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基于HRRP的三维散射中心提取方法 下载:57 浏览:464

崔闪 李胜 闫华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12期

摘要:
散射中心提取是雷达目标特性研究中的关键内容,滑动型散射中心的提取尤其重要。提出一种基于典型体散射中心参数化模型的提取方法,通过二次Hough变换得到散射中心的位置和滑动半径参数,在此基础上得到散射中心在雷达视线上的距离,并从一维距离像历程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估算出散射中心的尺寸参数,并对散射中心进行信号重建。此方法既能解决点散射中心的提取问题,又能很好地解决滑动型散射中心的提取问题。仿真实例证明了重建模型的适用性。

无网格广义有限差分法模拟三维位势问题 下载:59 浏览:462

王娟 谷岩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2期

摘要:
广义有限差分法是一种新型的无网格数值离散方法.该方法基于多元函数泰勒级数展开和加权最小二乘拟合,将控制方程中未知参量的各阶偏导数表示为相邻节点函数值的线性组合,克服了传统有限元等基于网格的方法对网格的依赖性.本文以三维位势问题为例,引入一种新的优化选点技术,克服了传统广义有限差分法在模拟三维复杂几何域问题时遇到的"病态选点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该方法的计算精度与数值稳定性.

履带板三维力解耦算法研究 下载:82 浏览:487

韩庆 魏来生 贺力朋 《动力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履带板三维力测试过程中存在维间耦合的问题,提出能在工程中实际应用的履带板三维力解耦策略.首先通过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对履带板进行标定,然后采用基于响应面法的原理对标定数据解析处理,实现了履带板三维力之间的解耦.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履带板测试数据解耦得到的三维力与试验台施加的标准载荷对比,误差较小.该方法易于工程应用,能够对履带板三维力进行解耦,达到实现准确测量各方向力的目的.

深埋软岩输水隧洞变形控制技术 下载:34 浏览:283

王忠昊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泥岩及砂质泥岩均为典型的软弱围岩,受水浸泡后力学性质严重恶化。某隧洞在里程K4+000~K4+350段围岩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埋深232~286 m。隧洞在向上游掘进过程中,由于含水量明显增大,围岩稳定性降低并出现塌方。随后加强支护参数,施工方法由全断面法改为台阶法,并采用数值方法进行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锚杆、钢架、喷层的应力分布特征。三维数值计算分析结果和现场隧洞断面变形监测结果均表明,加强后的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能够保证隧洞施工安全。

黑潮延伸体邻近海区中尺度涡三维合成结构分析 下载:58 浏览:386

胡冬1 陈希2 宋海波3 毛科峰2 余丹丹1 陈飞1 《海洋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文章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和Argo浮标资料,采用合成方法,构建了黑潮延伸体邻近海区中尺度涡的温盐三维结构。合成结果表明,表层至1×107 Pa,合成气旋涡(反气旋涡)呈现较为一致的位温负(正)异常,气旋(反气旋)涡内呈现较为一致的位温负(正)异常,混合层至约7×106 Pa深度,气旋(反气旋)涡存在位温负(正)异常的冷核(暖)核结构。气旋(反气旋)涡的平均盐度在垂向上呈现"负—正"("正—负")上下相反的异常结构。

三维合成孔径声呐在海底掩埋目标探查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下载:63 浏览:286

郎诚1 茅克勤1 向芸芸2 《海洋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为提高我国海底掩埋目标的探查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探测需求,文章综述了现有三维合成孔径声呐在海底掩埋目标探查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尽管三维合成孔径声呐在海底掩埋目标探查中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但是由于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可提供成熟商用设备的单位仅有两家,中科探海研发的三维合成孔径声呐系统多项核心技术指标领先。运动误差估计和补偿技术,掩埋目标特征提取和识别分类算法,多通道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算法等关键技术将成为三维合成孔径声呐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海底电缆敷设三维交互式仿真培训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载:97 浏览:518

卢志飞1,2 汪洋1,2 孙璐1 袁新星3 张秋实4 林晓波1 《电气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海底电缆敷设施工业务培训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海底电缆敷设三维交互式仿真培训系统方案,充分利用Unity3D引擎优势,搭建了海缆敷设三维动态仿真平台,建立了海缆敷设仿真培训所需的工具模型库、人物模型库及三维场景库,实现了仿真教学、操作训练与考核评价等培训功能。基于HTC虚拟现实设备,开发实现了设备仿真操作、漫游行走等人机交互功能,增强了用户体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规范海底电缆敷设施工流程,还有效指导海缆敷设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为海缆线路管理及运维人员全维度掌握海底电缆运维技术提供理论与作业培训平台。

多源数据中尺度涡三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 下载:44 浏览:499

张春华1 安文韬2 邵连军1 赵钊1 方乐1 《海洋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作为重要的海洋中尺度现象之一,中尺度涡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数值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卫星资料的累积、时间更长以及更多更有效的海上实测数据的取得,使得综合利用实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等数据源,对中尺度涡进行自动识别与三维结构分析成为中尺度涡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前期对卫星遥感资料中尺度涡自动检测算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多源资料中尺度涡三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以表面漂流浮标运动轨迹为中尺度涡的判定依据,综合利用高度计观测、红外遥感观测、以及再分析/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中尺度涡三维结构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尺度涡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全面分析中尺度涡的时空特性提供技术途径,为中尺度涡的动力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三维超薄宽带FSR的仿真设计 下载:59 浏览:463

