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椎体成形术配合自拟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下载:59 浏览:379

王宇飞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前:探讨椎体成形术配合自拟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锦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89例,采取椎体成形术配合口服自拟方进行治疗,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优52例,良3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92.13%。结论:椎体成形术配合自拟方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迅速止痛,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21 浏览:1029

魏微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子宫肌瘤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症,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在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环节中,结合中医治疗理论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利用内治、外治或是内外治结合的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是改善身体状况、抑制肿瘤继续生长的中医药治疗手段。

从气血理论简析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 下载:75 浏览:486

徐晓华1 林佳敏2 李可欣2 吴霞2 张青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基于气血理论分析,大肠癌是以气血失和为发病基础,以气滞、血瘀、水湿为重要病理因素的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大肠癌治疗需攻补兼施,气血失和以补虚为主,气滞、血瘀、水湿则以祛邪为主,具体针对气血虚型、气滞型、血瘀型、水湿型患者应分别治以补益气血、行气通滞、逐瘀散结、祛湿化瘀,可分别选用八珍汤、四逆散和厚朴三物汤、大黄牡丹汤和温经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临证结合扶正祛邪理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癌毒致癌的特异性,配伍相应抗肿瘤中药以增强抗癌功效,可提高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基于“虚瘀毒”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 下载:49 浏览:469

谢晓妹1 冉静纯1 赵唯含1 王捷虹2 刘力2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9月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依制定的筛选标准确定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相关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纳入29项RCT,共2475例患者,其中"虚瘀毒"治疗组1297例,对照组1178例。与对照组相比,"虚瘀毒"组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4,95%CI[1.29,1.40],P<0.05)及胃镜有效率(RR=1.34,95%CI(1.23,1.47),P<0.05);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6,95%CI[0.05,0.52],P<0.05)。结论中医"虚瘀毒"理论指导下治疗CAG,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及胃镜有效率、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可靠。然鉴于所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证。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组方规律分析 下载:88 浏览:468

覃骊兰 钟海森 付晓蓝 毓营 谢沛桃 《中国中医药》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哮喘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过敏性哮喘方剂170首,涉及中药239味。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依次为杏仁、甘草、防风、黄芪、白术;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组合依次为甘草-杏仁、黄芪-防风、杏仁-地龙、黄芪-白术、白术-茯苓。其中甘草-杏仁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占总方剂的23.5%。进而得到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过敏性哮喘方剂组方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止咳平喘、抗敏为主,兼以清热利水、补气,进而揭示其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此证提供理论基础。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用药规律研究 下载:81 浏览:510

王世博1 张晓艳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治疗银屑病方剂的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数据库收录治疗银屑病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方剂的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327首治疗银屑病方剂,涉及中药240味,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生地黄(204次);聚类数目为9类时较好,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赤芍、甘草、牡丹皮、当归、土茯苓、丹参、白鲜皮、紫草、白花蛇舌草等;关联分析显示,当归配伍川芎、生地黄配伍水牛角、桃仁配伍红花为已知常用药对。结论:治疗银屑病处方多以清热、凉血、解毒、滋阴、活血化瘀法为主,而生地黄→板蓝根、生地黄→白茅根以及藤类药、虫类药的使用值得进行进一步讨论,进而为中医方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近况 下载:82 浏览:474

卢健棋1 庞延2 黄舒培2 李济廷2 卢洁2 刘琛怡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2期

摘要:
众多研究表明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调控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有着独特的见解,现代临床研究也表明中医治疗对本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对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研究近况做一回顾和思考。

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实验研究进展 下载:78 浏览:490

黄业保 刘春强 《中国中医药》 2020年5期

摘要: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以结肠动力减弱,传输功能减慢为特点,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此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从实验研究的动物造模方法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针灸理疗方面治疗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运用中医药防治STC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Hif-1α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509

石秀娟 魏易洪 唐靖一 沈琳 邓兵 周忠焱 李翠 周端 《中国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HIF-1α是重要的缺氧调控因子,能够调控缺氧转录反应,在心力衰竭中有重要作用。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力衰竭时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HIF-1α有促进血管新生、抗缺氧、改善代谢等功能,有利于缓解心力衰竭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控制心力衰竭的进程,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之一。随着中医药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渐深,很多中医药被发现可通过调节HIF-1α发挥抗心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血管新生、抗心肌缺氧、改善心肌代谢等方面。

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下载:98 浏览:524

王林海1 卢健棋2 黄舒培1 庞延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认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西药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其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祖国医学宝库中,天然他汀类中药及针灸疗法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从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及中医药优势发挥提供参考。

