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添加香料植物对烘烤不同时期烟叶有机酸及致香物质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494

​王柱石1 朱海滨2 李觅2 杨义2 郑武1 饶骏晨1 张琪龙3 孟韦名3 张锐3 《农业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以K326中部烟叶为材料,研究了添加香料植物墨红玫瑰对烘烤不同时期烟叶有机酸和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添加香料植物可以改变烘烤不同时期烟叶有机酸的含量,其中对非挥发性有机酸的转化和积累有促进作用,对挥发性有机酸的转化和积累有抑制作用;添加香料植物可以增加烘烤不同时期烟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其他类致香物质的含量及致香物质总量,而对烘烤中后期烟叶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另外烘烤过程添加香料植物对烟叶有机酸、致香物质的影响在烘烤的24~48 h表现较为明显。

连作对不同抗性芝麻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及其化感作用 下载:89 浏览:507

​吕丰娟 肖运萍 汪瑞清 魏林根 袁展汽 林洪鑫 《农业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通过对芝麻花期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类物质含量在正茬和连作条件下的变化及其自毒作用的研究,初步探讨了3个不同连作抗性芝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具有化感作用的酚酸类物质。结果表明:水杨酸、柠檬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在3个芝麻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含量均较高;苯丙酸、苯甲酸和香豆酸分别在赣芝9号、金黄麻和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含量也较高。与正茬条件下相比,在连作条件下,赣芝9号根系分泌物新检测到香草酸,金黄麻和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均新检测到丁香酸和苯丙酸;赣芝9号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香豆酸、苯甲酸和丁香酸含量显著上升,金黄麻根系分泌物中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柠檬酸、苯甲酸和香豆酸含量显著升高,玉山黑芝麻根系分泌物中阿魏酸、苯甲酸、水杨酸和绿原酸含量显著升高。对酚酸类物质的自毒作用进行生物检测,发现绝大多数酚酸对芝麻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结合酚酸类物质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的含量,认为香豆酸、柠檬酸和丁香酸是导致赣芝9号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苯丙酸、苯甲酸、水杨酸和丁香酸是导致金黄麻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水杨酸、苯丙酸和丁香酸是导致玉山黑芝麻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

沙芥果皮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析 下载:75 浏览:490

鲍红春1 郝丽珍2 张凤兰2 杨忠仁2 李小雷2 郑清岭2 《农业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寻找对白菜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而研究沙芥化感作用,通过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沙芥果皮浸提液中的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萃取相及剩余水相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呈现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化感综合效应介于-0.01~-0.49。相同浓度处理下,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对白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为乙醚相>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剩余水相>石油醚相,乙醚相为优势分离相。从沙芥果皮各分离相萃取液中鉴定出的主要化合物为酚酸类、有机酸类、醇醚类、芳香烃类物质,其中邻苯二甲酸和15-冠醚-5为各分离相共有的物质。各分离相萃取液浓度高于0.75 g/mL对白菜种子发芽、幼苗苗高和根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36

侯峰 《农业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为科学合理选择适合黑龙江垦区的玉米施氮量,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N1(0)、N2(90 kg/hm2)、N3(120 kg/hm2)、N4(150 kg/hm2)4个施氮处理,研究了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灌浆期至成熟期表现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N4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增加氮肥施用量提高了茎干物质量,N3、N4均显著高于对照;N3在灌浆期显著提高了苞叶、雌穗干物质积累量,N3、N4均显著提高了孕穗期、成熟期苞叶和雌穗干物质积累;N4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和N2、N3处理。综合分析认为,N4对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最佳。