冯佳祺 张豫 《天线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隧穿波导的超薄三维频率选择性吸透一体结构(FSR)。该结构具有一个低插损,高选择性的透射窗口,透射窗口两边为宽带吸收。引入隧穿波导作为透射通道,在波导截止频率上实现隧穿效应,总厚度可以压缩到与吸收通道相同的厚度。该结构的厚度仅为0.128λc(其中λc为波导透射频率的波长),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透射频带的-3-dB相对带宽为8.7%,在5.48GHz处的插入损耗为-0.8dB,上下频带的吸收带宽分别为118%和27%,展现出了良好的频率选择性,以及宽带吸收效果。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高中语法教学新途径 下载:79 浏览:119

赵习美1 杨晓钰2 《英语教学》 2020年11期

摘要:
语法教学作为听、说、读、看、写多项技能发展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大多只注重语法规则的讲授,缺乏对语法意义和形式的探究和运用,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规则。鉴于此,本文旨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三维(形式、意义、使用)统一、六步(目标分享、语境创设、学习探究、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和评价反思)整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途径。

三维视角下的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规律 下载:33 浏览:253

王福胜1 李海伟2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市场办学,必须把握办学方向,遵循办学规律。针对发展瓶颈,要从市场、教育和管理三维视角审视,遵循市场规律,解决发展动力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解决发展质量问题;遵循管理规律,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要遵循市场规律,面向市场,塑造品牌;遵循教育规律,教学为本,完善质量保证体系;遵循管理规律,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论终身教育共同体理解的三维向度——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下载:33 浏览:289

常素梅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终身教育共同体的界定与构建也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不同的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了阐释。马克思共同体的思想为理解终身教育共同体提供了三维向度:一是应然向度,终身教育共同体是人之持续发展的需求;二是实然向度,终身教育共同体是对教育发展现实困境的回应;三是必然向度,终身教育共同体的最终价值诉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基于CT扫描数据的黄鳍金枪鱼鱼体三维重构 下载:70 浏览:470

宋利明1,2 李金霖1 张敏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为研究鱼类分类与其内部结构,实验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CT)扫描技术对黄鳍金枪鱼鱼体进行扫描,通过医学影像软件Mimics (MISResearch21.0)对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对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进行三维重构并测定了相应部分的体积和表面积。结果显示:(1) CT扫描可获得清晰的黄鳍金枪鱼骨骼、肌肉和鳔的影像;(2)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计算出黄鳍金枪鱼的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其体积分别占鱼体体积的7.76%、0.88%和91.36%,表面积分别占鱼体表面积的29.52%、0.74%和69.74%。研究表明:(1)使用X射线CT扫描技术是目前对鱼类损伤较小、鱼体骨骼、鳔和肌肉成像最便捷、最直观的方法;(2)医学影像软件Mimics可用于鱼体三维重构、计算鱼类骨骼、鳔和肌肉的体积和表面积;(3) CT扫描可用于鱼类学、鱼病学和鱼类声学回波强度的深入研究。实验可为鱼类学、鱼病学和鱼类声学回波强度等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MRA序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79 浏览:495

​黄雨 柴学 肖朝勇 黄清玲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c)和三维时间飞跃MRA序列(3D-TOF-MRA)评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3D-FIESTA-c和3D-TOF-MRA扫描,对获取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患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以微血管减压术(MVD)为金标准,对比分析3D-FIESTA-c、3D-TOF-MRA以及3D-FIESTA-c联合3D-TOF-MRA显示责任血管的情况。结果 1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均行MVD术,证实128例存在责任血管(98.5%), 2例未见明确责任血管(1.5%)。与MVD手术结果对照,3D-TOF-MRA、3D-FIESTA-c和3D-FIESTA-c联合3D-TOF-MRA显示责任血管阳性率分别为86.9%(113/130)、87.7%(114/130)、95.4%(124/130),准确率分别为80.8%(105/130)、84.6%(110/130)、93.8%(122/130),3D-FIESTA-c联合3D-TOF-MRA评估责任血管阳性率和准确率均高于3D-TOF-MRA或3D-FIESTA-c单独评估(均P<0.05);3D-FIESTA-c联合3D-TOF-MRA评估责任血管阳性率与MVD术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FIESTA-c评估责任静脉伴或不伴有其他血管阳性率(7.7%,10/130)高于3D-TOF-MRA(0%)(P<0.01)。结论 3D-FIESTA-c联合3D-TOF-MRA在诊断神经血管关系中起到互补作用,能够明确责任血管的存在以及血管类型,尤其评估静脉时,3D-FIESTA-c优于3D-TOF-MRA,对制定MVD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专案三维护理模式在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64 浏览:390

