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静脉治疗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设计,选取某三甲医院静脉治疗出院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包括健康教育推送、定时提醒、远程指导及问题反馈等措施。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维护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vs22.5%,P<0.05);导管维护依从性为(94.2±4.1)%,高于对照组的(81.7±6.8)%(P<0.001);PICC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得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出院患者导管维护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与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AIGC技术在教育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学业规划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本研究通过利用AIGC技术构建个性化智能导学助手,该助手能够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偏好以及就业岗位意向等多维度因素,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专属的学业规划方案。通过精准匹配课程、课程问题解答、规划学业发展路径等方式,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在毕业后顺利进入理想的职场环境。不仅在理论上探讨了AIGC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还为AIGC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实践案例。这一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变革,还为高校和教育机构在个性化教育改革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目的:探讨PDCA质量管理方法对于减少医疗纠纷的意义。方法:选择2021.01-2022.01期间的医疗纠纷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时间将2021.01-2021.06期间的医疗纠纷数据归为对照组,此期间未实施PDCA质量管理,将2021.07-2022.01期间的医疗纠纷数据归为实验组,此期间施以PDCA质量管理,观察实施前后医疗纠纷发生与处理情况。结果:对照组医疗纠纷共发生63例,其中发生原因包括36例医疗质量缺陷、10例医疗作风不严谨、5例医院管理问题、12例其他问题。实施PDCA质量管理后,共发生医疗纠纷26例,发生原因包括16例医疗质量缺陷、4例医疗作风不严谨、2例医院管理问题、4例其他问题。结论:采用PDCA质量管理通过不断循环改进,可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发生,进而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目的 浅析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治疗中二陈散合三子养亲散的效果,以及对痰液中MUC5AC的影响。方法 从AECOPD患者中抽选80例符合研究标准为对象,均属于中医痰浊阻肺证,自2024年5月-2025年5月前来本院治疗。所有病例在奇偶数列法基础上分成两组,40例参照组患者治疗中运用常规西药,40例研究组患者治疗中同时使用二陈散合三子养亲散。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2周后,比参照组的MUC5AC水平更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比参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有5.00%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与参照组的10.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二陈散合三子养亲散,可以减少MUC5AC分泌量,促进肺功能恢复效果,而且用药期间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值得借鉴应用。
生物药在现代医学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生产细胞株的开发对于保障生物药的质量、产量与稳定性至关重要。CRISPR - Cas9基因编辑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原理,即通过sgRNA引导Cas9蛋白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切割,为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提升生物药表达量、改善生物药稳定性以及优化细胞株特性等方面,并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对其安全性评估不容忽视,关键要点包括基因脱靶效应和细胞毒性问题等。当前,科研人员正通过优化sgRNA设计、改进Cas9蛋白等策略应对这些安全问题。综上,CRISPR - Cas9技术在生物药生产细胞株开发中具有巨大潜力,但需进一步解决安全性问题以实现更广泛应用。
目的 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短视频应用在复发性胰腺炎患者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4年1月到2025年4月到敔山湾消化一科在院治疗的发作两次及以上的65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实施“互联网+”背景下的“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短视频干预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1)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2)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的自我效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的“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联合短视频对复发性胰腺炎患者具有重要的干预作用,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减少患者出现重返住院率的风险。
目的:分析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患者撤机后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ICU撤机后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吸氧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比较两组咳痰的难度、咳痰舒适度、咳痰耐受性评分、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次通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咳痰的难度、咳痰舒适度、咳痰耐受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次通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患者撤机后作用非常明显,可提高咳痰舒适度,降低咳痰难度,改善血气分析,并减少并发症和再次通气。
车用汽油中 Mn、Fe、Pb 的同步准确测定是质量监控的核心环节。传统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存在步骤分散、试剂毒性强、燃爆风险高等弊端。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的安全、高效、绿色检测新方法:以白油为稀释剂,在 1500 kW 高频功率、0.7 L·min⁻¹ 载气条件下,一次进样 10 min 内完成三元素同时分析。结果表明,Mn(257.61 nm)、Fe(259.94 nm)、Pb(220.35 nm)标准曲线 R² ≥ 0.9999;0.10–5.00 mg·L⁻¹ 范围内线性优异;1.00 mg·L⁻¹ 加标回收率 97%–101%,RSD < 2%。与 AAS 相比,检测效率提升 4.5 倍,彻底消除乙炔和 MIBK 致癌溶剂的使用,满足 GB 17930-2016 限值要求,为绿色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
目的 基于诺莫图初步建立预测脂肪瘤术后复发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4年6月诊断为皮下脂肪瘤的538例患者信息,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有198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术后复发分为非复发组(184例)和复发组(14例)。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脂肪瘤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利用R语言建立诺莫图,并使用Calibration曲线和ROC线下面积对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家族史、脂肪瘤直径、术后皮肤凹凸不平、术后切口感染与脂肪瘤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并建立诺莫图,Calibration曲线示模型拟合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为0.957(95%CI:0.788,1.000),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 此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脂肪瘤术后复发的风险。
目的:探讨肿瘤护理教学期间应用PBL教学法结合PDCA循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肿瘤科2024年-2025年期间进行护理实习的80名护生参与研究,随机分组计划下,对照组与观察组由80例中筛选,各组均为40例。在护理教学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PBL+PDCA循环教学法。分别完成教学工作后,评估并计算两组护生的学业水平、教学质量、核心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生在出科考核阶段的最终成绩位于更高得分(P<0.05)。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各维度人数占比均为更高(P<0.05)。按照教学大纲的设定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观察组护生对于肿瘤护理方面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十分理想,各考核项目结果分值均体现为更高分(P<0.05)。结论:肿瘤科护理带教期间,开展PBL+PDCA循环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护理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优化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护生的核心能力,具有较为理想的教学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目的:分析我院486例患者在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间行肝脏增强CT检查技术筛查肝癌的诊断效能,探讨其对肝癌早期检测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确诊肝癌者,n=312)和对照组(无肝癌者,n=174)。其中,男性患者429例,女性57例。增强CT扫描,记录两组在病灶大小、强化模式和影像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结果,评估增强C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肝癌检出率、病灶大小及强化模式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肝脏增强CT技术对肝癌的诊断灵敏度达91.2%,特异性为87.5%,总体诊断准确性为89.6%。其中,男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8.4%,女性患者为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院开展的肝脏增强CT检查在肝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管理效果,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