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房颤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下载:98 浏览:502

​于萍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观察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血瘀型非瓣膜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肺栓塞、脑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患者血凝参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及中医症候总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显效1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中医症候总积分显著降低,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TIA及脑栓塞方面未见明显差异。此外,本研究未见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明显异常,表明药物安全性较好。结论: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达比加群酯治疗,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那些事儿 下载:41 浏览:468

敬默 《中国中医药》 2025年3期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很严重的肺部疾病,这种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气短或是呼吸困难等,常见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中医上称之为“肺胀”、“喘症”、“咳嗽”。近些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人数与日俱增且死亡率也很高,甚至超过了冠心的死亡率。那么面对这样严峻的疾病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那些事儿。

慢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法! 下载:20 浏览:311

冯再雄 《中国中医药》 2025年3期

摘要:
想必大家都知道胃炎吧,那么,你知道慢性胃炎是怎么回事吗?如果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慢性胃炎,将会对人体带来哪些危害性呢?另外,你知道目前中医药治疗法在慢性胃炎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效果吗?现在,我们对慢性胃炎的危害性及相关中医药治疗法等方面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下载:29 浏览:709

贺建红 《中国中医药》 2025年3期

摘要:
研究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筛选出3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时间选为2018年1月~2019年2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19例,采取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0d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乳腺癌术后患者使用中医药三黄煎剂加减方以平稳患者病情,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用药规律 下载:91 浏览:503

郭雨驰1 季昭臣2 黎敬波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药物及其配伍组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3月31日。采用BICOMB 2对中药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采用Gcluto绘制聚类矩阵图,采用NetDraw绘制网络图谱,分析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药对频次。结果纳入文献762篇,共整理出1389条中药方,包括22类、315味中药;其中白芍出现频次最多(759),其次为天麻(546)、熟地黄(545)、当归(538)、钩藤(521);按功效分类,补虚药(64味)、清热药(41味)、祛风湿药(32味)、活血化瘀药(26味)共占总药味的51. 74%,处于主要地位。出现频次最高的药对:熟地黄-白芍(395)、天麻-钩藤(357)、天麻-白芍(353)、当归-白芍(352)、钩藤-白芍(325)。结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以疏肝通络、滋肾补髓、祛风湿、调经络为主,白芍、天麻、熟地黄、当归、钩藤为核心用药。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下载:52 浏览:308

林冬冬 《中国中医药》 2025年3期

摘要:
脑梗死是十分严重的疾病,其致死致残率十分高,在进行治疗之后,恢复期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十分重要,极大的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如果恢复期的治疗未引起重视或者开展不够,病情及极有可能复发。在当前的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当中,中医药的治疗凭借悠久的治疗思想,对于脑梗死有着长期较好的治疗效果,当前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大致分为中药热疗、针刺、推拿作为外治方法,而内治方法则有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本文对中医药脑梗死恢复期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的讨论,以期寻找出具有建设性的参考信息。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 下载:52 浏览:541

胡虞夔 《中国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后会引起冠状动脉的管腔阻塞以及狭窄,进一步的导致心肌上的缺血以及缺氧,甚至是坏死,从而引发的心脏疾病称为冠心病[1]。它的发病机制是在动脉的闭塞的情况下需要的氧气量增加,当心肌供应的血液降低到能够应付平时的心肌需要时,在休息时可能没有症状发生。

恶性肿瘤相关性汗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下载:26 浏览:313

史海霞 《中国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西医认为肿瘤相关性多汗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如因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多汗,针对病因治疗,常能迅速缓解症状,然而由于体质虚弱或因植物神经紊乱所致者,常常缺乏有效治疗。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是中医的两大基本原则,“整体属虚,局部为实”是肿瘤的病机特点。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下载:40 浏览:541

闫香花 盖丽珍 《中国中医药》 2025年2期

摘要: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有的并发症。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也随之增加。中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方面,疗效显著,现将近几年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药疗法进展总结如下。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下载:35 浏览:643

张利 《中国中医药》 2025年1期

摘要:
在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种疾病的治疗都有了新的进展。就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言,鉴于该疾病治疗时间比较漫长,并且比较难治愈,如何提升这类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缩短治疗时间,是目前医生比较重视的方向。随着患者数量不断上升,近些年中医治疗逐渐在临床使用,中医中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痞满、胃脘痛”的范畴,对于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并且副作用较小。鉴于此,为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医药治疗进展,文章立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从辨证论治和中医药治疗方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为相关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