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景观构建——以张家港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为例 下载:31 浏览:223

张伟1 苏奇2 《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乡村建设中城市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保持乡村的原乡田园景观和风貌,提升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苏州周边的乡村实地调研及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研究特色田园乡村景观的发展现状。并以凤凰镇双塘村肖家巷田园乡村景观设计为例,尊重村民意愿、引导村民共建为原则,探究田园乡村景观设计方法和路径。完成一套完整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实施方案。以期达到实践示范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 下载:82 浏览:241

史莹1 金质佳2 曹仁勇3 费文君4 《中国城镇》 2018年9期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业资源综合效益,更是以传统农业与新型产业的有效互动带动乡村转型升级。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顺势提出。文章融合了国家省市层面相关政策,在综合指引下提出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发展方向和内容,并以首批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的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从环境美化、政策优化和产业强化的视角,对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行分析研究。在新时代新战略的顶层设计下,结合村庄规划设计提出有效发展对策与建议。

慢生活理念下的海滨乡村景观更新——以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黄沙村为例 下载:362 浏览:428

刘彦 张静 林昊炅 《中国城镇》 2018年2期

摘要:
效率和速度裹挟着人们不断奔波,让生活节奏慢下来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野,回归生活的本质。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黄沙村规划实践结合乡村现状与发展,村民参与设计,在整体景观格局构建、公共开敞空间设计、建筑空间与风格引导、景观风貌要素更新等方面对景观环境进行更新,以改良乡村环境、丰富乡村产业类型、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同时凝练出一套体现海岛乡村文化的村民公约,以人文力量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研究——以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 下载:77 浏览:445

杨凤云1 纪秉尘2 侯少峰3 宋晨旭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现阶段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的缺失,本文在精准扶贫视角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在如何兼顾扶贫开发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和保护乡村景观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平山县石榴沟村、神堂关村、西下庄村、营里村、桑林口村等村落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从文化景观、产业景观和生态景观3方面选取了民居乡土特色、园圃和水体环境质量等15项指标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石榴沟村文化景观权重(0.462)>生态景观权重(0.285)>产业景观权重(0.253),从而提出贫困乡村的景观规划应把文化景观放在首要地位的结论,以期为广大乡村建设者提供借鉴。

公众参与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实践与意义——以贵州省铜仁市木黄镇凤仪村村庄规划为例 下载:73 浏览:450

彭程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自村庄规划法定化以来,规划工作重点大多聚焦于可建设的空间与设施,对于展现村庄完整风土人情的景观空间则缺乏重视,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颁布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全面开展,乡村景观空间对于村庄文脉传承、产业发展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是重要的公众型资源。在村庄规划具体工作中,以多元主体为对象的公众参与帮助形成地方文化与外部思想融合的平台,对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木黄镇凤仪村村庄规划为例,从参与主体、参与阶段和方式、参与结果三方面解析公众参与对于乡村景观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与不足之处,即:规划工作团队协同政府部门作为公众参与的重要组织方,承担宣传和引导工作;村民作为公众主体的核心,其参与有效地保留了地方特色景观,切实维护了地方文脉;就参与主体及结果而言,主体的多元度还须提升,可纳入游客、非政府组织和乡村产业相关团队,同时需要在村庄规划实施与评估反馈阶段继续跟进。

“美丽乡村”背景下云南山地乡村景观规划策略研究——以红河州箐口哈尼民俗村为例 下载:66 浏览:373

刘睿琦1 叶喜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2期

摘要: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展开,云南山地乡村景观环境的整体改善与发展已经成为造福云南人民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生产景观规划落后、生态景观破坏严重、人文景观改造千篇一律等问题阻碍着云南山地乡村景观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美丽乡村的大背景,对云南山地乡村景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云南山地乡村景观发展策略,并以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为例进行具体规划设计,提出箐口哈尼民俗村现状问题和解决策略。文章探讨民族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传承与融合,并对云南山地乡村景观整体规划进行总结与前景展望。

环洱海滨湖坝区乡村景观生态廊道构建 下载:28 浏览:343

高彬嫔 吴映梅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环洱海滨湖坝区是典型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地区和少数民族村落聚集区,综合运用位序—规模、自然断点及GIS空间分析方法体系,识别生态源地和传统村落、划分生态阻力面等级,构建乡村景观生态廊道。结果表明:"西北—东南"为主导的生态源地空间分布方向与生态景观格局基本一致,生态源地聚集程度较高;16个传统村落识别为人文节点,介入生态廊道的构建,丰富了生态廊道构建内容;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区域生态阻力等级较高,人类活动对生态景观影响显著;构建的38条乡村景观生态廊道中,76%分布在生态斑块破碎特征明显的区域,有利于提升研究区生态景观与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

