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名老中医刘戎华的中土枢轴,一气循环学术探讨 下载:133 浏览:302
摘要:

刘戎华主任在其50余年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土枢轴,一气循环”的学术观点。刘师认为脏气的升降功能都取决于中土脾胃,以脾胃(中土)为枢轴,肝(木)、心(火)、肺(金)、肾(水)四象的气机升降循环,构成生命的动态平衡,即“中土枢轴,一气循环”的生理病理体系


二陈散合三子养亲散治疗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对痰液中MUC5AC的影响 下载:18 浏览:155
摘要:

目的 浅析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治疗中二陈散合三子养亲散的效果,以及对痰液中MUC5AC的影响。方法 从AECOPD患者中抽选80例符合研究标准为对象,均属于中医痰浊阻肺证,自2024年5月-2025年5月前来本院治疗。所有病例在奇偶数列法基础上分成两组,40例参照组患者治疗中运用常规西药,40例研究组患者治疗中同时使用二陈散合三子养亲散。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2周后,比参照组的MUC5AC水平更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比参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有5.00%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与参照组的10.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二陈散合三子养亲散,可以减少MUC5AC分泌量,促进肺功能恢复效果,而且用药期间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值得借鉴应用。

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18 浏览:122
摘要:

目的 评估药物在治疗消化内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共78人,他们根据治疗计划被分为两组,每组含有39名患者。结果 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表现及胃肠激素水平进行评估。与治疗开始之前的数据相对照,治疗完成后两组的胃肠激素值大幅提升,但观察到的进步速度明显超过了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这些对比结果存在明显的争议(P<0.05)。结论  基础治疗结合枸橼酸铋钾确实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提高胃肠激素水平并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指标及透析质量分析 下载:14 浏览:112
摘要: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对于治疗成效的临床指标和透析质量情况。 方法 将2024年1月至12月收治于我院的100名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透析治疗办法,患者最后被分为三组,采用血液灌流的患者共有33人为A组,采用血透滤过的患者共有33人为B组,采用血透的患者为34人为C组,对使用不同血透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治疗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透析质量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以及体重明显上升,瘦素、微球蛋白下降明显,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C组低,总评分、耐受、神经症状、贫血情况、营养水平以及食欲均好于C组,P<0.05,本次统计具备统计学价值。结论 A组与B组患者治疗中使用的方法能够将瘦素、微球蛋白中的毒素彻底清理干净,帮助患者加快身体恢复,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出现,对临床指标改善有明显帮助,整体透析效果比常规的血透即C组治疗方案好。

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护理观察效果 下载:23 浏览:204
摘要:

目的:此次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对阿扎胞苷和维奈克拉(VenetoclaxL+HMA)与柔红霉素(DNR)再加阿糖胞苷(Ara-c,DA)两种不同诱导治疗方式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以及它们所触发的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行一次对比分析。同时探究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60名AML患者进入研究,其中一半,30名接受VenetoclaxL+HMA治疗+护理配合,另外30名接受DNR+Arac治疗+护理配合。结果:在VenetoclaxL+HMA组中50%的患者得以完全缓解(CR),DA组同样的比例为56.66%,对于部分缓解(PR)的比例,在两组中都是20%。关于无反应(NR)的比例,VenetoclaxL+HMA组与DA组分别为30%与23.34%。论及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VenetoclaxL+HMA组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是30%,56.66%以及56.66%,这些比例显然低于DA组的相应百分比(76.66%、100%和80%)。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便秘、3/4级感染、疲乏、食欲减退、AST升高等,VenetoclaxL+HMA组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DA组。两组患者经护理,不良反应改善。结论: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上疗效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相当,但前者引发的血液系统与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更低,显示出更优的安全性。护理配合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减轻了不良反应,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粪菌移植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23 浏览:403
摘要:

目的 探讨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4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6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治疗(单用美沙拉嗪)组(37例)和FMT+传统治疗(美沙拉嗪)组(25例)。评估临床疗效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肠镜下粘膜评分进行分析。 结果 FMT+传统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高于传统治疗组(72.97%)(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比29.73%,P=0.087)。FMT+传统治疗组治疗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低于传统治疗组(5.16±2.39比6.46±2.16,P=0.030),但治疗后黏膜评分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6±0.93比1.65±1.06,P=0.239)。 结论 FMT联合传统治疗可显著提高UC患者临床疗效。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能慢病管理物联网平台建设 下载:51 浏览:458
摘要:
慢性疾病是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导致疾病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据报道,近25%的成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这给个人、家庭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着“智慧医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关注被集中在智能慢病管理方面。因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以可穿戴设备和云计算为核心的智能慢病管理物联网平台,以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疾病管理的智能化和决策制定的数据化。
强化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探讨 下载:146 浏览:1879
摘要:
目的:分析强化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心内科收治的70例心梗患者为观察目标,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开展介入治疗,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参考组(n=35)和研究组(n=35),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差异。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遵医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心梗患者开展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应用效果 下载:97 浏览:1226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梗介入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92例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各46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对其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下载:205 浏览:2102
摘要:
目的:探究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应用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3月在我院收治慢性心衰患者60例,以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予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对两组心理状态、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6min步行距离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均低于对照组,而6min步行距离则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LHFQ量表中体力限制、症状评分、情绪以及社会限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应用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下载:115 浏览:1591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后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使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6例,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功能评分、语言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脑梗死后偏瘫失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 下载:122 浏览:544
摘要: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措施。方法对住院患者陪护人员从数量控制、风险筛查、疫情调查告知、身份证和陪护证双证管理、辅助检查陪检服务、医保预审核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并通过时点稽查法评价措施落实效果,用信息化手段反馈结果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2020年1月28日—3月2日,综合管理实施前1周及实施后第1周,患者与陪护人员比值为1∶1.083和1∶1.002;实施后第2~4周,患者与陪护人员比值分别为1∶0.988、0.932、0.918。3次时点稽查结果显示,实行门禁管理、陪护人员签署告知书、每日2次常规体温监测并登记、无外出就餐等多个项目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人员电梯入口处双证管理落实率为23%~46%,在医院入口、电梯入口口罩佩戴规范率较高(91%~100%),但住院病区内口罩佩戴规范率较低,3次稽查结果分别为58.76%、61.54%、77.69%。结论住院患者陪护人员综合管理措施落实有效,电梯入口双证管理落实率、住院病区内口罩佩戴规范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认知护理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血压变化水平影响评价 下载:92 浏览:1044
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高血压(hypertension,HTN)患者使用认知护理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CHD-HTN患者中随机抽取300例,双盲法分为A组(150例,常规护理)和B组(150例,认知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护理后血压、心功能指标、评分(CHD、HTN相关知识认知、遵医嘱依从性)优于A组(P<0.05)。结论 CHD-HTN患者使用认知护理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和血压,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遵医嘱依从性。
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研讨 下载:33 浏览:452
摘要:
目的:探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运用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023.2~2024的阶段中,60名病人实行划分,对照组提供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提供冠状介入治疗,数值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逐渐提高,患者BNP水平改善,CK与CKMB峰值出现时间较短,负面症状概率较低,P<0.05,同时在治疗后患者CK与CKMB峰值活动中观察组更为优质,但是其对比数值差异不大,P>0.05。结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通过冠脉介入治疗期间,能够有效使患者的心脏功能逐渐提高,令患者的BNP水平得到改善。同时有效使患者心脏的各项峰值逐渐增长,负面问题出现概率低。
中医药高校中医类专业《内科学》课程多模式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下载:36 浏览:531
摘要:
《内科学》是中医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中医类专业为特点,以“课岗考赛”融入课程内容为理念,对接中医内科学,重构课程内容。同时以师生共建思政病案为主线,运用“两地,三维,四步”实施教学,通过BOPPPS教学法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并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实现“三三三”教学目标。本教学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浅析急诊急救中加强医护配合护理管理对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325 浏览:3862
摘要:
目的为了探索急诊急救中加强医护配合护理管理对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全年急诊科接收的8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加入医护配合管理,以医务人员配合度、急救效果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作为测试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在医护配合护理管理的作用下,观察组的操作速度、配合流畅度、抢救行为的准确性、配合效果评分提升幅度较大,且优于对照组(P<0.05);在抢救成功率、医疗事故率和医疗纠纷率测试中,观察组更好于对照组,且作用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 在应用医护配合护理管理后,急救医务人员对自身职责和工作内容更加明确,在团队协作上更加流畅、默契,这样一来,患者能够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急救效果的提升,同时也避免了医疗事故和医护纠纷事件的出现,获得了患者家属满意和认可。
临床护理路径在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333 浏览:3577
摘要:
目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进行护理,探究更为高效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到医院进行诊断的危重心血管病急救患者,利用随机的方式,抽取两组,一组是对照组(36例),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另外一组是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进行对比,探究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时间和总体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抢救完成时间(28.1±13.1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54.4±16.13),实验组护理质量总评分(94.4±7.75)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9.6±9.67)分,体现了可比性(P<0.05)。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明显的高于实验组2.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7.2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病情耽误的时间,还可以增强患者就诊的速度,以提高脑出血的患者的恢复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出现,让患者以良好的自信心,端正心态进行质量,为后续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准备。
补肾活血汤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下载:105 浏览:1053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支架置入手术后应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60例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案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措施,主要是提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用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对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整体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下载:71 浏览:1085
摘要:
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内,选择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抽取各51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使用阿司匹林+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为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为参照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心功能比参照组提高(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用步长脑心通胶囊辅助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神经内科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与体会研究 下载:34 浏览:1328
摘要:
目的:研究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脊髓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SF-36(76.12±5.80)分,Barthel(52.68±7.32)分。观察组SF-36(87.29±5.54)分,Barthel(68.83±8.28)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脊髓炎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能力,有益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具有较高推广意义。
[1/10]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