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校纵向科研项目管理评价研究 下载:36 浏览:272

赵峪杰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高校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高校将会承担更多的科研创新任务,在高校科研任务量增加的情况下,对科研项目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项目管理评价体系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以H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纵向科研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效果和意义。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培训调查分析及改革建议 下载:37 浏览:465

罗尧成1,2 许宇飞2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兼职教师是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有机组成,针对兼职教师开展的有效培训是提高兼职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培训资源支撑力度不足,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活动开展较少,组织管理不够科学;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健全,培训结果反馈作用有限。文章提出优化培训环境内容、推动兼职教师专业发展,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推进培训工作有效实施,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保障培训工作实施质量等对策建议。

中国商法学实证研究测评——基于2000年至2015年的法学核心期刊论文 下载:57 浏览:283

林少伟1,2 林斯韦3 《法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法学实证研究的测评普遍存在结论互相矛盾、忽略学科异质性的测评困境。困境因测量失范而生,概念先定、叙述杂糅是其具体表现。受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和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启发,商法学实证研究的测评应采取"先测量、后定性、再测量"的新路径,从材料、问题、方法三层面测评2000年至2015年法学核心期刊的商法研究论文,归纳出商法学实证研究的现实定义,以助商法学实证研究共识的形成。测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商法学实证研究广受经济学影响,并伴有管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影子。商法学实证研究现实定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机理,是由商法学者知识结构的缺陷、核心期刊追逐热点共同造成。未来,中国商法学实证研究应当面向更密切的学科互动、更恰当的学术评价体系以及本体意识的觉醒等三个维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人尿中21种微量元素 下载:59 浏览:393

王丽1 朱军2 吴倩2 曹淑媛2 李磊2 程洁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建立人尿中21种微量元素同时分析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方法。方法尿液经2%硝酸稀释10倍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四级杆质谱法(MS)检测。结果采用内标法定量,各元素内标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在63.6%~101.5%之间。所测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各元素检出限在0.001μg/L~0.880μg/L之间。尿样内标元素45Sc的信号漂移在40%以内;74Ge,89Y和209Bi的信号漂移在30%以内;115In的信号漂移在20%以内。结论 ICP-MS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稳定,适合批量人尿中21种元素的分析。

海洋声速起伏对声传播及定位精度影响分析 下载:41 浏览:446

张志伟1,2 孙翱1 张旭1 《海洋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海洋中声速起伏导致水声信道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声线到达结构的变化,对水声传播及定位精度产生一定影响。为讨论这一效应,基于TDOA体制建立了考虑声线弯曲的水下目标无源定位模型,分析了声速起伏对水下声传播路径及传播时间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声速起伏对水下无源定位测量精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水平传播距离较大时,声速剖面起伏对声传播路径及传播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以典型四元阵为例,若基线长度为20 km,接收阵位于水下5 km处,在不考虑其它随机误差影响下,海洋声速起伏造成的声源定位误差量级在0.5 m以内。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环境特征优化无源定位测量方案,可为高精度水下无源定位系统设计及精度评估提供依据。

打造教科研共同体,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载:48 浏览:474

周瑞新 《教学管理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科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可以及时助力教师解决育人进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持续优化教学体系,集中教师的智慧,攻克新时代育人难关,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为此,打造教科研共同体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教科研共同体发展方略,以期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校本教研实践探究 下载:52 浏览:418

苏亚利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揭示学校的校本教研现状,分析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因素,针对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特点,对学校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可供参考的策略和建议。

中国医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59 浏览:456

杨雪1 潘雄飞2 赵霏1 温莹3 赵志梅4 杨春霞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医学本科生的吸烟现状,并分析医学本科生吸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中国不同地区13个医科院校和20所综合院校医学本科生,内容主要涉及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水平、过去4周生活事件、吸烟饮酒情况、抑郁及焦虑状态等。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7 643名医学本科生纳入分析,平均年龄(20. 7±1. 6)岁。吸烟者272人,占3. 6%。男生吸烟率8. 4%,女生吸烟率0. 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23~28组与15~19组比较:调整OR,0. 463; 95%CI,0. 258~0. 830)、母亲受教育程度高(本科及以上与小学及以下相比:0. 729; 0. 491~1. 082)是医学生吸烟的保护因素。而男性(10. 405; 7. 247~14. 939)、饮酒(8. 280; 5. 184~13. 225)、高三复读(1. 665; 1. 256~2. 208)、因学业竞争压力而困扰(非常明显者与完全没有比较:2. 078; 1. 241~3. 480)、抑郁(1. 686; 1. 216~2. 338)和焦虑(1. 818; 1. 290~2. 563)是医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医学生吸烟占一定比例,尤其男医学生中更多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予以更多关注,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及干预,改善其吸烟情况,降低吸烟可能对广大医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基于政校企协同的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耦合机制研究 下载:68 浏览:439

肖荣辉1 田瑾2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5期

摘要:
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仍存在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合作育人流于形式、动力不足、意愿不强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政校企协同监督与保障体系,改革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参与构建政校企协同人才供需联合体,实现政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把工匠精神融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基于烙印理论视角 下载:79 浏览:523

李玉倩1、2 陈万明1 蔡瑞林3 《中国教育探索》 2018年11期

摘要:
研究认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烙印理论的主客体系统,为工匠精神烙印产生奠定了前提基础;工匠精神印记的形成需要借助社会影响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的建立,并且存在非正式的自由演进路径和正式的烙印建构设计路径两条并行的烙印路径。为了培养工匠型研究生或科研团队,应采取营造工匠培养的微观环境、科学引导印记演化方向、强化工匠精神的师徒传承、健全工匠精神的培养机制、探索工匠精神传承的路径等对策。