山地型乡村景观改造的探讨——以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新生村谷昔屯为例 下载:14 浏览:378

黄保锡 《低碳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自2013年启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广西先后集中开展了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两个阶段活动,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显著改善和乡风文明大幅提升。

乡村景观变迁动因与乡村发展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 下载:50 浏览:461

沈校宇1 张玉君2 《中国建筑》 2020年9期

摘要:
当代的乡村空间正经历着多尺度、多节奏的复杂转型。在乡村景观中,历史价值和传统作物与近期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相冲突,以至传统的乡土景观急剧衰退,丧失了地域特征。为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将文化和历史价值与社会经济趋势相结合的方法。该文探讨了苏州乡村景观的变迁,分析了其持续衰退的原因,在重新认识乡村景观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将食物和景观质量相联系、保留古老住区、维护传统土地利用和促进农村教育活动等政策,对苏州地区乡村景观的功能进行重构,以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苏州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以朝阳市大平房镇景观规划为例 下载:92 浏览:505

程然 李险峰 《中国建筑》 2020年2期

摘要:
全域旅游日益成为国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而乡村景观的建设一直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全域旅游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乡村景观发展特征的归纳,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的乡村景观应具备差异化、景区化、生活化的特征。结合朝阳市大平房镇规划实践,阐述了规划思路及功能和空间布局,提出依托旅游体系、整合景观资源、引导村民参与是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着力点,探索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的规划方式,希望对国内镇域景观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下载:81 浏览:995

张业平 《中国设计》 2024年2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日益受到重视。乡村景观作为城市和乡村交汇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还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合理运用乡村景观可以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本文主要分析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下载:86 浏览:1351

晁莉 《中国城镇》 2024年12期

摘要: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至关重要一环,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决定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之一。在进行村庄环境的规划时,要注意传承当地的人文特色,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点,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研究 下载:198 浏览:2731

张旭 《中国城镇》 2023年10期

摘要:
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乡建设在不断加快,自从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发展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也为此在乡村景观建设上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使得我国的乡村景观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不仅是对其美观程度进行升级改良,更是对于整个的乡村生活空间的质量进行提高。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景观的提升研究 下载:273 浏览:2889

黄磊昌 高慧 《中国城镇》 2023年2期

摘要: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是对于乡村的新要求。这一举措与乡村景观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对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学者和景观设计从业人员开始在乡村景观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探究乡村景观的提升及营造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乡村振兴背景为,从经济、文化、生态为原则对乡村景观的提升方法进行了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景观建设的策略研究 下载:289 浏览:2906

高鸽 《中国城镇》 2023年1期

摘要:
乡村景观应当是我国整个传统乡村地区范围域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以及历史民俗等多个领域中多种传统自然现象元素之间高度协调的综合表现,应是真正地被我们社会看作是成为另一种更高能、更全面有效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发展交流互动创新的宝贵现实资源。因此,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优化乡村空间格局和聚落形态,完善乡村景观特色风貌,使其形成完整、高效和多功能的新时期乡村景观对传承地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下载:320 浏览:2932

王雯 《中国城镇》 2022年9期

摘要:
近年来,我们国家进步飞快,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城市化进程大步向前迈进。在此背景下,城乡建设受到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目前正如火如荼地推行着。在乡村振兴中,景观规划设计是关键,直接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与质量。基于此,就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与研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篇文章以此为话题展开探究,仅供参考借鉴。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45 浏览:1358

周世明 毛宇凡 《设计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实行,人们对于乡村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关注逐渐增加,影响了乡村的村貌建设,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乡村景观设计对于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十分关键,地域文化是除了地域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外对乡村景观设计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们在新时期下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乡村景观的优化不仅能够将乡村的特色展现出来,还能够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创设维护乡村独特的文化,保持好乡村的历史特性。本文中对于乡村景观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了乡村的历史文化产物对重现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将独特的文化种系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体现,通过分析不同层次的地域空间下的地理景观,展现出不同时间维度下独特的文化内涵,融入到乡村的景观设计中,给出相关的设计思路和问题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提升设计策略研究 下载:158 浏览:1524

罗淞雅 《设计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现代城市中的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舒缓宁静的乡村环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向往,城市居民对特色乡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地域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产物,通过深入融合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助力乡村振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