旱地番茄连作障碍机理研究进展 下载:93 浏览:530

​李小霞 靳鲲鹏 李万星 李丹 韩文清 苏秀敏 王佼 王秋兰 曹晋军 《农业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旱地番茄因含糖量高、酸度低、沙瓤细腻、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而受到人们广泛热爱,但连年种植,易引起连作障碍,给旱地番茄栽培带来严重危害。针对旱地番茄存在的连作障碍问题,文章从土壤功能的退化、真菌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化感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阐述了连作障碍的原因,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对连作障碍机制的影响,探讨了土传病害的致病机理和化感物质的主要成分及来源,提出克服旱地番茄种植的连作障碍措施,并对旱地番茄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86 浏览:493

杨娟 徐瑾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骨矿物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6例及非骨质疏松症患者92例,根据BMD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106例)、骨量减少组(57例)和骨量正常组(35例)。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BMD及血清铁调素、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桥蛋白(OPN)、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铁调素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组血清铁调素水平及腰椎BMD、股骨颈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且骨量减少组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血清PⅠNP、OPN、β-CTX、OC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血清PⅠNP、OPN、β-CTX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铁调素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最佳临界值为35.0μg/L,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57.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铁调素与年龄、PⅠNP、OPN、β-CTX、OC均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是校正年龄,还是校正年龄和体重,铁调素与PⅠNP、OPN均呈负相关(P<0.05),与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降低,且与年龄、骨代谢指标和BMD相关。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尾状核区细胞外间隙内物质转运的MRI研究 下载:86 浏览:526

​刘帆1 侯进2 王伟3 韩鸿宾4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利用MRI示踪法探讨PD模型大鼠尾状核区细胞外间隙(ECS)内物质转运的变化情况。方法 2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按1 mg/kg,1次/d,持续7 d的剂量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1.5 mg/mL)诱导产生PD样症状,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斜板实验和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行为学及病理表现。采用MRI示踪法定量分析2组大鼠尾状核区ECS内物质转运速度的变化。结果斜板实验中,模型组大鼠平均倾斜角度是(34.5±3.9)°,对照组大鼠的平均倾斜角度为(4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4,P=0.00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仅可见少许、稀疏的TH阳性细胞,而对照组大鼠可见较多细而密的TH阳性细胞。模型组大鼠尾状核区ECS内物质转运速度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减慢,半衰期显著延长[(156.6±10.2)min vs.(114.6±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7,P=0.000)。结论 MRI示踪法可用于研究PD大鼠脑深部区域ECS内物质的转运。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与方法 下载:63 浏览:646

花东文 蒋红丽 庞喆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10期

摘要:
农业有机废弃物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可以使其变废为宝。本文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详细阐述了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和材料化等方面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同时,深入剖析了各种利用方法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国内外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成功实践,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膝中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 下载:61 浏览:361

杨柳 姜海 苏晓琳 颜美玲 邢绪东 郭新月 侯阿娇 满文静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膝中3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8%甲酸(A),水-2.5%异丙醇-0.08%甲酸(B)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运行时间80 min,β-蜕皮甾酮采用DAD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48 nm;人参皂苷R0和竹节参皂苷Ⅳa采用ELSD进行检测,漂移管温度为110℃,载气流速3.2 L/min。结果:β-蜕皮甾酮在0.001 9~0.096 3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分别在0.002 2~0.469 5 mg/mL和0.004 7~0.483 0 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峰面积的对数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r2=0.999 4)。牛膝中三种化合物(β-蜕皮甾酮、人参皂苷R0、竹节参皂苷Ⅳa)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9%(RSD为2.14%)、99.13%(RSD为2.04%)和98.30%(RSD为2.1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且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牛膝中甾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同时测定,也可用于牛膝药材的质量控制。

基于蛋白组学方法研究黄芩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506

​陈平平1张亚男2高鑫2王洪玉2刘树民2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利用i TRAQ标记结合2D-LC-MS/MS技术分析寒性中药——黄芩对大鼠物质、能量代谢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寻找差异蛋白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阐明寒性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与给药组,其中空白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给药组每天上午灌胃给予黄芩水煎液(3 g生药/kg),连续造模及灌胃给药15天。取肝脏组织,经处理后采用Mascot2.2和Proteome Discoverer1.4(thermo)等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及查库鉴定。结果:给药组与空白组相比,共鉴定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的差异蛋白22个,分别参与了机体的糖代谢、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黄芩水煎液可以部分抑制机体的物质及能量代谢,在蛋白组学层面和能量代谢角度初步揭示了寒性中药对机体作用的内在机制。

