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现代监护理念下监护与行为能力关系的重构 下载:86 浏览:512

彭诚信 李贝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民法总则继续将监护理解为行为能力的补正工具,实行两者之间的全面"挂钩"。在行为能力采"三分法"的语境下,该"挂钩"关系使得我国监护制度存在适用范围过窄、忽视被监护人意思自治、保护内容缺漏等问题,并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尊重残疾人意愿偏好的基本精神不合。监护与行为能力的"挂钩"成因在于对两者本质的混淆,同时两者在制度功能、适用对象和时间效力上的部分重合以及"监护"概念的歧义性都加剧了该"挂钩"现象。现代监护理念指引下的监护制度应兼顾被监护人的利益保护及其意思自治,未来立法应致力于实现监护与行为能力的有限"脱钩":一是建立并完善独立的监护程序,使监护启动条件与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相分离;二是建立包含自治型、协助型、替代型决策模式的多元监护体系,限缩法定代理权的适用范围,完善行为能力的类型划分。

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与限度 下载:29 浏览:243

梅扬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比例原则是对限制公民权利的国家权力的限制,其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比例原则保护的是一种相对权利,审查的是国家权力行使的合理性问题,不可克减的公民权利以及目的正当性不在其适用范围内。比例原则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功能,没有必要也不应当在民法、刑法等部门法中普遍适用,理应回归行政法这一固有领地。为适应国家任务的多样性,比例原则在关注侵益行政行为的同时,也应当向授益行政行为和互益行政行为的领域拓展,但"最小侵害"的严格标准和"法益均衡"的目标追求,决定了其主要用于规制常态意义下的行政权力行使,在紧急状态中的适用要受到一定限制。

故意伤害案件中赔偿影响量刑的机制 下载:21 浏览:282

高通1,2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赔偿作为一种酌定情节,对量刑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近3000份故意伤害案件刑事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发现:赔偿对主刑量刑结果和缓刑适用均有重要影响;随着案件严重程度的增加,赔偿对量刑的影响相对下降,谅解对量刑的影响相对上升;赔偿时间对主刑量刑结果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提高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和缓刑的适用率;谅解时赔偿数额的确定机制兼具理性与非理性的双重因素。受法院功利主义量刑思维的影响,故意伤害案件中赔偿影响量刑机制的运行存在失范风险,如赔偿谅解后"量刑剪刀差"的出现、赔偿谅解中的"贫富差距"问题、谅解时赔偿数额的确定中非理性因素的放大等。为防范上述风险,可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层面,完善故意伤害案件中赔偿影响量刑的机制。

新闻报道与老年人权益保护 下载:52 浏览:388

王琳 《中国新闻传播》 2019年12期

摘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变得更加重要,本文研究了如何通过新闻报道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

家事审判制度改革研究——以武城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试点为例 下载:60 浏览:425

吴广辉1 祖振2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家事纠纷是以身份关系为核心的特殊民事纠纷,具有显著的伦理性、强烈的隐私性、因素的复合性、关系的持续性、特定的公益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家庭结构的变迁,从调解机制、举证责任、诉讼程序、弱势群体的保护等多个方面,现行通用的民事审判制度已不能满足家事纠纷的审理需求,而当今社会的高离婚率、未成年子女抚养等家庭问题,也迫切需要新型的家事审判制度加以规制、调整。德国作为最早单独施行家事审判制度的大陆法系国家,具备完整的家事法体系,而且与我国在法律体系上相近,对于探索实现家事审判制度改革具有高度吻合、便于借鉴的重要意义。武城县人民法院综合考量国内与德国的经验做法,从建立专业的审判及辅助团队、构建家事调解模式、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庭审方式四方面进行家事审判制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论证家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可行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委托代理视角下职务发明人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下载:42 浏览:224

曾张旭阳1 曾立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将职务发明看成一种由各层级、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团队活动。职务发明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委托代理链,也是一条自上而下的授权链。由于职务发明的特殊性,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多头管理、利益不均、缺乏激励、利益冲突等问题。构建有效的职务发明人权益保障机制,旨在解决职务发明委托代理问题,需要贯彻以理顺管理体制为前提、以完善职务发明纠纷解决机制为路径、以健全适用于多种领域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根本的思路,尽量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均与冲突,最终推进职务发明发展。

老年人权利国际法保护研究述评 下载:79 浏览:435

黄振威 《老龄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老年人作为国际法保护中的特定群体,其权利的实现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与障碍。在老年人权利国际法保护方面,联合国、区域性人权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对研究热点的综述可以发现,学界关于老年人权利国际法保护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学科融合突出、相对侧重实践性等特征。

国际人权法视野下的中国海员劳动权保护研究 下载:36 浏览:387

张敏 王昊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我国批准加入《2006海事劳工公约》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员权益保护的落实将日益迫切。国际人权法视野下对劳动权及对海员劳动权保护有着明确的规则,中国在国际人权法规则框架下,国家对海员人权的"承认"、"承担"和"保护"履行了国家义务,也存在实施的局限。文章从海员人权保护的高度,结合我国海员劳动权利保护中突出的海员社会保障机制问题,及运用社会风险管理措施建立海员救助基金,作为完善海员劳动权保护的制度突破。