工科研究生职业发展质量的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8 浏览:485

程春兰 严长征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质量和高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机制等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对上海某高校的工科毕业研究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毕业研究生的主观职业满意度和客观职业成就度受工作时间长度、职业与专业的相关度、本科阶段就读的学校,以及在校期间的计划和实践情况、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社群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高校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调研合作,强化实践育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融合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提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能力提升平台的建设;提升教师综合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发展学科交叉,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不同果袋及套袋方式对热农1号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29

​孟富宣 段元杰 方海东 杨玉皎 吕陟远 郭淑萍 刘海刚 《农业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以热农1号芒果为试材,研究了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双层袋黄袋转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白色单层无纺布袋和不套袋5种处理后芒果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改变热农1号果实的外观品质,减少果皮擦伤,增加果面光洁度。3种果袋透光率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白色单层无纺布袋,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转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的L*、c*和b*值增加有利于果皮亮度、饱和度的增加,果实偏黄呈黄色或黄绿色。套白色单层无纺布袋的a*值最大,最有利于热农1号芒果花色素苷的积累,果面大面积呈紫红色。不同果袋及套袋方式对热农1号果实的可食率、果皮厚度和硬度的影响不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明显增加。综上所述,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和无纺化纤布袋有利于芒果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改善,可根据需要在未来研究和生产中推广应用。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三创”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 下载:59 浏览:514

肖荣辉1 王爱景2 孔佩伊3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对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为此,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新工科建设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新技术要求的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三创"能力及培养"三创"意识为前提,是学生科研能力、适应社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基本保障。因此,合理构建"三创"教育体系,应通过政校行企协同完善"三创"教育顶层设计、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和评价体系建设,以促进我国新工科教育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腐殖酸对植物抗旱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16 浏览:149

朱珊珊 刘景辉 李英浩 张志芬 戴云仙 《农业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干旱是制约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腐殖酸(HA)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耐旱性有着重要作用,广泛参与调控植株防御反应和形态发育相关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应对各种环境胁迫的应激反应。文章着重介绍了干旱胁迫下腐殖酸对植物的表观形态、生理生化、分子机制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腐殖酸对干旱胁迫下植物表观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根系和地上植株的生长发育,而植物生理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代谢、抗氧化代谢、激素物质以及矿质营养等方面,并阐述了腐殖酸诱导的分子机制及参与其中的调控基因,总结了当前腐殖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腐殖酸在植物抗旱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与作用机理 下载:48 浏览:527

刘香菊 刘在洲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大学科研具有丰富的精神意蕴和道德价值。大学科研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是一种典型的"师徒模式",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以及学生的模仿和创新是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培育与传递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模仿是一个包括观察、学习、领会、体验和判断以及知识经验重构的综合过程。教师的科学品位和科研风格经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 下载:53 浏览:372

刘晴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从供给侧改革四则运算的有关内涵出发,探讨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四则运算":即做好加法,加强政策引领,增加资金投入;做好减法,政府简政放权,社会力量参与;做好乘法,依托信息技术,促进供给优化;做好除法,优化课程资源,完善法制建设。"四则运算"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更多的时候表现为四则"混合运算",需要统筹兼顾,才能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和谐"共振"。

大学科研育人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H省4所高校的调查 下载:69 浏览:528

刘在洲1 谢晨霞2 刘香菊1 张恒波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9期

摘要:
调查H省4所大学科研育人现状后发现,大多数教师认同科研育人,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大学对科研育人重视不够,育人环境不优;部分教师科研动机功利性较强,科研育人意识不浓、目标偏低、主动性欠缺;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时间和机会有限等。对此,大学应强化使命担当,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培训,优化育人环境,严格管理考核,正确引导学生。

大学科研的本质特征及其育人意蕴 下载:248 浏览:525

李小平1 刘在洲2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9年8期

摘要:
从哲学视角分析,大学科研具有人性的整体性、探索的超越性、活动的体验性三大特征,这构成了大学科研育人的逻辑根基。从现实来看,我国大学科研存在重能力、认知、成果而轻人格、体验、意义的问题,这种物性化、功利化偏差抑制了科研育人功能的发挥。在大学生科研实践中,只有还原科研的本质特征,以整体性促进人性完善、以超越性促进个性解放、以体验性促进素养提升,大学科研的育人功能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在哪里延续科研之路——理工科博士生就业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81 浏览:510

徐贞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35所研究生院高校190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调查数据,结合对35名博士的访谈,分析了理工科博士生就业偏好的总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理工科博士生的就业偏好总体呈多元化趋势,个体呈动态变化特征;七成博士生期望在北上广深及东部城市工作,就业选择最看重行业前景、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性别、读博动机、学术发表情况、期望工作城市、父亲职业等因素对理工科博士生的就业偏好有显著影响;婚姻状况、导师及指导情况、母亲职业等因素则影响不显著。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科研产出的关系 下载:49 浏览:524

鲍威 金红昊 田明周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6期

摘要:
1992-2017年,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发展历经年轻化、平稳发展、老龄化三个时期。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间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发现:当青年教师、中生代教师、资深教师的占比分别为51.2%、43.0%、5.8%时,高校科研产出达到理论最优;不同类别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理论最优值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而且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将持续恶化。为提升科研产出效率,研究型大学应加强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以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大力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构建包容开放的组织文化。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