳玲2 饶从满1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8年8期

摘要:
作为未来的反思性实践者,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样重要。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D师范大学2016级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初始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反思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但各下设因子的发展水平显著失衡,教学反思能力发展明显滞后;(2)分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内部差距显著;(3)以往的教学经验、教育实习经历、本科是否是师范生等因素,没有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反思能力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认为: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发展水平的同时,应着重关注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在整体提升反思能力的同时,要尽量缩小内部个体之间的差距;应积极探索高效的反思性实践模式,以促进职前教师在循环和递进的实践过程中,反思能力也能实现螺旋式发展。

教学学术视角下高校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研究 下载:92 浏览:445

于泽元 李颜希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5期

摘要:
高校公共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教师是决定公共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以教师教学反思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学术为研究视角,对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反思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主要存在学术研究意识薄弱、学术方法欠缺、学术情感淡薄、反思成果封闭化等问题。研究以教学学术理论为分析依据,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尝试提出改善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唤醒基于学术研究的教学反思意识;开展基于校本研究的教学反思行动;开展以学术团体为载体的教学反思研究;搭建教学反思研究成果公开评议、交流平台。以上策略可以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突,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让教学不再是一种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全民防疫中的自我教育:基于“新冠肺炎”的反思 下载:54 浏览:375

陈婕 程雯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拉锯战席卷全国。防疫教育是全民抗疫战争成败的关键,而自我防疫教育是全民防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个体应该积极进行自我防疫教育,具体可以从革新卫生习惯、提升生活管理能力、培养信息领导素养、践行职业伦理精神、开展自我生命教育、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六个方面进行,促进全民防疫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基于“先学后教”理念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以《前赤壁赋》为例 下载:22 浏览:394

段雪婷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先学后教"理念是近年被广泛采纳的教学改革指导理念,其核心概念包括"文化立教"和"先学后导",即通过心理教育来营造以"和谐合作"为底蕴的班级文化,以及通过"研学—导学—合学—展示—评价"的形式来落实新课程学习目标。基于"先学后教"的指导理念,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探析,尝试向教育实践封闭区做出突破性初探。

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 下载:84 浏览:490

孔令帅1 王子帆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2期

摘要:
作为整个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小学男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我国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上海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梳理影响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小学男教师自身、中小学、师范院校、政府部门等四个维度,提出促进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中国教师教育政策70年演进历程及理性反思——基于价值取向与工具选择的双重视角 下载:97 浏览:499

谭诤 卢小陶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政策价值取向规定了政策工具的向度,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历经了政治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教师本位"价值回归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六大特点:利益诉求,由强调"国家本位"走向注重"国家与教师本位";动力机制,由"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价值取向,由"服务政治""效率优先"走向"公平均衡";路径探索,由独立封闭走向多元开放;运行机制,由职前培养走向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政策工具,由单一的行政手段走向"混合型"工具集合体。其中的原因既有政策演进内在规律的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先导性作用、教师教育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教师教育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教师教育利益主体的博弈,以及国际教育理念的引入与驱动。不再仅仅是对教师教育政策文本进行解读,而是从价值取向和工具选择的视角探讨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促使政策研究者对我国教师教育政策过程展开理性思考,推动教师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关于中小学减负政策实施的反思与改进——基于“剧场效应”的视角 下载:96 浏览:510

涂毅 王牧华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减负政策的实施一直无法走出没能给学生减负反而增负的"迷阵"。这一问题也成为多年来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剧场效应"揭示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的现象本质。依据诺斯对于制度的划分,从减负政策执行的角度来分析政策实施乏力的原因在于:正式制度层面减负政策的执行导致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和学生校外自由时间的增多;非正式制度层面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与自我实施的行为标准促进补习"剧场效应"的生成。由此,补习"剧场效应"削弱学校发展"全人教育"功能,维持社会不平等代际传递,增加家庭经济压力。鉴于此,破解补习"剧场效应"的重点在于加大政府作为"剧场管理员"的监管力度,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基于视频分析的反思性教学模型优化研究 下载:99 浏览:514

高巍 徐仕晔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大力加强反思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模型将反思这一抽象过程具体化,同时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了视频分析技术的反思性教学模型更为优化。基于视频分析的反思性教学模型有助于教师发现反思性教学过程中的隐藏问题,继而探寻解决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由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支持,实施反思性教学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大有提高,教师能不断从反思过程中学习,从教学经验中积累实践性知识,最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和终身学习型教师。

教育惯性的反思以及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 下载:71 浏览:500

周鹏生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3期

摘要:
教育惯性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动态属性和驱动力量,具有相应的功用属性和时代属性。对教育惯性的探讨属于教育本质探讨的一部分。教育惯性中包含了反映利益追逐的教育目的,它是将教育价值中主客体关系固化的结果。评判教育惯性时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揭开"无知之幕",认识到教育惯性的形成与消解是一个发展过程。教育惯性既是目的又是结果,这是我国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同时,对路径的依赖又成为教育惯性形成的机制。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既要注意克服教育惯性中的套路,又要善于利用教育惯性的力量。

课堂教学的“天时地利人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下载:67 浏览:381

曾芳艳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朗读《葡萄月令》,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淳朴自然的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体会作者的胸襟性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篇散文的教学难度较大,深感该类内省式散文的教学应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教师的心境、学生的性格、环境氛围都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优秀特征与制度反思 下载:48 浏览:405

董洁1 谢超香2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摘要:
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评选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最负盛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了解美国年度教师的选拔过程,深入了解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奖项,并通过对2009—2018年度十位国家年度教师的研究发现,这些教师的共同特点是:热爱教育、尊重学生、反思教学等。他们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强烈的职业仁爱心以及丰富的职业创造力是令人钦佩的关键特质。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的荣誉制度,完善自身教师荣誉机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稳定教师坚守一线岗位,激励中国教师群体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