洋金花叶小极性成分GC-MS分析 下载:480 浏览:496

​郭瑞1 刘艳2 杨炳友2 匡海学2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研究洋金花叶石油醚萃取部位小极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洋金花干燥叶用95%乙醇冷浸,得到的浸膏经水分散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的石油醚萃取部分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得到二氯甲烷的洗脱流分即为小极性成分。通过GC-MS技术对此小极性成分进行分析,并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百分比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洋金花叶石油醚部位共鉴定出了23个成分。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洋金花叶石油醚部位小极性成分分析,将为洋金花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川牛膝不同组分体内抗凝血活性研究 下载:83 浏览:492

​孟宪群1梁珊珊1赵奕1王秋红2匡海学1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研究川牛膝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的粗多糖在体内的抗凝血活性。方法:用50%乙醇、20%乙醇、水为溶剂回流提取,乙醇醇沉,终浓度80%,沉淀出粗多糖,小鼠连续3 d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川牛膝不同提取物沉淀的粗多糖,测定全凝血时间(CT)、出血时间(B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川牛膝水提粗多糖和20%乙醇提取粗多糖能显著延长CT、BT、APTT和TT,降低FIB值(P<0.05),而对PT无明显的影响。而50%乙醇提取粗多糖对CT、BT、PT、APTT、TT延长作用不明显,且FIB值无变化。结论:川牛膝水提取粗多糖具有显著的体内抗凝血活性。20%乙醇提取粗多糖对体内抗凝血活性不如水提取粗多糖。50%乙醇提取粗多糖在体内无明显抗凝血活性。多糖有可能是体内抗凝血的活性成分,并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发挥抗凝血作用,但是否是抗凝血的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傍刺阿是穴”结合音乐疗法治疗亚健康失眠 下载:75 浏览:416

李崖雪1 刘梦佳2 张洋2 曹丹娜1 赵旭1 刘潇1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傍刺阿是穴"结合音乐疗法与常规针刺结合艾司唑仑片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亚健康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傍刺阿是穴"结合音乐疗法及艾司唑仑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结合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γ-氨基丁酸(GABA)、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肽Y(NP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 <0. 05);对照组治疗后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PSQI总分方面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 <0. 05);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方面,治疗组睡眠障碍、日间功能、PSQ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NPY、GABA、IL-1、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傍刺阿是穴"结合音乐疗法在治疗亚健康失眠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日间功能及睡眠质量,对其体内相关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物质具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及推广上价值颇高。

枳壳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抑制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 下载:77 浏览:497

邢娜1 徐炳清2 舒尊鹏3 王秋红3 匡海学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从枳壳黄酮组分中分离纯化得到7种化合物,并探讨这7种化合物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及现代色谱技术获得橙皮素、红橘素、川陈皮素、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采用MTT分析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的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TNF-α释放的变化。结果在1~200μM浓度范围内,7种黄酮类化合物对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预处理4 h后4种黄酮苷元具有明显抑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其作用顺序为川陈皮素=红橘素>橙皮素>柚皮素,而3种黄酮苷却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预处理24 h后4种黄酮苷元的生物活性变化不大,而3种黄酮苷的生物活性明显增加,其作用顺序为新橙皮苷>橙皮苷>柚皮苷。结论 7种黄酮类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强于二氢黄酮类,黄酮苷元的活性强于黄酮苷,极性低的黄酮苷元又强于极性较大的黄酮苷元。推测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结构中C-2,3共轭双键可能是对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作用的关键因素,其次是母核分子的取代类型,黄酮苷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才可能发挥生物活性。