杜鹏飞 杨宏伟 杜静怡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探讨专案三维护理模式在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7—12月我院在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基于时间、逻辑及知识维度的专案三维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2018年1—6月)及实施后(2018年7—12月)各25例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皮下血肿、肿胀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三维护理模式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血肿发生程度及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均轻于实施前(P <0. 05),护理满意度优于实施前(P <0. 05)。结论基于时间、逻辑及知识维度的专案三维护理模式能够减轻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专案三维护理模式在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31 浏览:326

杜鹏飞 杨宏伟 杜静怡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专案三维护理模式在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7—12月我院在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基于时间、逻辑及知识维度的专案三维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2018年1—6月)及实施后(2018年7—12月)各25例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皮下血肿、肿胀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三维护理模式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血肿发生程度及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均轻于实施前(P <0. 05),护理满意度优于实施前(P <0. 05)。结论基于时间、逻辑及知识维度的专案三维护理模式能够减轻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3D-DSA三维重建联合TCCD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14

​张炘 段传志 何旭英 李西锋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三维重建联合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为颅内动脉瘤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经DSA检查证实的81例颅内单发AcoA动脉瘤患者(AcoA动脉瘤组),采用3D-DSA检查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患者的血管构筑特征,判断A1优势征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同时采用TCCD检查获取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环壁张力大小。选取同期DSA检查结果阴性的11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血管构筑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Willis环变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AcoA动脉瘤形成的影响。结果AcoA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在A1优势征分布、双侧大脑前动脉(ACA)-A2段起始部夹角及切应力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双侧ACA-A2段起始部夹角、切应力用于判断AcoA动脉瘤的形成有显著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Ⅱ级、Willis环变异(OR=14.152,95%CI:1.006~199.012,P=0.049)和A1优势征(OR=25.048,95%CI:1.438~436.337,P=0.027)是AcoA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切应力(OR=0.053,95%CI:0.011~0.249,P=0.000)和双侧ACA-A2段起始部夹角(OR=0.037,95%CI:0.007~0.211,P=0.000)是AcoA动脉瘤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Willis环变异、A1优势征、切应力和双侧ACA-A2段起始部夹角影响着AcoA动脉瘤的形成,准确评估这些因素对于今后AcoA动脉瘤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联合DWI在急性脑缺血病变中的应用 下载:52 浏览:490

庞坚信1 季文斌1 杨艳1 李杨飞1 王冬女1 樊树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pc ASL)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MRI、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3D-pc ASL序列检查;分别测量DWI高信号缺血区域与对侧镜像层面的脑血流量(CBF)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BF和ADC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BF及ADC两个参数对急性脑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患侧区DWI信号增高,ADC值较镜像健侧降低,患侧平均ADC值为(0. 55±0. 12)×10-3mm2/s,镜像健侧区域平均ADC值为(0. 87±0. 16)×10-3mm2/s(P <0. 05);患侧区ASL灌注减低,CBF值较镜像健侧降低,患侧平均CBF值为(9. 96±13. 56) ml/100g·min,镜像健侧区域平均CBF值为(28. 80±18. 71) ml/100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BF及ADC呈统计学正相关(r=0. 26,P <0. 05)。ROC曲线显示,联合CBF及ADC值两个参数对急性脑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98. 10%,特异度=85. 20%,曲线下面积=0. 98)。结论 3D-pc ASL联合DWI扫描有利于提高对急性脑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 下载:89 浏览:539

李静 朱芳 丁明岩 赵含 章矫妮 张慧慧 冀威 李颖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观察两组对象左心室17节段心肌于圆周运动、径向运动和长轴运动内应变改变和心脏彩色超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obal circum ferential strain,GC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9.60,P <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E/A低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ameter,LVDs)、A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12.05,P <0.05);观察组患者LVEF参数和整体心肌应变参数GAS、GCS及GLS呈负相关(r=-0.54~-0.70,P <0.05),和GRS为正相关(r=0.53,P <0.05)。结论临床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有可重复追踪、方便、可靠、无痛苦及快捷等优势,且对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评价敏感性较高,节约了社会资源、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健共体家庭-社区-医院风险预警系统三维联动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9 浏览:1372

李乐红 安淑华 马美丽 林栋旻 初德建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健共体家庭-社区-医院三维联动模式风险预警系统的价值。方法:本试验于2022.06~2023.06期限内在神经内科应用健共体家庭-社区-医院三维联动模式风险预警系统,抽取该时段50例脑卒中病例设置为干预组,并于2021.05~2022.05内在该系统应用前抽取50例脑卒中病例设置为空白组。比较抢救成功率、救治效率、救治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救治后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与空白组病例相比,干预组病例的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与空白组病例相比,干预组病例的急救及分诊用时等均更短(P<0.05)。两组病例救治后的NIHSS评分较救治前降低,干预组病例的救治后得分较空白组病例更低(P<0.05)。与空白组病例相比,干预组病例的SF-36中各项得分均更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健共体家庭-社区-医院三维联动模式风险预警系统,既能提升抢救成功率,又能保障救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且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有借鉴优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