安全与人权平衡下紧急状态立法边界研究 下载:121 浏览:1536

闫肃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在以人民安全为核心,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为目标的同时,要平衡安全保障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关系。当前紧急状态领域尚缺乏统一立法将之制度化,紧急状态边界的趋势是国家权力逐渐扩张,公民权利被限制。在安全与人权平衡下要明确公民权利克减的范围,同时界定国家权力扩张的边界,最大限度保障公民权利。

建设工程施工案件管辖、质量及实际施工人权利等争议研究 下载:97 浏览:1304

李潮义 《争议解决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在我国建筑领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面临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法律纠纷问题。这种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誉,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这是产生法律纠纷的重点部分。因此建筑行业必须要加强合同的法律纠纷防范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此方面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下欧洲美术史发展综述 下载:324 浏览:2349

​唐心禾 《文学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文艺复兴重启了被阴霾笼罩的中世纪欧洲思想,为其注入人文主义思想的新活力。这场深刻的思想变革运动对美术界无疑也是一场大洗牌,在此时期萌芽的诸多精神与技法为其后世的发展奠定了毋庸置喙的坚实基础。本文意图通过对意大利该时期技法、取得成就及人文主义精神进行研究,简述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下欧洲美术史发展。

人权视域下“枫桥经验”的根源与理念 下载:123 浏览:1537

杨宇航 《航空航天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人权已成为现代世界政治舞台的重要话题。“枫桥经验”作为一种人权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样板,体现了我国保障人民权利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枫桥经验”的人权保障道路总体来看具有内生性、衍生性和共生性的特点。它是由基层社会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西方人权理论中的合理内容加以融通,而最终形成的人道主义、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理念。

关于气候难民政策的多方面研究 下载:264 浏览:2903

​谢帆 李菁 朱鹏程 高滢琪 《气候变化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通过对面临危险的人数以及文化丧失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结合权威资料与灰色预测模型对海平面进行预测,并针对人权和文化被保护方面提出有效解决政策,同时分别建立人权层次分析模型和文化保护层次分析模型,用MATLAB对建立的模型求解,挑选出权值得分前三的政策,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其重要程度。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本土化发展 下载:49 浏览:744

王楠楠 《法学学报》 2024年12期

摘要: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历经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变迁,从空白立法到出台相关的行政法规和法律规范,标志着我国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且与法治化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援助制度。在“国家责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三方共同架构下,该制度在实践中发挥着强大的保障功能。然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该制度存在一些缺憾。因此,必须促进《法律援助法》在实践中积极发挥作用,并佐以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克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浅议家庭教育立法中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探析 下载:389 浏览:2054

冯婷艳 《法学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家庭教育促进法》拓展了儿童人权的保护机制,为儿童人权的司法保护开启了新的途径和道路。《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司法审判的定位有两个向度。一个是国家支持向度,体现家庭教育促进的职能。其实现路径在于把家庭教育促进嵌入在司法审判之中,通过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促进儿童人权的发展与进步。另一个是责任向度,体现出司法对家庭教育的惩戒职能。其实现路径则在于通过强制家庭教育惩戒不当实施家庭教育的父母,以更好地保护儿童人权。

刑事司法改革与人权保障:法学探索与实践策略 下载:413 浏览:2152

高原 《法学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在当今社会,刑事司法改革与人权保障的关系备受关注。本文的核心旨在深入研究这一关系,并借助法学探索和实践策略,探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通过司法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实现刑事司法的公正性与人权的全面保障。刑事司法改革不仅是司法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更是确保人权尊重的重要途径。探讨刑事司法改革的必要性至关重要。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使传统司法制度面临挑战,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通过对刑事司法改革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在人权保障方面的积极意义,进一步激发改革的动力。

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研究 下载:391 浏览:2228

吕伟 陈晓梦 牛虎 《法学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重罪案件大幅度减少,轻罪案件占比不断增加。为进一步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犯罪治理、节约司法资源,必须落实好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

网络司法拍卖交易风险及竞买人权利保护探究 下载:586 浏览:3345

邓少辉 《法学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网络司法拍卖是执行法院通过互联网平台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变现,来实现债权人的胜诉债权的一种强制执行活动。竞买人作为网络司法拍卖的重要参与者,对于推动网络司法拍卖的成交具有重要意义。然后,网络司法拍卖不同于一般的拍卖活动,其拍卖交易风险远远高于一般市场拍卖活动。如执行法院为执行便利,将交易税费全部转嫁竞买人承担,评估报告、拍卖公告存在瑕疵,损害竞买人权益,成交后不动产交付难等情况,竞买人的权利经常受到侵害。在司法实践中各人民法院处理涉及侵害网络司法拍卖竞买人权利的案件做法不一。本文从网络司法拍卖中竞买人身份界定入手。分析竞买人在司法拍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交易风险,提出应充分保障竞买人知情权及明确网拍辅助机构职责等对策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