中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59 浏览:376

郝志刚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采用沿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1021项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利用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从等级和类型结构看,等级分布呈金字塔结构,类型以民俗和传统技艺类为主。从总体空间分布看,陆岛空间上沿大陆海岸线60km内带状分布为主,北纬30度附近岛屿分布为辅;海域空间上以东海海域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海域递减;南北空间上南多北少。从区域分布看,省域空间以浙、闽、鲁、粤、苏为"第一梯队",其他沿海地区为"第二梯队"。从空间集散特征看,我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总体上形成了2个高密度核心区(舟山群岛核心区和温台核心区)、1个次密度核心区(莆泉核心区)。从时空演化规律看,主要形成于宋元明清时期;空间分布范围在波动中扩大;重心均位于南方地区,呈"南—北—南—北"的移动走向;空间方向基本呈东北—西南方向。海岸线、沿海地形地貌、气候、岛屿、海洋历史是影响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中医理论的“象隐喻” 下载:86 浏览:510

温世伟 贾春华 《当代中医药》 2018年4期

摘要:
对中国原创性思维模式中医"象思维"进行了细化、分化和深化研究,提出"象隐喻"是中医"象思维"的认知隐喻机制。并从中医学的场景考察了"象隐喻"的功能,给出了"象隐喻"的定义,描述了"象隐喻"的过程和表征特点,并阐述了"象隐喻"提出的意义。

纳米氮化硅/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载:51 浏览:444

夏茹1 朱清仁2 章于川3 李方山3 董前年3 周琨3 夏迎松4 何仕生4 蔡佩亮4 张海潮4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用粒径为20nm的纳米氮化硅(Si3N4)填充丁腈橡胶(NBR)制备纳米橡胶复合材料,用16#大分子偶联剂对纳米Si3N4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老化性能等.结果表明,纳米Si3N4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BR的撕裂强度、拉伸强度、耐磨性等,明显降低内耗,改善了橡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初步的台架试验显示,添加0.5~1.5质量份左右纳米Si3N4的NBR油封制品使用寿命得到大幅提高.

关于化学物质在公共场所消杀防疫中的相关应用思考 下载:20 浏览:455

张帅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防疫,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开展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综合考虑消杀效果、消杀成本、安全环保性与操作便捷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对化学物质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与正确的应用,是保证公共场所消杀防疫工作质量的关键。本文重点围绕化学物质在公共场所消杀防疫中的相关应用展开了探究,以供参考。

北部湾SO-50柱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下载:49 浏览:330

张爱梅1 陈敏1 甘华阳2 陈秋明1 兰斌彬1 方琦1 《海洋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通过对北部湾SO-50柱状沉积物进行粒度、Sr-Nd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及AMS14 C分析,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可以划分为两段,即上段(0~540cm,0~3.0ka BP)和下段(540~571cm,3.0~3.3ka BP),它们反映了不同的物质源区贡献。下段较上段砂含量相对较高,主量元素(除SiO2外)及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减少,87Sr/86Sr与εNd除异常点外,总体变化幅度不大。研究结果显示SO-50柱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比较稳定,具有强烈的陆源特征,下段沉积物的源区主要是琼州海峡东侧原有沉积物的再搬运和台湾岛河流携带沉积物的混合,上段沉积物除了琼州海峡东侧和台湾岛的贡献外,周边陆区海岸侵蚀物的贡献相对加强。根据SO-50柱状沉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东部泥质区的物质来源除了琼州海峡东侧沉积物和沿岸侵蚀物的贡献外,台湾岛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对其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下载:89 浏览:1355

潘悦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传承人的智力成果是非遗传承的核心要素,其中传承人是非遗成果的创造者,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创新性的智力成果也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灵魂。随着2023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几乎没有提及。因此,本文根据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对非遗传承人智力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建议,保障非遗传承人的合法权益,不能让传承人“寒了心”。以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创造性精神,使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